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成调研组前往粤北市开展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和典型村有关工作调研。
本次调研聚焦于源城、新丰等地的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旨在总结经验,推动驿站更好地发挥其作为科技创新平台、专家基层工作站、电商孵化基地及农户技术咨询中心的多重角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广东共建设了1个省级农技驿站和100个县级农技驿站,并以全省100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为“大本营”,结合重点市县农科所,推广中心,加强驻点指导与驿站人员技能培训,创新驿站市场运行和联农利农机制,创建一批优秀驿站典型。
调研发现,粤北多市县农技驿站充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探索管理运营模式,发挥驿站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生态环保、推广示范、培训孵化与指导服务六大功能,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源城:农户的服务台,解燃眉之急
源城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下称源城农技驿站)自成立以来,发挥源城区蔬菜产业园主体优势,由广东桂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推动当地撂荒复垦,活化基本农田,融合多样的农旅业态,引入乡村合伙人带动青年创客一起创业,实现企业、农户、青年的三方共同富裕。
“95后新农人”“海归返乡创业”都是广东桂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鑫的标签,“富有前瞻性”“眼界开阔”是众人对他的评价。
广东桂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鑫。
“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我们的目标。先进的农业科技、传统的农业文化和广袤的田园空间的完美结合,让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罗鑫表示。
源城农技驿站积极对接农科院校,建立飞播种植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和渔稻共生基地,改变传统水稻生产经营方式。
结合源城区蔬菜产业园建设工作,源城农技驿站带领团队开展食用菌工厂化培植;大力开展循环农业,将稻田禾秆变成菌包的生产原料,将菌渣当做肥料回归到田里;借助驿站平台集中展示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源城农技驿站作为农户的咨询台,积极响应农户需求,尤其在面对早前突发的福寿螺灾害时,及时引入专家团队,探索出“补老秧灭福寿螺”的科学方法,有效控制灾害,保障农田安全。
新丰:专家的工作站,打造人才智库
走过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正值下午3时,依稀的云雾缭绕在山间,穿过层层薄雾,玻璃屋般的茶馆映入眼帘,正是新丰县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下称新丰农技驿站)的正门。
新丰农技驿站于2022年8月完成建设投入使用,配备有网红直播间、培训室等,借助驿站建设,围绕新丰县主导产业,至今已建设了16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新丰县农技驿站的网红直播间内设备齐全,未来将组建电商团队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新丰农技驿站已遴选培育农技推广骨干人才27人,作为涉农院校的工作站,新丰农技驿站为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新丰农技驿站与多家农业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建立科技对接服务机制,成功打造“专家智库”。新丰农技驿站定期邀请众多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技术帮扶和组织系列培训,涵盖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发挥驿站培训孵化功能,新丰农技驿站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作为专家在基层的工作站,驿站为农业科技人才与农业一线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
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方面,新丰农技驿站推介新丰县2022年农业主导品种15个、主推技术4项;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15个、主推技术5项;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17个、主推技术4项。
“园区附近‘网红打卡点’较多,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相对有优势,依托省茶叶产业园可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新丰县农业农村局的温慧雯表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固然很好,但现阶段驿站的建设运营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园选址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利将不少农户拒之门外;人力成本较高、驿站的电商运营团队无法组建起来。”温慧雯补充道。
东源:企业的转化站,增强发展动能
“柳上依依述说茶中热,美人袅袅飘香千万家。”
一杯“柳上美人”东源茶,一段助农致富好故事。
东源县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下称东源农技驿站)由河源柳上美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柳上美人”公司)运营,茶叶种植基地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石侧村半嶂山,最高海拔880米,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水土气候适宜茶叶生长。
“统一茶品种,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统一收购茶青加工,销售茶叶”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标准化茶叶种植。“柳上美人”公司负责人吴粤卿认为价格内卷、恶性竞争不利于东源本地茶农的长远发展,故提出“两个统一”的主张。
基于驿站市场运行和联农利农创新机制,通过示范标准化建园、推广茶叶科学栽培技术等,提高茶叶产量与效益,高水平开垦、深沟厚肥、有机肥种植等科学栽培技术,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带动农户增收创收。
据悉,目前基地流转种植规模3000亩,联农带农5000亩,种植龙井43号、台湾金萱、梅占、铁观音、苦丁茶等品种。茶叶年产量30吨,年产值4300万元。
“‘收编’的村民按时务农,再加上入股分红,每人每年能得到2万余元的收入。”吴粤卿透露,增设研学活动、设计举办茶文化主题夏令营……农文旅产业融合正成为“柳上美人”的新探索。
柳上美人农业公司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不锈钢滚筒炒茶方式,大大降低了茶叶的损耗。
今后东源农技驿站将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接农业科技特派员,与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合作,进一步改进制茶工艺,提升茶叶质量,提高茶叶经济附加值。同时将产业覆盖东源周边多区,充分发挥企业和技术专家的联合优势,打造集种植、生产、体验、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茶园综合体示范点。
乐昌: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深化三产融合
从乐昌市落叶水果研究所往北走三百米,锈迹斑驳的大铁门后,藏匿着一处茂密的“世外桃源”。
“翡翠、青宝石、黄金奈李、鹰嘴桃……都是我们这里的明星水果,不止‘桃李’满园,基地里还有无花果、葡萄等。” 乐昌农技驿站的邓林萍告诉记者。
依托乐昌市岭南落叶水果产业园,乐昌市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下称乐昌农技驿站)通过培育、指导、销售一体化服务,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成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形成。乐昌市岭南落叶水果产业园内已形成种苗繁育、种植不范、加工生产、物流流通、农旅结合等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园区黄金奈李种植面积约5万亩,九峰和两江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黄金奈李生产基地;葡萄种植面积1.05万亩,形成对二三产业的有力支撑。
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园区内多家实施主体与省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2项,制定生产技术规程10项,研发出“刺葡萄汁”和“红心李汁”等新产品6个,科研成果显著。
同时园区新增建设果园运输轨道 4800 米,设施大棚150 亩,节水灌溉面积 615 亩,新建冷库15个,新增大型成套加工生产线7条,并伴随全程自动化无损分级包装生产线和信息化平合的建成,园区内的生产设备和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与乐昌农技驿站相距不足百米的育苗基地内,不少新引种的柑桔树苗已完成嫁接,静待移栽。
邓林萍表示,驿站每年培育6000余株落叶水果种苗,嫁接、育活后,在次年三四月份适种时期分发给当地农户。同步安排常驻专家学者定期到研究所协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提供技术指导。
后期市场销售环节,乐昌农技驿站将联合当地强镇富村公司通过数字电商、线上直播等渠道,在奈李、鹰嘴桃等各种水果大量采摘集中上市之时展开销售。
乐昌农技驿站不仅培育和选种优势品种,还设置了常驻专家学者协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后期通过数字电商和线上直播等渠道展开市场销售,加速了农业产业与市场的对接。
“像黄金奈李这类优势特色水果,根本不愁卖,一般在采摘期前就有收购商前来洽谈价格、采摘取货,并集中向周边地区销售。”乐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增文表示。
连山:科技装备升级,全产业链布局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技驿站(下称连山农技驿站)依托广东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围绕水稻体系“两型四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高效化)总目标,联合多家实施主体共同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展示示范,建立水稻良种良法核心试验示范基地,组织示范推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规程、有机稻栽培技术规程、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等。
连山农技驿站致力于优质丝苗米品种定向改良工作,站内设有优质水稻品种展示区。
连山农技驿站通过全程自动化无损分级包装生产线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升级,构建了覆盖种苗繁育、种植、加工、物流流通、农旅结合等全产业链布局。
搭平台,育人才。连山农技驿站助力引进专家(团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创建劳模工作室、有机种植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本地实用人才,驿站已成功培养1000余名持证上岗的有机生态 “土专家”,合力助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驿站委托我们公司来运营管理数字电商及线上直播等内容,由研究所邀请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同步在多平台直播,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户也能学到‘干货’。”广州趣乡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帅彬介绍道。
今年以来,连山农技驿站已组织驻点专家、乡土专家等技术交流9次,并以“有机稻种植技术”为主题同步展开线上直播活动。
【记者】何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