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民不可缺少的莜面

生长中的莜麦

作为一个从小在武川长大的人,对于莜麦和莜面的记忆是相当深的。

春天的时候,爷爷和父亲牵着马,拉着三只腿的木镂开始种麦子、种莜麦。木镂里铃铛的声音随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又渐渐放大。爷爷坐在院子里拿着藤编的笊篱淘莜麦,又倒在油布上晾干。有时自己也会学一学摇几下,还真学了个差不多。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武川开始有农耕活动。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戍守“白道”(前文提过的一条阴山中的重要道路),在大青山修筑长城,屯田垦殖。也就在那时,莜麦传入阴山地区,并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和饲料。

莜麦籽

莜麦,也称裸燕麦,生长期110天左右,喜冷凉气候。这与武川县的地理气候是极为契合的。大青山南北常年温差在5-6度,即使天再热的时候这里也总要凉快些,是良好的避暑之地。其他地方也种植莜面,缺乏了这样的气候,莜面的口感上总是差一些。

做莜面讲究“三熟”。第一熟,就是要炒熟,莜麦籽打下来后要淘洗干净,晾干,拿到专门的炒房去炒干,火要不急不徐,待微黄有焦香味时便可出锅。炒莜麦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莜麦毛的东西,粘在身上总是特别痒。炒好的莜面可以带皮磨成粉,就是常说的“笨莜面”,也可以去皮,就是精莜面。就味道来说笨莜面更香,但色泽偏暗。第二熟是烫熟,和面不能用凉水或者温水只能用开水。滚烫的开水浇入莜面粉中,趁热搅拌和成团。用凉水和面会很粘手,只能做莜面饸烙。第三熟,就是要蒸熟,和好的莜面捏成莜面窝窝、鱼鱼、顿顿、条条上锅15分钟蒸熟。蒸熟的莜面隔上两三户人家都能闻着香味。莜面的吃法以“调”为主,配热汤或凉汤。热汤用本地的羊肉、猪肉和上葱姜辣椒和蒸熟的茄子土豆豆角,让莜面充分蘸满汤汁,一口下去心里总有踏实的感觉。凉汤的做法是时令蔬菜加上酸菜盐汤,炝了扎麻麻的黄瓜牛心菜,适合口味清淡不喜油腻的人选择。一盆骨头,几杯烧酒,既是寻常百姓家的一餐,也是如今武川各个莜面馆的标准吃法。

做莜面窝窝

窝窝

一同上锅蒸熟的配菜,热汤

一顿莜面

路过武川的客商、旅者总要尝尝当地的莜面。乃至武川的百姓也要时常吃一顿莜面。莜面更像是烙印在武川人民身上的一种味觉记忆,吃不到就会想念。它也成了在外漂泊的武川游子的一种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