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快速识别与食用

整理了20种野菜识别特征与食用。

蕨 菜

【别名】拳头菜、粉蕨、如意菜

【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u ver.latiusculum(Desv.) Underw.ex Heller

【科属】蕨科,蕨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状茎横走,黑色。叶幼时呈拳状卷曲,展开时呈阔三角形,3~4回羽裂,末回小羽叶钝头。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小脉顶端的连接脉上,沿叶缘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生山坡阴地及林缘中。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茎叶,根。春季采摘嫩茎叶,用清水洗净,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做汤或做馅食用。也可晒干或用盐淹后食用。根可提取淀粉食用。

荚果蕨

【别名】野鸡膀子、黄瓜香、小叶贯众

【学名】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L.)Todaro

【科属】球子蕨科,荚果蕨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叶2型。不育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幼时呈拳状卷曲,鲜绿色,成长后叶片展开,2回羽状深裂,叶脉羽状,侧脉不分枝。孢子叶的叶片为狭披针形一回羽状,羽片向背面反卷成荚果状,深褐色。孢子囊群圆形,具膜质囊群盖。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生林下或山谷阴湿处。食用部位及方法】嫩叶。春季采摘嫩叶,用清水洗净,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做汤或做馅食用。

鸟巢蕨

【别名】巢蕨、山苏花

【学名】Neottopteris nidus (L.) J.Sm.

【科属】铁角蕨科,巢蕨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叶呈发射状丛生于根状茎周围,形似鸟巢状。叶片条状倒披针形,草质,浅绿色,两面光滑,中脉明显凸起;叶柄短粗。孢子囊线形,生于叶片背面侧脉间。

【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林中、树干上或石缝中。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芽,嫩叶尖。春季采摘,用清水洗净,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等。

芒 萁

【别名】山蕨、芒萁骨

【学名】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

【科属】里白科,芒萁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走,棕褐色,被棕色鳞片。叶片疏生,叶轴1~2回或多回分叉,在每一交叉处两侧各有1片羽状托叶;末回羽片披针形,先端渐狭成尾尖;篦齿状羽裂深达羽轴,叶背面呈灰白色或灰蓝色。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等地。生林下或山坡酸性土壤上。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叶。春夏季采摘,用清水洗净,放入开水中略煮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等。

四叶

【别名】田字、四叶菜、夜合草

【学名】Marsilea quadrifolia L.

【科属】科,属。

【特征】多年生水生草本。匍匐根茎细长。四片小叶着生在叶柄上,小叶倒三角形,全缘。叶柄长5~20cm,叶柄基部生有单一或分叉的短柄,顶端着生长圆形的孢子果,幼时有毛,后变无毛。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生水田、水塘、静水河中。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茎叶。江南人常在春夏季节采摘,用清水洗净后,可凉拌、炒食、煮汤等。

鱼腥草

【别名】蕺菜、扯耳根、臭菜

【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科属】三白草科,蕺菜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具鱼腥味。地下茎白黄色,节部生根。叶互生,基部心形;叶柄基部鞘状。穗状花序生茎顶,花瓣状总苞片4~5枚,白色。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果期5~11月。

【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喜生沟渠边、田埂及湿润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茎叶,地下茎。春、夏、秋季均可采集,可凉拌或炒食。为南方著名的野菜。

糯米团

【别名】糯米草、糯米藤、蔓苎麻

【学名】Memorialis hirta (Bl.) Wedd.

【科属】荨麻科,糯米团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叶对生,狭卵形或披针形,基部浅心形,全缘,基生脉3条。花小,淡绿黄色,簇生叶腋。瘦果卵形,暗绿色,约具10条细纵肋。花果期7~10月。

【分布】分布长江以南及西南。生溪边、林下、山谷阴湿处。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茎叶。春、夏季采集,用开水焯一下后,炒食、凉拌或做汤,有糯米清香味。

苦荞麦

【别名】野荞麦、万年荞

【学名】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

【科属】蓼科,荞麦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节间无毛。叶片宽三角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被白色或淡红色,5深裂。瘦果三棱形,黑褐色,中部具黑色纵沟。花果期7~10月。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生田野、山地等处。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叶,种子。春季采集嫩叶,洗净后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等。秋季采种子,可磨面粉食用。

萹 蓄

【别名】扁竹、鸟蓼、猪牙草

【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 L.

【科属】蓼科,蓼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匍匐或上升。叶片窄椭圆形;托叶鞘膜质。花1~5朵簇生叶腋,花被5裂,裂片边缘白色或红色。瘦果卵状三棱形,黑褐色,密生小点,无光泽。花果期5~10月。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生田野、路边、荒地等处。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或与面粉混合后蒸食。

红 蓼

【别名】大叶蓼、东方蓼、水红花子

【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 L.

【科属】蓼科,蓼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节部膨大,上部多分枝。茎叶有伸展的毛。叶片卵形。托叶鞘筒先端向外反卷成环状,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花红色。花果期7~10月。

【分布】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等地。生村边、荒地等处。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或与面粉混合后蒸食。

水 蓼

【别名】辣蓼、柳叶蓼

【学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

【科属】蓼科,蓼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叶披针形;托叶鞘筒状,有缘毛。花序穗状细长,疏生淡粉红色的花。花果期7~10月。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生沟渠池塘边、小溪旁及湿润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株,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嫩茎叶有辛辣味,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可凉拌或炒食。南方人常用水蓼与西红柿、辣椒等剁碎作蘸料食用。

蚕茧草

【别名】蚕茧蓼、小蓼

【学名】Polygonum japonicum Meissn.

【科属】蓼科,蓼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叶披针形,两面有伏毛,或仅叶脉及叶缘有刺伏毛,下面有腺点;托叶鞘筒状,先端截形,有长睫毛。花序穗状,花白色,花被5深裂。瘦果卵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果期7~11月。

【分布】陕西、安徽、江苏、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台湾、云南等地。生水沟边、山坡、路边及湿润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用清水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酸模叶蓼

【别名】斑蓼、大马蓼、柳叶蓼、酸溜溜

【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科属】蓼科,蓼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通常粉红色,节部膨大。叶披针形,中部常有黑色月牙形斑,叶脉及叶缘有伏生的粗毛。花序由数个花穗构成圆锥花序。花淡绿色或粉红色,花被常为4深裂。瘦果卵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果期6~10月。

【分布】全国各地。生田野、路边、荒地、沟边及湿润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嫩茎叶味酸,洗净后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叉分蓼

【别名】酸不溜、高山蓼

【学名】Polygonum divaricatum L.

【科属】蓼科,蓼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常呈叉状分枝。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托叶鞘膜质,具疏长毛。花序圆锥状,顶生。花被5深裂,花白色。瘦果三棱形,黄褐色,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分布】东北、华北、青海、四川、西藏等地。生山坡、草甸。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为亚高山、高山植物,春季、夏季采摘,洗净后可直接凉拌或炒食,具有酸味,风味独特。

巴天酸模

【别名】土大黄、牛舌头草

【学名】Rumex patientia L.

【科属】蓼科,酸模属。

【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具纵棱。基生叶和茎下部叶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具波状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花被片6,2轮;内轮3片果时增大,具网纹。雄蕊6。瘦果三棱形,褐色,有光色,花果期6~9月。

【分布】全国各地。生水沟边、山坡、荒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夏季采集,洗干净,在开水中焯后,可凉拌、炒食或做馅食用。

地 肤

【别名】扫帚苗、地肤子

【学名】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科属】藜科,地肤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叶片条状披针形,两面被短柔毛,有3条明显主脉。茎生叶较小,有1脉。花常1~3花簇生叶腋,构成穗状圆锥花序。果实扁球形,包于花被内。花果期6~10月。

【分布】全国各地。生田野、路旁、荒地、村寨旁。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洗净后,在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做汤或做馅食用。

杂配藜

【别名】大叶藜、血见愁

【学名】Chenopodium hybridum L.

【科属】藜科,藜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粗壮。叶片革质,宽卵状三角形,叶缘浅裂。圆锥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被裂片5,雄蕊5。胞果双凸状。种子扁凸形,黑色,直径2mm。花果期7~10月。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喜生盐碱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嫩茎叶有咸味,清水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或做馅。沿海盐碱地带夏季百姓常见采食。

灰绿藜

【别名】灰藜

【学名】Chenopodium hybridum L.

【科属】藜科,藜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平卧或斜升,基部多分枝。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叶缘具缺刻状齿,中脉明显。花于叶腋处集成短穗,或顶生为间断的穗状花序。花被裂片3~4,浅绿色。胞果顶端露出于花被外。种子扁球形,黑褐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喜生湿润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嫩茎叶有咸味,清水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或做馅。

【别名】灰灰菜、灰条菜、粉仔菜

【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

【科属】藜科,藜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叶片菱状卵形,叶缘有不规则齿。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被裂片5;雄蕊5。胞果近球形包于花被内。种子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花果期5~10月。

【分布】全国各地。生农田、荒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清水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煮汤或做馅。

小 藜

【别名】市藜、水落藜、小灰灰菜、灰藋

【学名】Chenopodium serotinum L.Cent.Pl.

【科属】藜科,藜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叶片长圆状卵形,3浅裂,中裂片较长,两侧边缘近平行。花序穗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被5深裂;雄蕊5。胞果包于花被内。种子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表面有6角形细洼。花果期4~7月。

【分布】全国各地。生农田、荒地。

【食用部位及方法】幼苗,嫩茎叶。春季、夏季采集,清水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略焯一下捞出,可凉拌、炒食、煮汤或做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