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天地阔 振兴正当时——环县“三农”工作走笔
隆冬时节,行走在环县乡村的田间地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徐徐展开,处处能感受到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近年来,环县强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上规模、出效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农民持续增收。
电商激活新动能
日前,记者来到环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在甘肃古耕农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副总经理王永梅在指导团队工作人员销售农特产品。“去年‘双十一’期间,我们全渠道品牌曝光量、复购率以及新品销量都显著增长,品牌复购率同比增长63%,新品销量同比增长115%,预制菜产品销量占比25.6%。为满足消费者喜好,环县电商办和我们积极探讨,开发了羊蝎子、羊排、法式小切等适合网络销售的精细化产品,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销售额。”王永梅说。
如今,搭乘电子商务快车,环县的农特产品摇身一变,成了网红产品,农户种养、网上订购、冷链包装、物流速运,环县土特产“一键”走出深山,分销全国各地。
在甘肃金紫花农牧有限公司的仓库,“西北娃龚贝贝”正在直播销售环县的苹果、红葱、核桃、小米等农特产品,一旁的工作人员忙着打包快递。据公司运营经理郭建成介绍,这几年,团队成员一次次走进大山深处,把农产品带出深山,推介到网络销售,让甘肃金紫花农牧有限公司被大批网友所知晓,在让网友品尝到健康食品的同时,也帮助环县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环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当地农特产品优势,借助重大节会开展网络促销,强化政策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做大市场主体、畅通城乡物流,广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电商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0.56亿元,同比增长31.55%,网络零售额5.13亿元,同比增长60.2%,电商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环县电商列入2023年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当地农副特产借助电商通道走俏全国。
走进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网货供应中心已进行标准化无尘净化改造,果蔬清洗分拣、羊肉分割和杂粮速食面三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环县电商办主任张金勃说:“在公共服务方面,环县建成城南工业园区,以网货供应中心、小杂粮加工厂为中心,辐射中盛、伟赫乳业等大型生产企业,形成了集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冷链仓储、网货供应、安全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商产业园,解决了过去环县小杂粮产品供应不足、质量不高、成本高和农特产品品牌优势不足、包装不规范、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
产业升级促振兴
山城乡位于环县北部,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2023年,山城乡围绕羊产业发展,保稳定、促提升、增效益,全乡养羊农户达1070户,羊存栏7.2万只,还建有湖羊标准化示范社养殖育肥场等。
山庄乡薛塬村村民许宏武从庆环肉羊育种有限公司引进100多只优质湖羊进行养殖。“羊羔长到48斤左右,就可以送到合作社育肥。”许宏武说。
薛塬村是环县养羊专业村和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在村部指挥中心,一个巨大的电子监控大屏将村里的羊场尽收眼底。

薛塬村包村干部高银廷介绍,薛塬村智慧农业云平台指挥中心由天津对口帮扶援建,连接1个合作社和32户养羊大户,可以实现远程管理、远程对接、动态监测等功能,同时,羊肉收购企业可动态监控羊只的绿色喂养和生长情况,实现农产品追根溯源。
记者了解到,环县将草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法,在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太湖流域的湖羊,建造了完整的湖羊北移繁育和杂交体系,利用全产业链,以育种、生产、育肥、屠宰和销售5个车间为引领,举全县之力打造“科技强、企业强、种业强、产业强”的“中国羊谷”。
在山城乡的城南易地扶贫搬迁点,环县山联谷农产品加工厂内,优质荞面从机器上不断生产出来,流水线上,工人梁萍正将装好的荞面进行封袋。自2022年11月加工厂建成后,梁萍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让她不仅改善了生活质量,还能轻松供养家里两个孩子上学。
山城乡位于西北优质荞麦产业带,是环县荞麦的主产区之一,每年荞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产量接近4000吨。山城乡党委书记姚建平告诉记者,环县山联谷农产品加工厂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帮扶支持、9个村集体联合建立的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荞麦原粮产品年加工能力达3600吨。工厂建成投产以来,累计收购原粮226吨,生产荞面精粉、小米、胡麻油等8类产品95吨,产品销往北京、山西、陕西等地,实现销售收入239.2万元,盈利56.5万元。加工厂建成后,附近的群众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信心大增,除企业成本外收益按照村集体60%、交粮农户40%的比例分配,还建立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发展、户收益。目前,山城乡为9个村分红45万元,为44户交粮农户分红5.3万元,户均增收2400元。
乡村治理见成效
在环县西北部的虎洞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国土绿化项目和人工造林让这个干旱的乡镇重现生机。
虎洞镇党委副书记敬超介绍,2023年,虎洞镇实施通组油路5条,在张家湾、贾驿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土绿化项目、森林植被恢复人工造林等,新建了卫生厕所,还在街道新建了中药材加工厂。
“2023年,县上争取投资资金1.8亿元,在虎洞镇实施刘园子煤矿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解决西北5个乡镇人畜饮水问题,还可以保障沿川4个村1万亩川台地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敬超说。
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虎洞镇组织镇政府全体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以“爱心家人”的身份,对全镇154户188名困难对象逐户走访慰问,通过与帮扶对象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境、提振生活信心。
同时,虎洞镇围绕公路沿线、村部周围和农户庄前屋后,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开展全域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打造舒适、美丽、干净的生活环境,镇域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可以使基层更有凝聚力、村民更有归属感。近年来,环县坚持自治为基,让村民自治“实”起来;坚持法治为本,让法制观念“严”起来,在全市率先建成环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坚持德治为先,让文明新风“树”起来,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划定彩礼、宴席“限高”标准,有效遏制铺张浪费、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乡风。(作者:刘萍凝 李登龙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