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有什么特色农产品?经评选,这5个地标农产品最出名

庆阳,甘肃省省辖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庆阳市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

庆阳市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东、北、西三面高而中间与南部低,有“陇东盆地”之称。全市有董志、早胜、宫河、平泉、新集、孟坝、屯字、西华池、盘克、临泾、春荣、永和等12条较大塬面,塬地总面积27万公顷,是农作物主产区。庆阳市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常吹西北风,夏季多行东南风,冬冷常睛,夏热丰雨。2022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0.3℃,年日照小时数2352小时,年降水量464.7毫米。

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是农业部批准正在创建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和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燕麦、黄豆等。庆阳地处全国苹果生产**纬度区,是农业部确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曹杏、黄柑桃、九龙金枣倍受消费者青睐。黄花菜、白瓜籽品质优良、享誉中外。

庆阳苹果

庆阳是甘肃省三大苹果主产区之一,是农业农村部区划的优质晚熟红富士苹果**适生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产业起步开始,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培育,如今的庆阳苹果产业已发展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拥有133万亩的栽植规模,覆盖69个重点乡镇、30多万从业人口,人均增收贡献接近2000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庆阳被农业农村部区划为“中国优质苹果之乡”。

庆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于苹果等果树生产,所产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苹果,个大、色艳、质脆、味香甜,果皮厚,果面蜡质多,果实致密,硬度大,耐贮藏。近日,庆阳苹果品牌推介暨金秋促销大会在宁县举办。现场共签订苹果购销协议18份,订购苹果20.8万吨,签约金额达18.47亿元。

庆阳黄花菜

庆阳黄花菜主要以马莲黄花菜品种为主,经人工采摘、晾晒、加工、保鲜、包装而成,分鲜菜、干菜两种,配之以调料,可以做汤、做菜,是人们日常食用之佳品。庆阳黄花菜品质极佳,产品色泽鲜艳、条长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2006年12月2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庆阳小米

庆阳小米栽培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周先祖率人来到庆阳,“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小米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食物之一。庆阳小米,外形圆形或卵圆形,圆润饱满。米粒特小,大小均匀一致,直径约为1—1.2毫米。色泽因品种而异,多为淡黄色、白色,还有淡绿色和灰褐色。

庆阳荞麦

荞麦的庆阳民间风味美食主要有荞剁面、荞珍凉粉、养面卷卷、荞面饴铬、养面搅团等。荞剁面的制作,堪称庆阳民间一大绝艺。荞麦的历史悠久,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经》中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的诗句,荍即荞麦,说明2500年左右,中国就种植荞麦了。环县荞麦是庆阳地区乃至甘肃省荞麦的主产区,环县荞麦地理环境独特,土壤肥沃,气候温凉干燥,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常年播种量2.67万,总产量4000万kg以上。

庆阳白瓜子

白瓜子是庆阳特产之一。因庆阳独特的地理条件,所产的白瓜子,片大、仁足、色白,白瓜子的籽实中含有对人体极为重要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热能的补充来源,深受消费者青睐。炒食味香可口,是日常磕食和馈赠亲友的**干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庆阳市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工作思路,协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一体培育,持续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特色产业规模。全市建成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带42个、百亩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40个、“两减一增”苹果基地50万亩、万头(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48个,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获批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全国产业强镇3个。

庆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企业农户政府一体发力,推动企业发展、群众增收。2022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2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76元。

产业壮大了,农村居民增收了,庆阳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目前的庆阳正处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庆阳市农业产业有望实现转型升级,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更多机会。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