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玉米画,精彩极了

李金山老师玉米画欣赏李老师的玉米画,精彩。郑板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李老师的玉米画,苞儿,是写意,用白描;玉米穗儿,是工笔。玉米画白描简略老练,仿佛删繁就简的三秋树;工笔,细致靓丽,新颖出彩,又像标新立异的二月花。无论工笔还是白描,用笔都带着极致的功夫,都非同凡响。玉米苞儿,李老师用笔不多,不少时候就寥寥几笔。每一次看见李老师画的玉米苞儿,我总是想起书法“屋漏痕”。那屋漏痕,是用笔墨色浸润的痕迹,用它来表达书家的艺术思维。这玉米苞儿,质朴,厚重,都是墨色浸润的效果。这里,用笔浑厚,线条苍劲,特别是飞白,跟张即之楷书干枯粗放的用笔,其精神相似之深。然而,更精彩的不是这白描用笔,而是玉米穗儿的靓丽。质朴粗犷和细致靓丽,当然少不了互相映衬。玉米,金黄金黄,靓丽出眼,而且非常逼真。那一颗颗的玉米粒,清晰而明朗,排列整齐,色调鲜明。那玉米粒儿,顶端黄色稍淡,淡白点点,加上玉米粒儿橙色的边际,那玉米粒儿,立体逼真,简直就是真的!那玉米画中的穗儿,比起来真正的玉米穗儿,更多的是艺术效果,多了靓丽和纯净。有了这靓丽金黄的玉米穗儿反衬,那玉米苞儿,又更多了灵气,形象更明晰,更见得醇厚。当然,有了这质朴醇厚的玉米苞儿,玉米穗儿也更亮丽,形象也更优美。质朴反衬靓丽,靓丽反衬优美,颇具匠心,立意构图当然来自灵感。画,到这时候,那苍劲质朴的玉米苞儿里露出靓丽面目的玉米穗儿,尽管只是物象的局部显现,却非常神似一个满腹文采,装束朴素的风流才子。那才子,只有面目气质和才华的偶尔外露。那风流才子,像蒲松龄,郑板桥,还是?当然,那最确切的还是画家的内心情愫。说到这儿,咱想起来齐白石先生画的昆虫。那些画里,花草静物一般都用笔不多,写意罢了。然而,蝉也罢,蝈蝈也罢,都画得非常精细。一简一繁,一清一浊,一粗一细,质朴与秀美,淡雅与厚重,互相反衬,对比鲜明。李老师的玉米画,跟齐白石先生的昆虫画,异曲同工,同样的趣味,同样的巧妙,当然也有非常相似的立意,也有一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到这儿,咱还得说,这玉米,带着李老师的性情。有一幅玉米画,玉米棒子跟柿子葡萄一起,放在一个藤条筐子里。那筐子,编制粗糙,筐把儿格里格拐,跟写意的柿子葡萄玉米苞儿一起,形成玉米穗儿强烈对比的艺术。那些物象,没有鲜花那样招摇,却有着乡村风土的醇厚和朴实。那当然跟画家的情感有关。还有,李老师的玉米画,玉米苞苞和胡须,还常常表现出飘逸。那玉米胡须,重彩浸润加上涩白干燥,自然婉转,不仅逼真,更显飘柔。那些画面,时不时有玉米苞儿轻轻的翘起。那翘起,当然有着形象的张扬。那张扬,当然带着飘逸潇洒。还有,那个放在篮子外面的玉米棒子上面,带着长长的玉米叶子。那叶子,弯曲飘荡,既跟玉米叶子神似,又带着飘逸的灵性。这里,用笔虽然粗放,不拘小节,飘逸个性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