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栽培受纬度影响,直接跟产量挂钩,你处在这个地方吗?

小懒猫小编翻查了《中国麦品种资源目录》,根据它的说法统计,我国养麦品种生育用数的平均值为80.1天,甜荞为76,3天,变幅在89-63天之间,最长130天,最短51天;苦荞为86.5天,变幅在98-74天之间,最长130天,最短60天。来源地不同的荞麦品种的生育期差别,甜荞品种的生育期,以高纬度区最短,中纬度区次之,低纬度区稍长,低纬度高海拔区最长。

苦莽品种的生育期不同于甜,高纬度区和中纬度区最长,低纬度高海拔区稍长,低纬度区最短。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其生育期不同。如甜荞83-230品种在太原种植其生育期为60天,在条件相似的近邻地区榆林、平凉种植,生育期变化不大,分別为65天和55天。当移至低纬度高海拔、高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和植,其生育期则延长,如昭觉、承德72天,长春85天,兰州86天,西宁88天,坝上92天。内蒙古后山武川种植则不能成熟。

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种植,其生育期缩短,缩短程度与海拔高程有关连,如南昌5天、金华65天、建阳6天。不同地区的荞麦品种在一地种植,其生育期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在太原种植,来源于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晶种一般晚开花、花期长、生育期变长;来源于高海拔高纬度的品种,早开花、花期短、生育期缩短。当然,由于品种的来源地不同,品种以及生育阶段的差异是很大的。

株高株高是荞麦的固有特征,受遗传性状控制,株高也是养麦的生态特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它的植株高度和它的生长期限是吻合的,在生长期长的植株越高,生长期短的植株的越短。甜荞植平均株高为107.4±19.1cm,变幅在126,5-83cm之间最高为205cm,最低为57cm。不同地区差异较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植株较高。苦植株平均株高为1119±29,6cm,比甜荞植株高,变幅在141,5-82,3Gm之间,最高为200cm,最低为50cm。地区间差异不明显。

主茎节数、节问和分枝主茎节数因品种、来源而不同。甜莽平均14.7节,变动在12-17节之间。苦茅平均为18,2节,変动在15,1-21节之间。苦荞主茎节数比甜养多节间长度地区间差异不明显。主茎一级分枝甜荞少、苦多,地区间的差异也不明显。58花莽麦的花蕾色有白、粉、粉红和绿色。我国栽培的苦荠花苗多为绿色,只是顔色程度稍有差异,故不作分析。而栽培甜荞的花蕾色却差异明显。

据统计,在1220份甜莽种质资源中,自色花品种占64,5%,粉红色花品种占35.46%,白红比例2(1,8):1。白色花蕾甜荞都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准海地区、东南及南方沿海地区,而红花蕾甜莽则分布于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藯高原的青海、湖北、陕西宁夏、甘肃、西、山西、云南、貴州和广西。而在白花蕾区和红花衛区之间有如内蒙古高原等邈则为明显的过渡区。

株粒重不同类型和来源地的品种其生产力不同。异花授粉的甜荠生产力不及自花授粉的苦荞高。荞麦株重平均,甜荞为3.78g,苦荞为5,45g,品种来源地不同株粒重差异很大。我国甜荠品种千粒重分布情况,甜荞千粒重平均为26,5土4.7g,变幅38-8-13.6g之间,以中粒品种为主,占41.4%,小粒品种次之,占26,9%,大粒品种和特小粒品种较少,分别占17.6%和13.3%,特大粒品种最少,仅占0.08%。

大粒和特大粒品种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晋西北地区、内蒙古伊克昭盟南缘及东北地区。中粒品种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以及吉林、黑龙江、新疆、等部分地区。小粒品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映西关中、山西南部及山东、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区。特小粒品种主要分布在甘肅南部及陕西秦ピ山区。苦荞千粒重平均为18,8土4,7g,变幅在30.7~8,5g之间,也以中粒品和为主,占57-5%,大粒品种次之,占29.9%,小粒品种最少,仅占12.6%。大粒品种主要分布在陕北、青海、云南及湖北西北部。中粒品种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及陕南、山西。小粒晶种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好了,今天小懒猫小编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