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驱动引领 订单燕麦助农增收

(上接第1版)

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水田的妻子、女儿、儿媳都是癌症患者,家庭因病致贫。2018年,燕谷坊的扶贫小分队来到他家,与他签订了50亩的燕麦种植订单。王水田说:“今年比去年省心多了,燕谷坊派来收割机帮我收割燕麦,销路也不用愁,燕谷坊都收购了!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我不仅种植燕麦,还养了羊和猪,如今,我们一家脱了贫,日子越过越舒心了。”

燕谷坊通过“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小额订单方式,将种植收购和市场动态对接,对“小微订单农户”建档立卡。“小微订单农业”使燕麦种植户不愁劣种歉收,不愁种植技术盲点,不愁燕麦卖不出去,不愁价格卖不上去。

秋收时节,燕谷坊无偿帮助建档立卡的特困农户收割燕麦,公司让贫困户享受保护价的同时,每亩还给予18元的收割补贴,每吨给予20元的拉运补贴。武川县的小额燕麦订单方式,是针对小农户发展,与企业结成共生关系的有效衔接模式。

哈乐镇陆合店村的脱贫户郝万民是燕谷坊的订单农户,去年他种了40亩旱地莜麦,总产9600斤,收入16000元。“要是在以前,我哪敢种这么多莜麦,种上十来八亩,秋后卖时挺麻烦,要么没人收,要么价格低得让人生气,因为有了燕谷坊的订单,悬着的心放进肚里了,可以放心种,不怕没人收,不用在价格上受煎熬。”郝万民高兴地说,“有燕谷坊的订单兜底,可以放开胆子一心一意种地。”

“2018年,与我们签约的贫困户有341户,2019年达到1067户,今年,公司共成立3个订单扶贫分队,从3月22日起与农户签约。”内蒙古燕谷坊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卢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燕谷坊和每位贫困农户签订的是30亩左右的种植订单,农户种植燕麦的年收入为1万多元。

科技成就了武川县燕麦产业的高质量。一斤燕麦价格1—2元,加工成葡聚糖之类的功能产品价格高达几千元,经过精深加工,小小的一粒燕麦完成了一次扶贫之旅,成功打造了一个“镀金”产业链。

燕麦胚芽米、莜面鱼鱼粉、莜麦全粉、燕麦黑醋、燕麦清脂茶、燕麦美颜皂……在燕谷坊的展示大厅里,这些燕麦产品格外引人注目。

卢敏告诉记者,燕谷坊聘请专业团队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燕麦产品,包括燕麦胚芽米主粮系列、高品质燕麦食用油以及各种以燕麦为原料或主料的新型小吃饮品等,提高燕麦的附加值,让农民手中的燕麦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凭借燕谷坊在上海建立销售管理中心,营销网络辐射覆盖华东、华南市场,建立了商超、便利店等商超渠道,天猫、京东等电商渠道,如今这些产品逐渐走进了全国市场,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

告别贫困,走向小康,如今在武川县的广袤大地上,随处可见“燕麦摇铃,白浪千顷”的景象。一粒小小的燕麦,终于生发蜕变,成为农民的“金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