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你了解这些杂粮的餐桌史吗
4月2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这份新膳食指南提炼出平衡膳食八准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其中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新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薯类50~1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
对于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我们一般称之为杂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各种杂粮都曾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发挥作用,如木薯、青稞、莜麦等。今天就请植物学家史军来聊一聊这些杂粮的中国餐桌史。
木薯——“危险”的粮食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一般用木薯粉制成。

青稞——大麦家的重要成员

莜麦和荞麦——寒冷区域的粮食


校对|予津
责编|江梅娟
···················
本文节选自《中国烹饪》杂志2021年11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