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杆水稻到底怎么样?为什么很少有农民愿意种高杆水稻?
说到水稻的种植,可能城里人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农民而言,那就是人尽皆知。但是说到水稻高度的时候,可能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会异口同声说,当然是矮的了。
自从杂交水稻出现以后,农民种植的水稻,基本都是以矮株水稻为主。现在农民种植的水稻植株高度是在80厘米到1米之间。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60年前,水稻基本上都是以高杆水稻为主。那时候的水稻高度基本都是在1.5米以上。

高杆水稻都是常规稻,每年秋收以后,农民都会在水稻田里将品相好一些的稻穗选出来用来留种。那时候的水稻亩产量特别低,能达到400斤左右的就算是丰收了。而且高杆水稻抗风能力特别差,极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一旦这种高杆水稻出现倒伏的现象,产量会更低!
对于农民来说,收获这种高杆水稻也是极辛苦的事情。由于高杆水稻植株过高,尽管提前对稻田进行排水,在收割的时候,稻田依然会有一定的积水,增加了收割难度,而且收回的水稻基本都是带露珠的湿稻子。
尽管它产量不高、容易倒伏、不方便收割等问题的存在,没有好的品种替代的情况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高杆水稻依然是农民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

后来,经过农业科研人员的努力与研发,杂交水稻的出现。于是农民种植的水稻越来越矮,产量却越来越高。渐渐地,许多人都忘记了曾经种植过的这些高杆水稻。但是和高杆水稻不同的是,矮杆水稻如果出现倒伏,反而是意味着水稻的丰收。所以农民之间流传着一句话“麦倒一堆糠,谷倒压塌仓”。
但水稻到底是高植株好一些还是矮植株好一些呢?如果用杂交水稻的方式进行育种,会不会植株高的水稻产量更高呢?
在今年,重庆大足县15亩“巨型稻”试种成功。巨型稻的高度是普通水稻的两倍,平均植株高度能达到2米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600斤以上。这些巨型稻株型高大的同时,不仅抗病,抗倒伏能力也很强。

但是对于种粮食的农民来说,推广这处巨型稻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许多农民会以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植株比较高的水稻都会有抗倒伏能力差、产量低等问题的存在。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愿意种植矮株水稻还是高杆水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