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花名(原唱潘江水)

正月里是么事花,人人爱它?是么人手牵手同到杭州?
二月里是么事花,披头散发?是么人削了发出家修心?
三月里是么事花,满园红了?是么人在桃园结拜弟兄?
四月里是么事花,口头仙家?是么人背书箱万古传名?
五月里是么事花,满园黄了?是么人在瓜园里沙里淘金?
六月里是么事花,满园白了?是么人骑白马跨海征东?
七月里是么事花,单根独苗?是么人造药酒醉死刘伶?
八月里是么事花,红杆子绿叶?是么人捏钢鞭打死奸臣?
九月里是么事花,满畈黄了?是么人混昭关胆战心惊?
十月里是么事花,浓霜打下?是么人送寒衣哭倒长城?
冬月里是么事花,飘飘荡荡?是么人吃寒冰搭救母亲?
腊月里是么事花,高堂照下?是么人在经堂磕木念经?
唱花名报花名,我将花名报你听——
腊月里蜡烛花,高堂照下。黄氏女在经堂磕木念经。
冬月里小雪花,飘飘荡荡,小王祥吃寒冰搭救母亲。
十月里百草花,浓霜打下,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长城。
九月里小菊花,满园黄了,伍子胥混昭关胆战心惊。
八月里荞麦花,红杆子绿叶,尉迟恭捏钢鞭打死奸臣。
七月里留粟花,单根独苗,杜康师造药酒醉死刘伶。
六月里葫芦花,满园白了,薛仁贵骑白马跨海征东。
五月里黄瓜花,满园黄了,刘致远在瓜园沙里淘金。
四月里小麦花,口头仙家,孔夫子背书箱万古传名。
三月里桃子花,满园红了,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弟兄。
二月里萝卜花,披头散发,地藏王削了发出家修心。
正月里兰草花,人人爱它,梁山伯祝英台手牵手同到杭州。
图片
(江伢叔、带娣娘)


这首歌,是村民用手机录下的,在微信里用语音唱一句,录一句。我在电脑上翻录,才能连在一起。所以,中间有停歇,或者顺序有混乱。然后转化格式,再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过程波折,但是很开心。
歌者潘江水,是我的远房表叔。原来他家就在我家灶屋后门的对门,应该说,他看着我长大的。
他的农活是把好手,会说书,会唱民歌。如今女儿出嫁,大儿子在铜陵市某中学教师,小儿子是驾校教练。他跟随小儿子搬到镇上去了。
江伢叔76岁了,听他的民歌,只觉得宛转悠扬,原汁原味,唱出了一股子黄天厚土的沧桑感。把一段山村的文脉、乡情、宁静和遥远表达到极致。如果,他年轻时唱,一定是响遏行云的!

图片
(江伢叔、带娣娘)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叶桥村汪岗组度过的。
我们村子,是皖南山区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落。一条小马路纵穿村庄,一头通往梅塘、官营,一头通向青山。梅是更大的村庄,青山原来是公社所在地,后来更名为乡,是我童年心中的村外大世界。
那时,感到有爹有娘,便是有天有地;有兄弟姐妹,便是有呵护有责任;家是那么温暖。村子的小伙伴,砍柴、放牛、打猪草、读书、扒工分,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日升月落,四季轮回。春播、夏理、秋收、冬藏。集体生产,让我们村庄有凝聚力荷向心力,晚上评工分,年终分红。割茬沤肥、育秧苗、插秧、耘草、割稻、打谷、晒稻、交公粮、挑塘泥、做水库,那么多的农事!种菜园、拾肥、种芝麻黄豆绿豆,养猪、养鸡,做鞋、养铁匠木匠篾匠桶匠针匠。男男女女,全家老小,总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
我们农民,靠天吃饭。每个节令,都有农活,不误农事。我们农民,勤劳善良。勤俭持家,民风淳朴,文化也口口相传。男婚女嫁,邻里相亲。
童谣、山歌、情歌小调,也是耳濡目染,有意无意听熟会唱。千百年来,小农经济和村寨文化,就这么滋养一代代的小村子民。
如今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改革开放,国强民富,村子里道路宽敞了,后生们出远门到城市里打工去了,读书的、经商的都有出息了。村子里,家家户户盖起来新楼房了。每年,就像季节的迁徙,年轻力壮的过完年,就走了,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年底,打工的、读书在外工作的,又回到村庄团聚。潮起潮落,生生不息。
可是,村庄的文化衰落了。再也不见春节的踢毽子、元宵夜的唆夜猫、端午节的划龙船、夏天田野的耘草山歌、秋夜晒谷场山呼海啸的童谣。
所幸,有几个汪岗村文化的热心守护者,他们是潘江水、朱先恒、王先明、王江河、占福德等,他们在汪岗村民微信群里记录着汪岗的文化历史。于是,才有了上面的动听的汪岗民歌小调——《报花名》。
文化,是我们的根!丢掉了文化,我们的灵魂无处栖息,心灵注定到处流浪!
我还要感谢支持潘江水奉献民歌的他的两个开明、孝顺的儿子潘金根和潘金明,如今他们是我们村子里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