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滋味谁最浓?立夏时节野火饭

立夏,古人称:“斗指东西,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
在我们吴江一带,关于立夏有很多习俗。比如:吃咸鸭蛋、称人、烧野火饭等。传说这样就能让人们(特别是孩子)平安健康地度过炎热的夏季,不“疰夏”(“疰夏”是一种专门发生在夏天的“懒病”,表现就是吃不下饭、精神不振,人会逐渐消瘦)。

吃咸鸭蛋

称人

烧野火饭
立夏那天,家家都煮咸鸭蛋吃。巧手妈妈们还会给孩子编织彩色的小网袋,用来装煮熟的咸鸭蛋,挂在孩子胸前把玩。小朋友们一起用咸鸭蛋玩斗蛋游戏,非常开心。

装在彩色丝网袋中的咸蛋

玩斗蛋游戏
立夏“称人”之俗由来已久。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一般是在横梁上挂一大秤,让小孩子坐在箩筐里秤。记得小时候,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称重的场景,大人常拿孩子们逗玩,非常热闹!

立夏“称人”
立夏还有尝新的习惯。所谓“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此时的蚕豆、豌豆等豆类刚刚成熟,鲜嫩酥香,特别可口。立夏时节用新鲜采摘的新蚕豆(或豌豆)煮野火饭吃,那滋味实在是太美妙了!

蚕豆

豌豆
传说故事
关于野火饭有个传说,跟乾隆皇帝南巡有关。龙船顺京杭大运河南下,行至江浙一带(吴江与浙江交界地区),此时正值立夏,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乾隆被江南水乡的迷人春色所陶醉。忽然,岸上飘来一阵奇香,乾隆皇帝遂令停船靠岸,循香走去,见一个老妪在土灶上做煮饭。看那饭,除了大米,就是春笋、豌豆和荞葱三样配料,但尝起来感觉清爽可口,齿颊留香,不觉大为赞赏。乾隆皇帝看见饭里没有肉,就叫随从拿了咸肉来放进去一同煮。不想这样加了咸肉做出来的饭吃起来异常鲜美,香味更加诱人。这种做法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烧野火饭的食材
野火饭,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野外烧的。人们常常在野外支起铁锅,把新鲜采摘的豆子和糯米、咸肉、笋等食材放入铁锅,一定要用野外捡的“硬柴”(区别于稻草这样的“软柴”,一般指桑树桩、小木块这样的柴火)烧煮,这样的野火饭才特别香。美味可口的野火饭,老少皆喜。这不,看看这些天朋友圈里朋友们晒出的各色野火饭便知如何火爆了。

烧野火饭
对于野火饭,记忆中最初的模样是野外那一蚌壳蚕豆!

蚌壳

蚕豆
我们小时候,每当蚕豆初熟的这个季节,放学后背着篮子割草,常常在野外烧蚕豆吃。大家会从家里带上一点盐和火柴,其他的都是野外就地取材的。野外捡个河蚌壳,再拾点柴禾,然后根据河蚌壳的大小挖个简单的灶,让河蚌壳架在灶上刚刚好。偷偷采点蚕豆(如果被大人们看到,免不了训斥几句!但我们精着呢,立夏偷摘蚕豆大人们不会较真的),剥掉外壳,草草洗过,放在河蚌壳里,加一些水,撒点盐,盖上几片桑叶作锅盖,点燃柴火咕嘟咕嘟煮。等蚕豆香味飘出的时候,我们已经用桑树枝削好木签准备就续,一个个一眼不眨盯着河蚌壳,满满的期待……“开吃!”只要负责煮豆的孩子一声令下,大家就轮流一个一个擢蚕豆,吃得飞快,生怕错过!一蚌壳豆眨眼就没有了!每次吃完都是意犹未尽,留恋地看着空空的河蚌壳……


摘蚕豆、剥蚕豆
在那个艰苦年代,野外的这一蚌壳蚕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一种绝顶的美味呢!
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吴江庙港中学工作。庙港,是个地处太湖南岸的小镇,风光旖旎,民风淳朴。每当立夏时节,我们总要带着班上的孩子们去太湖岸边烧野火饭。

庙港
带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还要带上自家还没有吃完的过年时的腊肉,自家地里采摘的蚕豆、豌豆等。选择包馄炖的,则要买上鲜肉,馄炖皮子……准备就绪,浩浩荡荡地往太湖边出发。

太湖边
到目的地后,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各烧一锅。一个个都很能干,很活跃。有的搭建灶台,有的捡柴火,有的负责清洗食材餐具,有的包馄炖剥豆子,有的负责烧煮……老师们只要偶尔指点一下,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组组鉴赏评价。

作者(右二)和学生们在太湖边烧野火饭(中间小男孩为作者的儿子)
清凉的太湖风带着水草的气息,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掠过绿草茵茵的堤岸,吹在孩子们红红的脸上。孩子们尽情撒欢儿嬉闹,笑靥如花。

太湖边
后来,有政策说为了保护太湖大堤,夕照太湖不允许在太湖边烧野火饭。于是这班级野火饭活动就停了下来,改成其他类型的活动了。很多年过去了,每每说到野火饭,总是想起和孩子们一起烧野火饭的欢乐时光。

夕照太湖
到了快节奏的现在,野火饭变得更加受欢迎,越来越有味道了。
野火饭,这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还可以让匆忙奔走在时光里的人们体验慢生活的悠闲,享受家庭的欢聚,感受时节的变化。大家有机会家长里短,海阔天空,交流思想,发展感情。假日里,一家人,或者邀上三五好友,来烧一次野火饭,岂非乐哉?!

邀上三五好友,烧一次野火饭
现在的野火饭,用料越来越讲究,花样繁多。野外烧烤也加入野火饭的行列了。商家嗅觉敏锐,好多休闲游玩的地方都开发了烧野火饭项目。

野外烧烤
我们爱野火饭,爱的不仅是那种接地气的自然风味,更爱那份浓浓的情趣,和那份自由放飞的心情!
亲爱的朋友,你喜欢野火饭吗?欢迎来吴江感受这里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这里等你!
本文作者:许忠妹
责任编辑:钱晓燕、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杨莹、许忠妹、郭劲草、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