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菜价持续高扬
春节期间,蔬菜价格蹿高让不少街坊直呼:“蔬菜比肉贵!”昨日,记者走访区东区、富鹏、兴发三大菜市场发现,随着春节结束,部分蔬菜价格逐渐回落,但与往年同期相比,菜价依旧坚挺,超过半数的蔬菜为“5元菜”,“便宜菜”难觅。
记者李嘉怡
叶菜价稍降 瓜菜价上涨
记者走访区东区、富鹏、兴发三大菜市场了解到,虽然菜贩已基本恢复营业,但蔬菜的销量仍较平时少。尤其是增城菜心的供应量大减,单棵菜心的个头也不如前段时间的硕大,均价为5.4元/斤。同等价格的本地甜菜心,个头更小,甚至有不少是刚长成的嫩菜芽。东区市场的菜贩何姨告诉记者,增城菜心已到生长末期,供应量自然下降。而口感清甜的外地油菜心均价为6元/斤,与增城菜心价格相差不大。
除增城菜心和外地油菜心外,热销的叶菜还有生菜、麦菜、西洋菜,均价分别为4.6元/斤、5元/斤、4.7元/斤,与一周前相比,生菜和西洋菜分别下降了0.8元/斤和0.2元/斤。一周前售至30元/斤的韭菜苔,本周回落至均价20元/斤,降幅达50%。相对于叶菜,瓜菜的价格略高,青瓜、茄子、苦瓜均价分别为5.5元/斤、6元/斤、9.3元/斤,其中苦瓜的价格较年前高3—4元/斤。
为什么节后蔬菜仍维持在高位?兴发市场的菜贩红婶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本地菜心大量下市,而瓜菜尚未成熟上市,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价格难降。
猪肉价平稳 虾蟹价高昂
猪肉经历了短暂的节日效应拉动后,节后价格已基本回落至平时水平,排骨均价24.3元/斤、瘦肉均价14.7元/斤、猪手均价16元/斤、猪龙骨均价18.7元/斤、花腩均价13.3元/斤。
在水产区,虾的价格依旧往上蹿,麻虾均价54.3元/斤、大头虾均价63.3元/斤、濑尿虾均价45元/斤,供应量较一周前明显减少。据了解,虾的价格高昂与天气寒冷有直接相关性,天气冷出海捕虾的人减少,供应紧张自然拉高价格。
“虾兵”价高,“蟹将”价同样“高冷”,螃蟹均价42.5元/斤,公的40元/斤,母的45元/斤,供应量不多,较少街坊购买。此外,有一种个头较大的海蟹,价格为52元/斤左右,因为这种蟹不如花蟹常见,购买的街坊也较少。此外,记者从水产档档主处得知,虽然前来询问花蟹价格的街坊不少,但如今花蟹不当时,要吃上花蟹还需等到5月。
与虾蟹相比,淡水鱼的价格较亲民。在兴发市场,鲩鱼普遍零售11元/斤、鲫鱼10元/斤、脆鲩鱼18元/斤,较一周前便宜了1—2元/斤。
本地荞菜上市 均价5.2元/斤
记者在菜市场的多个菜档看到了一种有着青葱嫩叶、茎头肥白、头部长着密密根须的蔬菜,乍一看与小葱极为相似。原来,这就是酒楼常用作开胃菜的酸荞头的原始材料——荞菜。荞菜兼有葱、韭、蒜等香气,味道清香爽脆。
荞菜是春季必不可少的时令菜,在小楼种菜的菜贩张姨介绍,荞菜在春节后开始逐渐上市,现在正是吃荞菜的时候。烹煮时,去其多余的老叶,留下荞头和荞茎部分,和腊肉或花腩一起炒是本地街坊最典型的吃法。此外,荞菜还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就是将荞菜的头腌制成“酸荞头”,“酸荞头”具有开胃的功效,是增城本地家喻户晓的餐前小菜。
中医认为,荞菜性凉,具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很适合春季人体养生的需要。目前,荞菜初上市,均价5.2元/斤,价格稍贵。据了解,清明前后是荞菜大量上市之时,也是荞菜最鲜嫩美味的时候。
■每周过招
荞菜美味吃法
一、酸荞头的做法
材料:荞头600克、水200毫升、细砂糖150克、白醋200毫升、盐1/2小匙
做法:
1.把荞头洗净,去头去尾及外膜,加少许盐(份量外)拌匀,腌约30分钟再沥干水分备用;
2.取一小锅,加水煮滚,加入盐、细砂糖煮溶,待凉后加入白醋拌匀;
3.取一玻璃瓶,将荞头加入,再将醋汁倒入腌泡,密封盖子约3个月即可。
二、鱼松烧肉炒荞菜
材料:鱼松100克、烧肉200克、荞菜300克、葱段15克、姜片15克、蒜头(去衣拍碎)15克,盐、糖、米酒、酱油、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
1.鱼松、烧肉切片备用,荞菜洗净切段备用;
2.开锅下油,爆香蒜头、姜片和葱段,下荞菜翻炒片刻,然后加入鱼松和烧肉继续翻炒,攒米酒,下适量酱油,调味后即可上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