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种入侵农林植物的病原微生物,警惕
多月前,河南省汝州市中央公园云禅湖里出现一条“怪鱼”,经相关部门鉴定,确认其为外来物种鳄雀鳝。除河南汝州外,北京、湖南、广西、江苏、青海、宁夏、云南、山东等多地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它们多分布在城市小区或公园里,目前已有其他鱼类和小孩被咬的报道。
鳄雀鳝到底是啥,为何最近频频霸占头条?

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淡水巨型食肉鱼。属于雀鳝目、雀鳝科、大雀鳝属动物,是所有雀鳝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长度能达到3米。生存能力非常强,性情凶猛,几乎可以捕食水中所有鱼类,号称“水中杀手”,它全身坚硬的鱼鳞,能帮它躲过许多凶猛食肉动物的捕食,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对生态的破坏力可想而知!

“外来入侵物种”和“外来物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来物种”并不见得都是“入侵物种”,而是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需要长期科学评估。

“不管它是否有入侵特性,只要是外来物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里也有严格规定,即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中如鳄雀鳝、黄顶菊等动植物是肉眼可见的,可以通过捕杀或拔除消灭。但一些肉眼不可见的入侵生物,他们可以潜伏在人类及动植物身边,而很难被发现,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如外来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其对我国自然生态及农林业生产安全的破坏力极强,其防治要比肉眼可见的入侵动植物更难,这类生物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我国已记载的入侵生物物种中,入侵性农林植物病原微生物约140种,分属真菌 (含卵菌)、细菌、病毒及线虫四大类,农作物和林业植物受其侵染后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例如以下这些......
01
小麦矮腥黑穗病——真菌性病害
小麦矮腥黑穗病可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等麦类作物,传播性强,极难根治。小麦感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感病品种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病原为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物种。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列为检疫对象。

小麦矮腥黑穗病症状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形态特征
02
向日葵白锈病——卵菌性病害
向日葵白锈病的病原为向日葵脓疱白锈菌,是一种专性寄生的卵菌。近年来,该病害陆续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美国、德国等国家暴发,已经成为向日葵商业化生产的严重威胁。该病害具有流行速度快、危害性大、防治困难等特点。

向日葵白锈病各类症状
向日葵自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尤其以现蕾期受害严重,一般发病率达5%~40%,大流行时发病率可达100%,造成向日葵产量平均减产15%,严重者减产70%~80%,严重威胁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

向日葵脓疱白锈菌形态特征
03
柑橘溃疡病——细菌性病害
美国佛罗里达州在1910年发现柑橘溃疡病后实施铲除措施,烧毁25万株成年果树和近310万株果苗,损失600多万美元。尽管如此,该病于1990年在该州再次大面积发生和流行。柑橘溃疡病的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柑橘变种,也称柑橘溃疡病菌,是我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微生物,目前被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其入侵性极强, 一旦侵入就很难彻底根除。

柑橘溃疡病症状
柑橘溃疡病菌在世界许多柑橘产区已大范围发生和危害,是很多国家重要的检疫性病害,给生产经营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溃疡病细菌的喷菌现象及侵入寄主组织的途径
04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病毒性病害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危害黄瓜、西瓜和甜瓜等作物,其病原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农业农村部于2006年将其列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外来入侵物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症状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曾经给日本的西瓜、甜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1971年仅静冈县的厚皮甜瓜损失就达1亿日元,关东地区的西瓜损失近9亿日元,之后蔓延到西部和北部各地。1998年韩国受害的葫芦科作物面积达463公顷,经济损失惨重。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西瓜和甜瓜上已经出现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粒子形态特征
05
松树线虫枯萎病——线虫性病害
松树线虫枯萎病的病原为松树枯萎病线虫。该线虫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在我国,松褐天牛是其主要传播介体昆虫,传播扩散非常迅速,常常导致病害在新的地方猝不及防地发生;并且该线虫病一旦发生,极难治理,一般不可能彻底铲除。

松树线虫枯萎病症状
松树枯萎病线虫被我国列为重大入侵物种和一类动植物检疫对象,被欧洲和地中海植保组织 (EPPO)、亚太植保组织 (APPPO)、加勒比植保委员会 (CPPC)等列为重要检疫性有害物种。

松树枯萎病线虫形态特征
外来物种入侵,只是地球所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外来入侵物种传播快、分布广、影响大,需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守好国门、有效防范。专家、基层干部认为,可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入侵物种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