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成都崇州小吃大扫荡
崇州,一座空气里都充满美食味道的小吃之城或许会让你吃出幸福的滋味感。30多公里,驶出成都西门沿成温邛高速行进20分钟即到。从驶下高速路的那一刻起,美食就开始包围着你:臊子独特、筋道十足的查渣面,打进美国超市的怀远三绝、汤麻饼,麻辣鲜香的天主堂鸡片,咬一口能吃出柏枝香味的石观音板鸭……崇州小吃,便宜又好吃~~挖嘎嘎
劲道十足“羊马查渣面”
驾车下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收费站后,迎面看见的是满街的查渣面店铺。每家店招上都挂出一个个慈祥的老板的大头照,其中资格最老的当然是查淑芳大妈的“查渣面”。据了解,查渣面诞生于1988年,最初的“查渣面”还不过是羊马镇上的一个路边小店。查大妈一开始主要给早起路过的司机做点简单面食,后来她自己研制出一种粒细如砂、色黄酥松的猪肉臊,再配以自制的泡菜,搭配成一碗面条,结果大受青睐,发展成为今天的美食。3年前,查大妈将羊马“查渣面”、“渣渣面”成功注册。近年来成都举办的大庙会、美食节等,查淑芳“渣渣面”均被推荐参展,备受食客喜爱。
而今,查渣面已经走出崇州。在成都的“查渣面”最少也有十多家,即便在省外,乃至雪域高原都可见羊马渣渣面的影子。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而来,邀请查大妈的分店落户国外。

乡土风情“怀远三绝”
豆腐帘子创制于明朝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其制作原料受地理影响,仅产于怀远镇方圆几公里。豆腐帘子采用特质黄豆和得天独厚的“九龙池”泉水,用传统工艺加工成帘皮,卷裹成筒后自然发酵而成。豆腐帘子富含植物蛋白质,一袋多味帘子相当于猪瘦肉250克、鸡蛋375克、牛奶1500克的蛋白质含量,1990年12月被成都市政府评为“成都优质小吃”称号。2005年底,通过成都一家大型餐饮公司,怀远豆腐帘子已经走进了美国的超市,成为美国人的桌上佳肴。

“三不粘”叶儿粑,上个世纪20年代,怀远镇一宋姓老餮所创制,当时叫棉花草菜卷子,后来,怀远饮食合作中心店逐步改进其制作工艺,形成不粘盘、不粘筷、不粘牙的特点。其皮除用大米、糯米外,还配有适量豌豆作原料,色白似乳,滋润爽口。叶儿粑陷儿分甜、咸两种,咸陷儿由鲜肉、花椒、味精、酱油及四种香料配制,虽具四川香肠味,但无传统香肠的烟熏感,滋味独特;甜陷儿的配制在调味上也很讲究,食时醇甜,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小时候吃叶儿耙一般要配到红白茶......那才叫一绝~

怀远猪油冻糕,当地老百姓告诉笔者,过去,大家常常用大米、糯米做成枕头大小的发糕,称为“枕头糕”。建国前,怀远镇厨师蒋仲渔根据“枕头糕”的制作技术,加入猪油、化猪油和红糖,用玉米壳作皮,形成了今天的怀远猪油冻糕。其特点滋润绵软、富有弹性、油而不腻、香甜微酸,早已享誉川西。

火爆麻辣“天主堂鸡片”
一块薄如纸片、鲜香可口的鸡片为何要取一个富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据老一辈讲,上个世纪20年代创始人聂福轩在崇州天主堂附近摆鸡肉摊年久,因而得名,上世纪70年代入菜典《四川菜谱》。据吃家介绍,天主堂鸡片只选用羽毛丰满,不足一年鸡龄的肥嫩土公鸡,在杀、烫、剖、煮制作过程中,都别有讲究,刀法自成路数,调味独特,即便切片装盘后,也要用窝油沿盘放入,拌上花椒面,淋上芝麻、红油,然后撒白糖,上桌拌匀即食。鸡片大张薄片,细嫩入味,麻辣醇香,独具一格,实在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食。

皮酥心脆“汤长发麻饼”
街子“汤长发麻饼”俗称汤麻饼,崇州街子“长发祥号”创始人汤士元于清朝乾隆年间创制,至今已传七代。“汤麻饼”以双酥风味独特驰名,选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制心、制油酥等特殊工艺,制成杯口大的饼形,放入盛有芝麻的筛中,粘满芝麻,置前锅旺火烤制而成。此麻饼配料讲究、火工适宜,具有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保质期长等特点。相传古寺一和尚储存一年后取出,色、香、味、形不变,食之与鲜饼无二。1987年,“汤长发”牌麻饼被评为“成都市名小吃”,如今已打入美国超市,获得广泛好评。

荞面:就是荞麦揉成涂涂,然后用模具压成一根一根的~有热的有凉的还有鸳鸯的,鸳鸯就是荞面加粉条,我喜欢吃凉的~崇州老字号荞面-周荞面!有好多家哦,都表的那家才是真的,不过我喜欢小东街挨到公园后门的那家吃。哎呀,不过涨价了~记得高中在那吃的时候比较郁闷,因为不提供餐巾纸!即便是这样,客人也是络绎不绝!

肥肠粉:冒节子,烫的豆芽,那味道爽,我爱到学府街和大东街切吃,滋味好!~ 好像双流白家的肥肠粉更出名些,不过味道嘛,那是各有议论了!

水叶子面:比较值得纪念的是大北街口口上的一家@主要是从初一一直吃到高三,回忆啊!早上多早就跑切吃,吃半个多小时.还要摆哈龙门阵~耍得好的都在那里吃.铺面小,有四张桌子~开头尽是三中的人在那吃,慢慢一中的也多了起来,坐都坐不到!它那泡菜巴士.现在西湖堂那家还是非J8好吃的,说到水叶子面有个牌子比较响的..叫羊马喳喳面.羊马有条路,全打的是老字号!额~吃喳喳面要配炖的猪提花,青海椒畚起~好吃好吃~

三角糕:从小吃起~跟冻糕有点像..但它不是蒸的,是烤出来的!大了我很少吃,不过闻到好香,只是每次都因为已经乱七八糟吃了一通了,所以只能望着,怪自己胃小了!~

谢氏火锅粉:以前滴滴大的铺面,现在开分店,还注册专利!味道好!就是涨价太凶! 不过现在好象没落了,只有正东街那家了!!

麻辣豆腐:一个老娘子卖得最好吃,有五香的,有酱的,还有干的,反正很多种。以前高中下午一下课,我就要去吃,味道不摆了

锅魁:哈哈 这个圆不隆冬的,巴适惨了,我的最爱啊! 以前高中晚自习下了后,天天吃,吃了我就要上火,郁闷,我喜欢牛肉陷的!!!锅魁吗还是要彭州军屯的843!不过这些小吃,哪个塌塌都有可能冒个鬼才出来就带火了,美食无国界嘛!

潘米粉:其实小时候不喜欢吃这个的~但好像周围的人都很特别喜欢吃~以前在罨华池公园门口摆的,生意非好...米粉这种小吃就满地都是了,各地有自己特色的味道,都能品味出当地的特色!

蛋烘糕:这个东西虽然买的地方很多,但是好吃的还是小东街那家,老板像没长过俩,从我读书到毕业,他还是那块样子~ 我最喜欢奶油+花生味的那种以前经常和朋友去吃,现在每次回去就要去,我们每个人都要吃一两百串 ...汗起

串串香:以前经常和朋友去吃,现在每次回去就要去,我们每个人都要吃一两百串 ...串串香也是到处都是了,甚至于全国,当然味道好的还是当地的哈

白菜卷:好吃就好吃在那个海椒酱,标的杂弄的,相当好吃以前推车车卖得,现在好象只有那孔子露天广场那在卖~那里打麻将也便宜,圈钱三元,还可以吃烤洋芋之类的,坐的那儿真的不摆了!~

冷串串:这个也安逸,就是大东街红艳超市那儿买的那家,味道就是好!~想到就流口水啊,我最喜欢吃洋芋片片和海白菜了,我妈喜欢吃大头菜!

冲冲卷/冲冲饼:差点把这个忘了~十多年来不变~价格不变,味道不变~卖的人也不变~所以感觉是相当的好~现在每次回去我都要找到那个骑起车车买的老头,我最喜欢吃咯!~ 放多点醋免得冲鼻子(秘密)

铜罐鸭:先把鸭子拿到一个多大的罐子头烤好,直到烤成金黄色冒油,然后把它切成块状放到秘制的高汤里头,配起血旺土豆等等,NND说有好好吃就有好好吃,最正统的就是正东街天主教堂旁边那家!!!
棒棒鸡:现在这个东西都演变成好多不同的品种了!!我就喜欢吃的还是正东街挨到西前街那口子上卖的,多正统的,又干净!!

道明腌肉:我不喜欢这个东西,但对于外地人来说肯定好吃的很!!产于山区道明镇,采用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其显著特点是经熏制仍保湿,湿而不水。微烟熏过的清香沁人心脾,咀嚼时能吃出一股淡淡的稻谷烧烤之香味。

石观音板鸭:石观音板鸭名称的由来也和地名有关,相传为清光绪年间蜀州(今崇州)观音场一周姓大娘创制。这种板鸭选料考究,技术精湛,集腌、卤、熏之精华于一体,有干、香、酥之特殊风味。据了解,现在石观音板鸭卖得最好的是“四大天王”:刘德华、贾国栋、叶德军、周慧丰。其板鸭专选用水田敞放的仔土鸭为原料,剔除毛、血、内脏,切开腔骨,在缸内腌制,重压24小时,成为板状,再烘炕油烫,下锅卤熟。卤水由老蔻、排草、灵草等18种香料经特殊处理制成,香得令人陶醉。板鸭皮色金黄,醇香味美,干而不硬,油而不腻,油润嫩滑,沙而不绵,味长耐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