梦回姥姥的家,轻手掠过我那儿时的记忆
那间院子,我跟妈妈一样,已经近十年没回去过了。
记忆中它的模样逐渐陌生,却还是那么亲切。
网上搜到一些图,想还原记忆中的样子
当要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眼眶已经红了……
姥姥家在一个安静的小村庄,老式的村庄布局是不规则的,从大马路到姥姥家需要七拐八拐。
真正步入姥姥家是一个空的胡同,胡同两边常年摆着玉米秸秆,虽然杂乱,却是我跟姐姐的游乐场。
胡同旁的玉米秸秆
我们用玉米杆做“眼镜”,大人帮我们做“二胡”,每次去都会玩好一会儿。
玉米杆做成的眼镜
胡同进去右边是已经废弃的老门楼,很古老,老到我跟姐姐都不敢独自走进那里
旧门楼
一次跟着大人走进老门楼,里面放着一个破旧的独轮车。里面是一个院子,姥姥种些菜和瓜。
独轮车
拐到姥姥家又一个小胡,大门旁边是一颗枣树,小时候觉得枣树好高啊,想吃枣只能上到房顶上去够
大门
爬这样的木头梯子上房顶够枣,梯子每个横杆由于常年使用,都磨得光滑无刺。小时候怕摔,上一节抱着梯子往下看,不到三米的门楼房顶见证了儿时的恐高心理。尖头的灵枣真心甜
木头梯子
门楼底下垒着鸡窝,每次进姥姥家门第一件事就是“收鸡蛋”,捧着从鸡窝里摸出来的鸡蛋喜滋滋地拿给姥姥看,她都会夸奖我这么能。还时常被大人呵斥不要赶跑“落窝”的母鸡。
“落窝”的母鸡
门楼底下的鸡窝
爸爸给姥爷买了两只小鹦鹉,一直好奇为什么不像电视上的会说话,呵呵。
鹦鹉
正门堂屋是老娘娘的房间,古老的房屋现在应该已经残破不堪了吧。
进门是一个连炕灶台,已经黑到油光发亮的程度了,记得小时候偷偷从老娘娘挂在墙上的布袋里拿了三块钱“巨款”买零食吃,愧疚了很久很久……
连炕灶台
炕上摆着老古董一样的柜子和棉被。
炕上的柜子
门边摆放着纺车,依稀记得姥姥转动纺车“嗡嗡嗡”的声音,我总是会去帮倒忙。
纺车
里屋放着一台织布机,那几个梭子也被磨得如上了油般光滑
织布机
后来院子里装上了压水井,我跟姐姐都会使出大力气压出水,欢乐的不行,姥姥家的水,真清甜。
压水井
印象最深的是姥姥家的厨房了,因为有一颗枣树穿过屋顶,在屋子里的那段树干被熏的黑黑的
厨房类似图中的样子
穿过房顶的枣树
姥姥总是在我们过去之前在四面透风的厨房准备她的拿手好菜。
漆黑的灶台
有一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火遍大江南北,我一直很骄傲地跟小伙伴说我姥姥家也有一间房子像张大民家一样有一棵大树。
贫嘴张大民的家
院子里常年种一些花,最美的是君子兰。还有一口放红薯的老井。
院子里的花
辛苦操劳一辈子,把老娘娘伺候到九十多岁,老娘娘去世后,姥姥才告诉孩子们她身体一直不适,去医院一检查,晴天霹雳,胃癌晚期,仅仅三个月,我最亲的姥姥就离开了我们,刚上高中的我走进那间院子都哭晕了过去,自那以后,再也不曾踏进……
这张图让我想起了姥姥的模样,泪水又是止不住。
如果现在回去,一切应该还在。只是了无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