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连载·3期」玉米后临储时代,美生科技的PGI与SGI模式
原创: 高后亮 美来众联
>>> 干货 原创 连载 <<<
玉米供应链企业
如何应对后临储时代的变化与机遇
——后临储时代玉米产业链变化趋势的分析
及新物种供应链企业“美生科技”商业模式介绍
原创连载

作者:美来众联|美生农业总经理 高后亮
本期看点
1. 传统的玉米市场是一个未被细分的2.5亿吨级的超大市场,有无数新的价值链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待挖掘
2. 生物科技的日益发展必然催生按需生产的“功能型玉米”市场
3. 美生科技作为“种收一体化”的领军企业,其PGI和SGI模式必将成为玉米后临储时代种植供应链企业的典型商业模式
4. 通过种植获得单质大宗粮——PGI模式
5. 通过种子获得单质大宗粮——SGI模式
6. 大宗单质粮的持续供应能力将是敲开后临储时代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第3期
三、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高端玉米交易从大宗玉米交易中分化出来,形成整个产业链新的价值和利润增长点
(一)玉米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未被细分的市场
一头牛、一头猪在被宰杀之后,各个部位会被分割成几十种不同的产品,如果把这些产品价格重新加在一起,价格会是一头牛或一头猪的数倍;水稻、小麦都可以因为品种自身的特性或者产地特性而被细分成无数种“子产品”,在各自的渠道和领域内大行其道。这其实就是“市场细分”或者“产品细分”的思维。
中国全国的玉米产销量大概是2.5亿吨,主要用于饲料、酿造、淀粉、生物制药等领域。饲料分禽料、猪料等很多种,猪料又分为教槽料、母猪料、育肥料等等;酿造又有食物和燃料,淀粉又分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等等。存在这么大的产销量,这么多的细分用途,但是所有的玉米品种在下游几乎都被当做是无差别的产品来对待。没有人或企业从“营养的载体”这个角度来看待玉米,所以这么庞大的市场里居然没有分化出来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规律的。
我们按照“宇宙规律”——“二八定律”来做一个非常不准确的估计,将下游企业对玉米的需求细化之后一定会形成若干个玉米产业链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是蓝海市场,假定这些分支占全国玉米产销量的20%,那就是5000万吨级的一个市场!这都意味着新的价值链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生物科技的日益发展必然导致玉米的“单质化”“功能化”和“定制化”
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破解生命密码的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发展的尤为迅猛。当“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育种领域,理论上我们可以创造或者改良出任何一个我们需要的作物种子出来。
目前我国已经在“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技术可以让玉米的花丝不受外来花粉困扰,可以在转基因相邻地块生产出100%的非转基因产品,可以在大田玉米相邻地块种植完全不受侵扰的甜、糯等特种玉米,可以让制种不用隔离和去雄,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和推广。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化榜研究组与周奕华研究组及薛勇彪研究组合作,在玉米单向杂交不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克隆了控制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ZmGa1P,并对其不亲和机理进行了探究。该成果于2018年9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
类似的还有让乙醇出成率大幅提高、用水量和能耗大幅减少的乙醇专用玉米,仔猪更适口的符合特定直支比(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的特殊玉米等等。

Enogen®玉米:开创用户—乙醇生产商—地方社区三方共赢
·乙醇加工厂得以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能增加利润
·减少水电气的消耗
·减少化学品(氨、硫酸)的使用
·Enogen玉米签约种植农户可以额外获得每蒲式耳40美分的收入(每英亩约$80利润,按照每英亩收获200蒲式耳玉米)
这些所谓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玉米,其实也并不特殊,因为它们的产量和抗性都与普通大田品种相当,但是经济价值就大不一样了。这就相当于大家都干一样多的活,投一样多的资,但在收益上的差别就大了。这种利益上的巨大差异就会形成产业链“逆向”打通的动力——所有的“功能”品种,都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定制”的方式来“单品种植”,粮库在这种业态之下就只是单纯的烘干和仓储功能了。
当大型粮食用户的饲料企业意识到玉米生物育种领域前沿的突破与发展时,打通产业链、抢先把“功能品种”商品化就一定会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
四、以下游大型用粮企业的需求为纽带,以资源整合、科技应用和专业服务为手段,以贯通玉米产业链为目的的新物种供应链企业——“种收一体化企业”的“风口”已经到来
我们了解了产业链不通的原因,明确了断点的位置、也知道了贯通的方法,我们见识了生物科技的发展、也清楚了下游企业可以细分的需求。可是产业链还是没有通,还是断裂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原来产业链不通问题也不大,在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所形成的土地碎片化的前提下,想打通也没有条件。产业链贯通是在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没有人、也没有企业做过。新时代呼唤一个“新物种”企业出现。
这个新物种企业要能明白整个玉米产业的逻辑,能整合上下游资源,能把上游的前沿科技和终端的需求汇集到种植者身上,再把种植者生产的粮食如约交付给下游企业。
这个新物种企业要既能为产业需求对接匹配的种植资源,也能为种植者提供耕种管收烘储销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提高产业链的效率,也能注入金融、保险、期货、信息服务等元素赋能产业链,促进产业链的升级。
“美来生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美生科技)就是“美来众联”和“大连生威”两家企业基于对产业链的认知而创立的新型供应链企业。美生科技在探索如何为产业链服务和打通产业链方面已经实践了3年多的时间,走了不少弯路,也交了不少学费。逐渐摸索出了实现“种收一体化”的两条路径:
一条是PGI模式(Planting Grain Integration),即种(植)收一体化;
另一条是SGI模式(Seed Grain Integration),即种(子)收一体化。
(一)PGI模式

图八:美生PGI模式图
PGI模式就是在流转或者托管的土地上,通过玉米种植生产服务来为下游企业提供定制粮食的服务模式。
1. 美生科技的PGI模式
美生科技PGI模式一方面是以下游用粮企业为客户,为其提供展“代客流转”和“生产托管”的服务。下游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玉米现货,然后再在期货市场进行套利操作,理论上既能赚到种植利益,也能赚到贸易和期货利益。
美生科技PGI模式另一方面是开发下游企业高附加值的“功能粮食”需求,然后利用自有或融资的资金通过流转土地、单品种植的方式获得高于普通粮食的利润。
但实际上,受制于自然气候、土地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并不是所有的基于土地流转的种植生产都能获益。要想获得“旱涝保收”的结果,就必须选取既能机械化连片种植又有农田设施的土地,这些土地目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少数省区,总面积大概100万公顷左右,不到玉米耕地总面积的3%。
一般情况下,在上述地区种植玉米每亩的投入约为800-1200元,资金综合占用时间大概8-10个月,因为预期收益较为稳定,所以每年冬季或冬春之交,这些区域的优质土地都会吸引到大量的投资客竞拍,然后再通过种植获益,毛利润约为200-600元/亩。由于投入产出比一般会超过30%,所以每年的竞拍也都相对比较激烈。要想获得这种资源,就一定要联合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共同投资才比较稳妥。美生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已在这些省区吸纳了很多在当地有资源、有实力、有影响力、有信誉的企业家以合伙人的身份加盟美生,为美生开展PGI模式奠定了资源条件和经营基础。
2. PGI模式的4个特点
1)通过获得土地的经营权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上游直接对接农资厂家,下游直接对接产业客户,去掉不创造价值的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产业链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2)通过“土地托管”或“土地流转”,可以为下游企业组织生产定制的而不再是无差别的农产品,充分实现下游企业的细分需求,跟下游企业形成了资源和能力的“强互补”生态;
3) 通过“产业链”获得竞争优势,能够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的“产品思维”形成“降维打击”;
4)以聚合土地、整合种客、专业服务为核心能力,能够形成“大宗单质粮生产体系”。
(二) SGI模式

图九:美生SGI模式图
SGI模式就是通过美生科技的粮库系统向种植者出售有独家授权的种子并承诺可在秋季将该粮食回收的模式。
1. 美生科技的SGI模式
美生科技SGI模式主要是一方面通过把下游用粮企业产品对玉米成分的细分需求反馈给上游的生物育种研发单位,另一方面是把上游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向下游企业传递,让科技与需求快速“直通”。具体的做法就是九所示的8个步骤:美生科技将下游企业的需求反馈给种子企业,种子企业将可以满足需求的种子交由美生科技独家代理,美生科技利用自己的粮库体系进行授权分销,秋收后美生科技从粮库将这部分粮食定向回收再交付给下游企业客户。
美生科技SGI模式跟PGI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涉及土地规模化操作、不涉及种植生产管理,仅通过以种子来实现下游企业的“功能性需求”。模式更“轻”,操作更加简便,品种一旦推开,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足够体量的定制单质粮源。
2. SGI模式的4特点
1)是成本最低的锁粮源方式;
2)可以让粮库增加农资的赢利点;
3)可以加强粮库与种植者的粘性;
4)美生科技通过赋能乡镇粮库使之延伸经营宽度,成为区域“小美生”,通过联合一个一个标准化的“小美生”,可以形成足够体量的“单质大宗粮供应体系”。
美生科技就是通过PGI形成生产体系和SGI形成的供应体系在未来向下游用粮企业提供定制粮源。
未完待续,下期看点
第4期
(12月24日)
五、用粮企业未来粮源之争的尽头就是散户粮源之争,争夺散户粮源,现在正是布局的时候。
(一)后临储时代的粮源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