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期:“吃不完”的生菜(外一篇)

作者/ 孙延宜(山东)


爱人连续两年都在小区楼前绿地里种了巴掌大地方的生菜,都吃了两个多月(3~5月间),偶尔还送给邻居们点儿尝尝鲜呢。这“吃不完”的生菜,对我来说,简直是个谜。

今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其“奥秘”。原来,爱人不是一棵一棵地拔掉生菜吃,而是一片一片叶子地掐着它吃。生菜边掐边长,一开始,很难看出门道来。直到4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的快速升高,底部掐掉叶子的生菜便慢慢地露出了茎来。这带茎的生菜有点儿像莴苣。觉得很新鲜,我便想将它拍照发到朋友圈里去晒一晒。

拍照后,发送前,我还想配点儿文字说明。为了核实一下生菜之“生”字是否准确,我便搬出《现代汉语词典》查了起来。这一查不要紧,竟得知,生菜原来就是莴苣的变种。再查“莴苣”,又得知,莴苣的变种有莴笋、生菜等。《辞海》中说得更简洁明了:莴苣,按主要性状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又名“生菜”。生菜又分结球莴苣(卷心莴苣)和长叶莴苣。茎用莴苣,又名“莴笋”。

无独有偶。小区南大门里面西侧一门面房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在门口的两个泡沫箱子里也种了一种掐着叶子吃的蔬菜,且下面也露出茎来了,一打听方知那叫莜麦菜。再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不禁又大吃了一惊:莜麦菜(油麦菜)也是莴苣的变种!莴苣这种植物可真是太奇妙了呀!

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莴苣,其实应该叫莴笋(茎部肉质,呈棒状)。爱人所种的那块小菜地是原来的五楼阿姨临搬走时送给我们的,这生菜掐着吃的妙招,也是她老人家所传授的。这“吃不完”的生菜及其大“家族”的这些知识,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升与笙

主家需要准备东西

1.一把香;2.两根红蜡烛;2.两张二红纸;4.粮食10斤(笙里面的粮食);5.喜纸(元宝盆里烧的喜壳子);6.红席;7.红托盘 ;8.麸子;9.假戒子

备注:以上物品需要主家自己准备,笙和元宝盆酒店有。

这是某酒店发给准备来此办喜事人家的告知书,可谓详细至极,但其中的两个“笙”字错了,应为“升”。

笙: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把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在白事鼓乐队伍中,它是“主角”之一。升:古代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斗的十分之一。现在,办喜事时,在升里面装上粮食,蒙上二红纸,放在供桌上,用来插香。之所以用升,或许不是废物利用,而是取其“上升(高升)”或“生(早生贵子)”之义吧。

可见,升与笙二字风马牛不相及,实不该误用。考虑再三,觉得误用之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不大了解历史和乐器知识,对“升”“笙”都比较陌生;二是可能受“筐”字的影响,认为“升(笙)”像筐子一样,只是一个盛放东西的器物而已。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