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直通车】脆甜!爆浆!玉米“顶流”在通州这家农场红得发紫!还有……

“
农场直通车
”
《农场直通车》栏目是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打造的大型农场栏目,本栏目记者将带您走入咱大通州的多家农场!最应季的瓜果蔬菜、最新鲜的农场资讯,还有亲子休闲农场、旅游景点推荐(附详细攻略),让您得到最及时的农场信息!

白色、黄色玉米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玉米种类,你吃过从玉米粒到玉米芯都呈紫红色的玉米吗?紫美人土豆、紫优小麦、紫苏……在西集镇任辛庄村有家专营紫色果蔬的农场——东方紫园(北京)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紫色的蔬菜不仅颜值出人意料,并且口感相当好,营养也更丰富,适合生食,可以说集食用、营养、保健、观赏于一身。记者了解到,近期,农场的鲜食紫色玉米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正式进入**采摘期。

此外,农场的创始人还有座小小的院落,里面摆着琳琅的面塑作品,有以假乱真的盆栽、憨态可掬的动物,还有惟妙惟肖的中外人物。这些作品的所有的面粉都是农场自产的紫优小麦粉。本期农场直通车,记者带着大家探寻紫色农作物以及非遗面塑的魅力。
55亩紫色玉米喜获丰收
满满花青素,口感似水果
走进农场的种植区域内,到处弥漫着时蔬的清香,一大片的紫苏在地里格外显眼,一排排玉米翠绿挺拔、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工人正在玉米地里采摘成熟的紫玉米,并对采摘下来的紫玉米进行打包称重。

新鲜采摘的紫玉米从外观上看和普通的玉米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把它的叶片轻轻地拨开,就能发现里面的颗粒是紫色的,用手轻轻一捏,就会迸出果浆,这就代表它已经成熟了,正是最鲜嫩多汁的时候。

“今年我们种的55亩鲜食紫糯玉米喜获丰收,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4万穗。刚刚开始预订、采摘,已经销售了近两万穗了。”农场主杨帆介绍,园区紫糯玉米每亩可种植3500株,其中能达到市场鲜食商品标准的有3200—3300株。这些达标的玉米一部分将作为鲜食玉米直接运往各大商超、单位等,另一部分将进行独立无菌真空包装再进入市场售卖。

据介绍,东方紫园种植的紫糯玉米品种为“京紫糯219”,口感糯中带脆、脆里夹甜,甜度甚至可高达13~14度,可以说是水果玉米和糯玉米的完美结合体,营养价值也更高。

“我们农场的玉米富含花青素,可以鲜食,可以蒸煮。”杨帆表示,由于花青素易溶于水,通过减少与水的接触,可以避免花青素的损失。建议带一层苞叶隔水蒸15—20分钟,多买的玉米要蒸熟、晾凉、保鲜袋封口,放冰箱冷冻,食用时快速加热。

↑紫色土豆
此外,农场还有紫土豆、紫花生、紫红薯、紫苏等蔬果即将上市,前往农场采摘时,还可前往面塑艺术馆体验中心,了解面食、面塑的历史源流和小麦科学家的故事,晚间还能体验以小麦为主题的民宿。

东方紫园(北京)农业专业合作社
东方紫园专业农民合作社是一家垂直运营紫色农业的农场,蔬菜水果可采摘、可邮寄,还有植物培育盘可以购买,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中体验种植的乐趣。合作社还提供亲子活动项目,具体可以联系农场负责人。
地址:西集镇任辛庄村委会北300米
紫园农场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任辛庄村委会往北300米
联系方式:
13910763810 杨女士
13810537768 魏女士

通州巧娘和她的面花王国
2019年,杨帆以“特殊人才”的身份正式加入西集镇,在西集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着手建立起她的“面花王国”。通过大量调研,杨帆以“面”为轴心,设计出一条“三产融合”、落点于为西集小麦赋能的乡村振兴思路。所谓三产融合,指的是将农业层面的小麦种植、工业层面的食品加工、服务业层面的休闲服务“一手抓”的体系化管理。

在杨帆的老家,不论是结婚,盖新房子,还是小孩儿满月,都要制作面花送给亲友,增添生活喜气。面花技艺是杨帆的家学,至今已传承到第四代。在她的记忆中,母亲的面花做得不仅好看,而且好吃。耳濡目染地熏陶,让她对于制作面花萌发兴趣,也让杨帆逐渐掌握了做面花的技艺。

在大学毕业后,杨帆将对这门工艺的兴趣转化为文化传承的担当,开始思考如何传承面花这门技艺?如何把这项传统工艺带给更多人?于是,她选择继续攻读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在提升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深入钻研面花的设计创作。
与单纯做面花不同,面塑涉及了雕塑、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其中尤以捏面人最为困难。“面人最重要的就是面部,第一就要先出三庭五眼,把这个人物的大致形态捏出来,然后再抠细节,所以这时候,一年多到两年的时间都在捏这个头。”杨帆说道。

面花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面、盐、糖和甘油等可食用的原材料。有时还要根据需要加入少许蜂蜜,经过特别的发酵,这样看起来淡黄色的面团就会越揉越白润,不仅有食用价值,而且面花作品能够保持完美形状。

“面”的原材料是小麦,而西集镇地处两河冲积平原,运河和潮白河两河冲击形成了独特的蒙金土壤,北纬40度的黄金种植带,这些都使得西集的樱桃、草莓、小麦不论是口感还是产量都优于其他地方。

杨帆在和中科院二级研究员张正斌先生取得联系后,将其研发团队培育的、富含花青素的远缘杂交小麦——紫优小麦正式引进,在西集规模化种植,并同步在当地兴办起食品加工厂和销售面粉的实体店,促成紫优小麦就地、就近转化增值,也将“非遗”面花商品化出售。
此外,杨帆还创立了一家垂直运营紫色农业的合作社——西集镇的东方紫园(北京)农业专业合作社。“我们这里种植紫色蔬菜,包括紫油菜、紫菠菜、紫生菜、紫胡萝卜、紫糯玉米、紫花生、紫山药等,共有20多种,一部分是我们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出的新品种。”

同时,杨帆在侯东仪村成立面塑艺术馆体验中心,展示面食、面塑的历史源流和小麦科学家的故事,还在附近建成以小麦为主题的民宿,将家庭作为主要消费主体,把亲子陪伴沉浸式体验非遗面塑作为招牌项目,吸引市区游客。
北青社区报综合整理自“通州三农”微信公众号

通州三农
北京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官方发布平台
1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