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钲上大道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安秋生
自从南环路完成改造、变身为“神钲大道”,这里就成为我在住宅之外,每天逗留最多的地方。或早,或晚,或上午,或下午,随时随心,到此散步和小憩。实话说,在神钲大道上信步往还,走来走去,是我当下日常里最为惬意的事情。
人老了爱怀旧,文人更有这毛病。走在神钲大道上,我常常浮想联翩,想起几十年间,这条路从“下河公路”到“南环路”,再到“神钲大道”的嬗变,想起它的从无到有,从丑到美,感慨良多。
下河公路开辟于三十年前。那时的武安城还很小,还蜷缩在盆地的盆底,城南这一带多是农田,长满青青黄黄的庄稼。我和当时的交通局长很熟悉,他力主开修此路,初衷是让309国道不再穿过城区,保障这条晋冀鲁交通大动脉的畅通,同时拉开城区的框架。绕城画一个大圈的路线设计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在那个年代都算是大手笔,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成果”。
此后,武安城出人意料地迅速长大,长得很生猛,长得很野蛮。沿着这条路,工厂遍地,烟囱林立,各种工商摊点如雨后春笋,见缝插针布满两侧,整条路车水马龙,烟尘滚滚,如同流金淌银的河流奔腾不息。飘零城外的它日益沦陷,沦为城中路,城中街。
稍微年长些的武安人,一定难忘这条路曾经的喧嚣和纷乱。这条路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车辆通过,汽车尾气与物料运输过程中的肆意扬洒,钢铁厂焦化厂烟囱肆无忌惮的黑烟黄烟,使之成为武安城最污染的地带。堆积路面上的厚厚尘土,由车辆激荡飞上空中,飘飘洒洒尚未落地,又有新的车辆疾驰而来,再次将其扬起。这样循环往复,整个路域形成一道粉尘污染带,遮天蔽日,怵目惊心,呛入行人口鼻,吐痰也是黑色的。外地有客来,主人规划参观路线时,都会有意绕过这段路——它成了与发展成就并存的疮疤和痛点。
“先污染后治理”,武安这座城没能冲破这个魔咒,终是环保风暴冲刷了它。十几年来,一家家重污染企业被勒令搬迁,没搬的进行环保治理,南二环也在千呼万唤后应运而生,运输车辆绕城而过,几年洗心革面,重现白云蓝天。然后,这条路按照现代化城市街道的标准进行改造升级,蜕变为美丽的景观大道,一时百娇千媚,楚楚动人。
修好一条路,扮靓一座城。神钲大道宽敞平坦、功能完备自不必说,景观建设尤为着意用心。花木品种经过精心配置,长年有绿,四时有花,徜徉其间,季节的消息纷至沓来。西府海棠,山樱晚樱,高杆月季,丁香木槿,许多当地并不多见的花木品种都来安家落户,此花未落,彼花又开,交相辉映,目不暇接。对这些颇感陌生的花木,我常常借助手机的“识万物”,辨别和确认其品种类型,颇识群芳美名,手机照片库收藏其倩影,随时把玩欣赏。
小城人对神钲大道情有独钟的,可不是只有我。你看沿路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微型公园,一天到晚有人飙歌,有人唱戏,有人吹萨克斯,有人跳广场舞,更有人从事自己热爱的各种健身运动,当然也有人牵着宠物狗悠闲地遛弯,有比我更老些的老人坐在长凳上晒太阳发呆。小城人仿佛在一夜间变得多才多艺又雅致从容。
城市建设者还在大道之侧,布置了几块小小的水面,清波涟漪,亭台廊桥,精雕细琢,颇得我心。经常去那里看看菖蒲,探探睡莲,数数水中游鱼,听听岸边蛙鸣,都让我在瞬间逸兴遄飞,忘却此身何处。读到白居易的诗句“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我就想,神钲大道就是我的“康庄”;忆及伟人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又想,小小游园就是我的“闲庭”;想起宋人向往的“万花锦绣同民乐,不比青山独乐园”,那么,小城眼下就是万民同乐的“万花园”了。
尤为让我感奋的是,城市规划者殚精竭虑,为地方文化留下一席之地,在进市口兴建了“神钲台”,一柄金光闪闪的古代乐器“钲”,高高矗立在蓝天之下,成为武安城崭新的地标,诠释和展示了这座城的悠久历史。在为这条大道更名时,城市决策者倾听了我们文化人的建议,力排众议,将其命名为“神钲大道”。一个富有意蕴的名字,能够点亮一座城市啊!
远眺鼓山,近观神钲,感受家园独有的文化底蕴,就在这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作为城市的主人,来来往往在这片天空下,武安人自幼便多了一重机会,比别地的孩子多认识一个生僻字,多认识一种古乐器:“钲”。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下,孩子们或许会在心中播下一粒种子,就此萌发出某种兴趣也未可知。果真如此,岂不幸甚?我们日日徜徉在美景之中,或许也会性情开朗思维活跃,偶发思古之幽情,感慨前人通过地名寄寓的祈愿:国泰民安,万年和平。这一切,分明都是那么善意,那么温情,那么美好。
走在神钲大道上,神钲从此上大道。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人性化,与市民们形成了良性互动。市民们漫步其中,安详的心态写在脸上,感到脚下的路,身边的城,与自己的身心更加和谐,更加爱恋自己的家园,更加期待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