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黄嘉欣、梅全喜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二卷 荞麦善治肠胃积滞

[时珍曰]:……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

荞麦的故事

关于荞麦治疗肠胃积滞和慢性泻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起的医生,在中年的时候患了肠胃病,肚腹经常微微作痛,并且一大便就泻,但泻也不多,白天夜里都要反复泻好几次。于是,杨起自己治疗,用了很多消食行气的药都没有效果,这种情况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身体日渐消瘦。一次杨起偶遇一个和尚,和尚见他面色不好并且身体很消瘦,问清楚情况后便传授了一个方子给他,就是用荞麦面当作饭食,连吃三四餐就会有效。一开始杨起认为和尚在开玩笑,不相信这么简单的方会有效果,他还是四处求医,然而看了很多医生也服了不少药物,还是不见起色。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想起了和尚的那个方子,于是去集市上买了荞麦面回家煮来当作饭食,连续吃了三四餐,果真见效,再服几天后就真的把几个月的肠胃病治好了。后来他在给其他患者诊治此类肠胃病时也用这个方子,竟然个个都很灵验了。于是,杨起在他晚年编写一本用药经验方《简便方》的书时就把荞麦面能治肠胃病的功效收入到这本书里。

荞麦得名

荞麦,又称荍麦、乌麦、甜荞、花荞,为廖科荞麦属植物荞麦的种子。霜降前后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本草纲目》记载:荞麦之茎弱而翘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荞曰荍,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甜荞,以别苦荞。

荞麦植物图

我国具有悠久的荞麦栽种历史,是世界荞麦生产大国,其产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甜荞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我国有三大甜荞麦产区:

一是以库伦旗、奈曼旗、敖汉旗和翁牛特旗为主的内蒙古东部白花甜荞产区(荞麦花被多为白色);

二是以固阳县、武川县和四子王旗为主的内蒙古后山白花甜荞地区;

三是以陕西省的定边县、靖边县、吴起县、志丹县和安塞县,宁夏自治区的盐池县和彭阳县以及甘肃省的环县和华池县等地组成的陕甘宁红花甜荞地区(荞麦花被多为红色)。

荞麦植物图

甜荞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食疗同源、营养丰富等特点,不仅能用作人粮、畜草、禽料、蜜源, 还能强身健体, 防病治病。荞麦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药食兼用作物,早在《本草纲目》就记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百浊、白带、脾积泄泻”。

另还有一种荞麦——苦荞麦,是荞麦属的另一栽培品种,时珍曰︰“苦荞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茎青多枝,叶似荞麦而尖,开花带绿色,结实亦似荞麦,稍尖而棱角不峭。其味苦恶,农家磨捣为粉,蒸使气馏,滴去黄汁,乃可作为糕饵食之,色如猪肝。谷之下者,聊济荒尔。”并且相对与甜荞麦而言,其籽粒较小,外表粗糙,中央有深的凹线。苦荞麦一般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平。理气止痛,健脾利湿。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所以两种荞麦宜注意区分。

苦荞麦

药理功效

现代中医认为,荞麦味甘、微酸,性寒,归脾、胃、大肠经。具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肠胃积滞,泄泻,痢疾,绞肠痧,白浊,带下,自汗,盗汗,疱疹,丹毒,痈疽,发背,瘰疬,烫火伤等有较好疗效。荞麦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其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因为颗粒较细小,所以和其他谷类相比,具有容易煮熟、容易消化、容易加工的特点。荞麦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还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铬、磷、钙、铁、赖氨酸、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烟碱酸、烟酸、芦丁等营养物质,所以荞麦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佳品。

现代药理药化研究表明,荞麦种子含有槲皮素,槲皮苷,金丝桃苷,芸香苷,油酸,亚麻酸,邻-和对-β-D-葡萄糖氧基苄基胺,及类胡萝卜素。另外还含三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荞麦具有降压、降血脂、降血糖、抑制胰蛋白酶、抑菌、抗缺铁性贫血等功效。

荞麦中药图

民间偏方

关于荞麦,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临床应用均有效果。如:

1、治疗绞肠痧痛

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煮服。

2、治疗小儿丹毒红肿

荞麦面醋和敷之。

3、治疗脚鸡眼

以荸荠汁同荞麦面调敷脚鸡眼。连用三天,鸡眼疔即拔出。

4、治疗咳嗽上气

荞麦粉4两,茶末2钱,蜂蜜2两,水1碗,充分搅拌均匀,分次饮服。

5、治疗瘰疬绕颈(蛇盘瘰疬)

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梅肉减半,与上药粉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饭后睡前用米汤送服,每日五次。其毒当从大便泄去。

6、治疗水火烫伤

荞麦面炒黄色,以洁净水调敷患处。

7、治疗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

荞麦炒焦为末,鸡蛋清混合拌匀,做成丸剂如梧子大。每服50丸,淡盐汤送下,每日三次。

8、治疗禁口痢疾

荞麦面,每次2钱,用沙塘水调服,每日3次。

使用注意

荞麦性寒,脾胃虚寒者禁用。另据《本草图经》载:"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医林纂要》载:"荞麦,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

欢迎大家底部留言,说说看完中药故事的启发。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