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害虫(八)螟蛾(2)玉米螟
《中国新农民手册》虫害篇 第二章 鳞翅目害虫
本章各节列表:
第一节 鳞翅目下的蝶和蛾
第二节 菜青虫与小菜蛾
第三节 夜蛾科概述
第四节 甘蓝夜蛾与银纹夜蛾
第五节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与草地贪夜蛾
第六节 粘虫
第七节 切根夜蛾:地老虎与二点委夜蛾
第八节 蛀果夜蛾:棉铃虫与烟青虫
第九节 螟蛾(1)草地螟
第十节 螟蛾(2)玉米螟
第十一节 潜叶蛾(1)柑橘潜叶蛾
第十二节 潜叶蛾(2)番茄潜叶蛾
第十三节 蛀果蛾
第十四节 毒蛾和刺蛾
第十五节 天蛾
第十六节 蚕蛾、大蚕蛾、凤蛾和蝙蝠蛾
第十七节 凤蝶
第十八节 鳞翅目害虫的农药防治
鉴于许多读者有不少病虫害相关的问题希望展开讨论与交流,而头条小组暂不开放申请,我们组建了一个微信讨论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入:

第十节 玉米螟
草螟科野秆螟属的玉米螟主要有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两种,其中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面积、危害损失占比最大的病虫害,自海南三亚至黑龙江的黑河均有分布。

亚洲玉米螟成虫(图片来自《日本产蛾类图鉴》)
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在外观上非常相像而难以区分,虫体上大致上都有一些上一节描述过的草地螟的特征。同时,虫体的颜色与虫龄、性别以及寄主作物的种类有关。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9厘米。
玉米螟的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片背面,卵像鱼鳞一样重叠在一起:

玉米螟的卵块和初孵幼虫(图片分别来自维基百科和PlantWisePlus Knowledge Bank)
初孵幼虫吃玉米叶片背面的叶肉或心叶中的嫩叶,2龄后可以将叶片吃成点状线或一字型空洞:

低龄幼虫吃叶形成点状线或一字形孔洞(图片来自PlantWisePlus Knowledge Bank)
玉米抽雄后吃雄穗,可使雄穗头折断:

为害玉米雄穗(图片来自搜狐号“佚名”)
玉米穗吐丝后吃玉米须,影响玉米粒受粉,造成成熟后的玉米穗缺粒秃尖;也可钻入玉米苞叶内取食玉米粒和穗轴(棒芯):

钻蛀玉米穗取食(图片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教育中心)
老熟幼虫钻秆取食,并在秆内化蛹,使玉米秆容易被风吹折倒伏,或造成蛀孔以上的植株因养分输送受阻而萎蔫死亡:

高龄幼虫蛀秆(图片来自爱农帮inb123.com)

蛀入玉米秆内取食直到化蛹(图片来自PlantWisePlus Knowledge Bank)
总而言之,玉米螟会取食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紧要部位,对玉米田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玉米螟幼虫可以吐丝形成吊桥实现转株为害,多股丝形成的吊桥可像降落伞一样被风吹到更远的距离扩散为害。
为害玉米穗的另外两大害虫辨识:玉米棉铃虫、草地贪夜蛾
注意夜蛾之一玉米棉铃虫(玉米穗虫)的大龄幼虫蛀食玉米穗,对玉米植株其他部位损害较小;夜蛾之二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叶,但也能为害玉米穗。玉米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与玉米螟的虫体特征区别较大而容易辨别(可参阅本手册前面几个对应的章节):

玉米棉铃虫(虫体颜色可为青绿色、灰绿色、黄褐色、褐色)(图片来自美国肯德基大学农业、食品与环境学院)

草地贪夜蛾(图片来自未署名网络)
玉米田在抽雄期进行隔行打头去雄的操作,原来的用意是让玉米减少自花授粉的几率,促进异花授粉,以提高玉米穗籽粒的千粒重。从植保的角度看,玉米打头去雄也能帮助减少玉米螟的祸害。还有一种反向操作,就是将一些农业害虫吸引到嵌种的玉米作物(副作)上,来减轻这些病虫害对主作棉花、番茄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