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怀旧叫我们那时候的稻杆!满满的全是温暖的记忆!
稻草,各地的叫法差不多,就是稻子的杆。
我们这里叫稻秆,也叫稻草。
是稻谷收获以后的副产品,用处很多,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人们的形象中,也许是最普通最不值钱的东西。但在过去伴随着我们长大生活,记忆中有艰辛也充满着温暖!
以前有人往往把稻秆与黄金比照,表示两者相去悬殊,如夏衍在《包身工》里写“带工”:“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其实黄金除了适宜制成各种首饰外,较少有实用价值;而稻秆,在过去农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宝贝。稻秆晒干燥后,如果家里放不下,就“蓬”在村庄附近的树干上或立起的木桩上,以后慢慢取用。“蓬”的过程叫“蓬稻秆”,蓬好后叫“稻秆蓬”。随处可见的稻秆蓬是那时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是鸟雀和老鼠们的天堂,蓬底下也是孩子们捉迷藏做游戏等活动或躲雨的好地方。
稻秆在以前是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我们小时候,冬天来临,母亲就翻晒好稻秆,拍打干净后垫在草席底下,厚厚的稻秆,暖和舒适。以前我村有个人,冬天没有被子,就在稻秆垛上搭建一个人体大小的洞,晚上就和衣钻进这个洞睡觉。1967年冬天,我家遭受火灾,一切化为灰烬。我的族兄陈礼德给我家送来了一捆稻秆,真是雪中送炭,使我们不至于挨冻,更抚慰了我们全家受创的心,终身难忘!
稻秆是冬天牛羊的饲料,也是铺垫猪圏牛棚羊栏狗窝的原料,除给牲畜做窝取暖外,还可以产出当时种地需要的厩肥。稻秆也可以直接还田当肥料,或厚厚地施在旱地里,还可以免除锄草。
把稻草搓成稻秆绳还可以用来捆扎物品,包裹树木和被移植树木带泥的根部等;农村用来做天萝(丝瓜)攀爬的架子;用来穿挂烟叶。也常用两束或多束散稻草接起来捆扎东西。
以前农村肉店卖肉,都是选用干净的稻秆,去除脚叶,用水浸湿后系肉的,既经济又环保。塑造佛像时,也是用稻草绳缠绕在木头上作芯的。
稻草还可以制作“稻杆墩”:用稻秆打成辫子状,然后一圈圈盘绕而成像脸盆大小,圈与圈之间用线固定。冬天放在椅子或凳子上坐,既柔软又暖和。以前土法榨油,用稻秆包裹油原料,叫“稻秆衣”。
过去农民劳动时穿的草鞋,就是用糯谷稻秆打成的。下大雪出行的时候,往往用稻秆在所穿鞋子的外面编织一双长筒稻秆鞋,习惯叫“稻秆袜”,走雪地不会打滑,又暖和。
拔好的秧苗,是用稻秆系的,那黄
了的稻草,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将会变成来年的稻秆。稻秆与秧苗是传承关系,有副对联更是写得舐犊情深:“稻草系秧父抱子,竹篮盛笋母怀儿。”
由于稻秆的避风和遮阳的性能都很好,是盖草房的好原料,草房俗称草厂或草寮。草房冬暖夏凉,最适宜居住,但现在很少见。旧时农村的露天粪缸,用竹木在上面搭一个简易的微微向面前倾斜的圆锥体框架,披上事先打制好的稻秆帘,在顶上扎一个大稻秆结,活像观音的外形,叫“观音铺”。
用稻秆扎稻秆人,以驱吓鸟雀,守护田园。稻经秆过软化处理后,可以作为平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以前武义、永康等地,稻秆还是重要的燃料,稻秆灰又可以作肥料或浆洗衣物等等。稻秆甚至还是黄腰燕垒窝的原料,用它增加牢度。
我们这一带,直系亲属去世后,都在孝服外捆扎反向搓成的稻秆绳。人们凡是参加过与丧事有关的活动后,都要在村口或门口烧一堆稻秆火,大家都要在上面跨过,以祛除秽气或晦气;同理,如果有棺材或骨灰在附近经过,房主必定在门口烧一束稻秆。
缙云话里,常骂别人为“稻秆筒”。因以前穷人家死了人,尤其是孩子,往往用稻秆包裹捆扎下葬,故有此说。
稻秆在工业上可以制仿真棉、制造甜啤、无粮造酒、制造纸浆、加工碳黑、加工硅胶或者泡花碱、冶炼铸造行业用稻秆灰做铁水覆盖.;稻秆可以保温催芽,如早春培育番薯苗、秧苗等;稻杆糖化后还可作猪的饲料等等。
稻秆还是缙云俗语里的重要元素。“烧孟杆不如烧稻秆”,是说孟杆这种木柴,质地柔软,火烧不旺;“落雨天担稻秆”,比喻干活吃力或辛苦;“雨打秋头廿日旱,过了廿**稻秆”,如在立秋的前一天下雨,就会有二十天左右的晴天,过后则阴雨连绵;“稻秆进阊门”,形容大口快速地吃粉干、面条等物;“烂稻秆塞牛栏弄”,说明送给人家的钱物是多余的或不起作用;“稻秆帽”比喻夸奖或奉承的话语;“稻秆蓬”比喻头发的凌乱蓬松;“稻秆人”比喻窝囊废,等等。
稻秆还有药用价值。具有下气、消食、解毒等功效。我们这一带,把干燥的烂稻秆烧成灰,撒上尿(童子尿更好)拌匀,敷在崴伤的手脚上,能止痛消肿。如果手脚严重冻伤,可用稻草烟熏蒸,恢复快效果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稻秆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现在人们收完稻谷后,都把稻杆或弃或一烧了之,早己失去了大部分功用了。
现在回忆稻秆,就是一对往日农村生活的温暖的回忆,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评价。还有一点留恋,留恋是因为惋惜,惋惜是因为把这么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弃物。
更多分享请关注公众号,qzg592(城市生存E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