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业头条对话OATLY:入华五年,燕麦奶的变与不变

我们将坚持OATLY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持续为品类建设增砖添瓦,让新植物基品类在未来能够继续蓬勃发展,成为真正造福人类、造福地球的赛道。
2018年,OATLY进入中国市场,在品类概念空白、业内外一片不看好中,通过“三个一”战略(在一个城市,即上海,用一个产品,即咖啡大师燕麦奶,在一个赛道,即精品咖啡)逐步打开市场,声名鹊起。近日,OATLY咖啡大师燕麦奶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5周年。随着全新纪念版包装亮相,自OATLY入华以来,燕麦奶为代表的新植物基在中国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更加引人回想。
“品类像森林,品牌像树木,生意像果实。先有森林,再有树木,最后才有果实。如果没有森林,独木必将会被风吹掉。只有品类起来,品牌才会存在。”这是OATLY大中华区总裁David Zhang几年前由衷的感悟,如今,燕麦奶的“品类森林”已经有模有样,OATLY的“品牌树木”已经枝繁叶茂,那么,他们又收获了什么样的“果实”呢?9月26日19:00,食业头条特邀OATLY大中华区总裁David Zhang ,一起聊聊5年来燕麦奶的变与不变!

食业头条顾鑫:OATLY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燕麦奶生产商,请您带大家回顾下OATLY的成长史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David Zhang:OATLY的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60年代, OATLY创始人Rickard Öste的导师,瑞典隆德大学教授Arne Dahlqvist发现了乳糖不耐受现象,由此展开相关研究。
第二阶段,OATLY创始人Rickard Öste及其团队研究多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在几十种植物基里选定了燕麦,并通过OATLY特有的酶解技术将燕麦制作为燕麦奶,第一代的燕麦奶就此诞生。
第三阶段,2012年,新的管理团队对OATLY进行了品牌重塑 ,确立了公司的使命、愿景,商业模式等,相继改了包装,做品牌建设,OATLY发起了一轮增长革命。从2014年开始,OATLY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OATLY建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抓手的生意模式和品牌传播等内容,加之产品的更新,资本的引入,OATLY进行了全球化扩张,我们用创意的方法做品牌,也被业界传为佳话。
第四阶段,2018年OATLY进入中国,我们从独立精品咖啡馆开始,随后跟连锁咖啡品牌成为合作伙伴,此后OATLY也进入餐饮圈,如西式快餐、中餐、米其林店等,我们也了有一款爆款产品咖啡大师燕麦奶。
在进入中国的这几年,OATLY一直在做品类建设,我们不仅要做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要关注燕麦奶品类和新植物基赛道。在同行业协会、合作伙伴等各种力量的联合下,我们共同推起了中国新植物基的革命浪潮,OATLY也成为这一赛道的领先者。
2022年,我们在亚洲的两座工厂先后投产,研发制造了更多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燕麦基产品。今年是我们进入中国的第五年,在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下我们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在做一个小的庆典,希望跟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故事,也希望燕麦奶代表的新植物基,给大家带来更多健康、情绪和环保方面的价值。

食业头条顾鑫:OATLY入华刚好整整5年,和5年前相比,现在的行业环境、消费习惯、品类格局已经有了哪些变化?期间OATLY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折点?
David Zhang:首先,在2020年左右全球推动的植物基热潮中,爆发了植物奶、植物肉、植物蛋等一系列植物基产品,发展至今,以燕麦奶为代表的植物奶已经跑出规模。
第二,在中国,植物基百花齐放。在燕麦奶之后,椰子、米乳、坚果奶等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这些既给植物基带来新的生命,同时也带给消费者健康和情绪价值。
第三,植物基以更多的形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比如燕麦奶茶、燕麦奶雪糕、燕麦基酸奶、燕麦奶油等;还有跟中餐、茶饮、咖啡搭配的各种基料纷纷呈现,市场上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总体来说,我觉得新植物基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OATLY进入中国后,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贸易模式的改变。以前我们类似贸易公司模式,从欧洲进口产品卖给国内消费者,国内马鞍山工厂投产后,我们可以自主生产产品,同时还针对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新植物基产品的研发。
第二个转折点,品类创新。我们跟行业龙头和消费者进行了品类创新,开创建立了新植物基品类。
第三个转折点,场景创新。从单一的咖啡场景,开拓多场景、多赛道,进入了茶饮、烘焙、中餐、零售等渠道,让植物基呈现出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繁荣景象,更好地把健康、情绪、环保方面的价值带给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
食业头条顾鑫:张总曾说:“品类像森林,品牌像树木,生意像果实。先有森林,再有树木,最后才有果实。如果没有森林,独木必将会被风吹掉。只有品类起来,品牌才会存在。”,现在到摘果子的时机了吗?燕麦奶的品类热度和OATLY的品牌力如何继续提升?
David Zhang:首先,我们从来没想过利用热度去摘果子,因为一个品牌、品类的成长是漫长的、螺旋式的生长过程,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植物基和燕麦奶赛道高速成长了五年,今年处于调整期,我们会把过去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利用调整期解决掉。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积蓄力量,加大在研发、产品、创新、品牌方面的投入,让这一赛道能更好地、持续地走下去。
第二,从行业来看,我们通过咖啡大师燕麦奶打造了燕麦拿铁,这么多年在全球已做出超10亿杯,其中中国市场有很大占比,因为中国消费者特别喜欢喝拿铁,咖啡大师燕麦奶也成为很多咖啡馆的标配,现在热度持续,我们的销量还在一直增长。另外,OATLY 进入C端以后,随着咖啡文化、家用场景的兴起,咖啡大师和燕麦奶场景都显示了非常好的趋势。
至于如何提升品牌力,未来我们会针对在植物奶在发展过程中,第一阶段发现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比如产品研发升级、消费者教育、多场景打造,针对中国人喜欢的风味进行产品优化等。随着这些项目逐步落地和成熟,我们认为行业的增长势头将持续向好,我们也期待跟行业一起推动品类的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食业头条顾鑫:今年OATLY发布了《2023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发布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David Zhang:一个行业和品类出现以后,一定要有一些品类的特点和品类的规范,包括品类标准、品类定义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植物基大国,什么是新植物基,植物基的特点是什么,它能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下一步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都是广大消费者、从业人员、行业专家、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
既然OATLY选择做品类的公司,我们便当仁不让地去做这件事情,去年我们发布了首部《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今年,《2023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发布,揭开新植物基 2.0 时代。
新植物基1.0和2.0时代的区别在哪里?
在1. 0时代,大家共同建设品类,各种玩家入局,在产品层面更多是引入和模仿,我们专注以燕麦营养为核心的解读和指引。
在2. 0时代,第一,行业赛道有很多头部企业加入,出现细分头部玩家,这一行业趋势表现非常明显。国内、国际上有很多燕麦奶和植物基品牌,行业中出现竞争与合作的繁荣景象。
第二,产品从原来的引入和模仿进入了本土创新阶段,适应本地市场,然后百花齐放。从咖啡出发,除了咖啡大师燕麦奶,我们开发了茶饮大师、果饮大师,还有燕麦奶油、燕麦雪糕、燕麦酸奶等一系列产品,产品维度更广。植物基呈现多元化、多品类时,不仅燕麦基、椰基发展得非常好,巴旦木、豆奶、杏仁、藜麦、鹰嘴豆等等都出现了,行业非常繁荣。
第三,1. 0主要专注于燕麦奶营养,2. 0对燕麦奶本身的营养标准、产业价值有了深刻的解释,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发展。同时我们阐释了新植物基和传统植物基的区别,也积极探索和推动将酶解技术、发酵技术运用到其他植物基中。2. 0时代是燕麦奶引领,多植物基共存、共创、共荣的行业局面。

食业头条顾鑫:OATLY咖啡大师已经成为业内爆款和品类标签,这款产品是如何一路进化过来的?
David Zhang:2018年一开始,我们尝试了很多燕麦奶零售产品,但效果并不好,后来我们在公司多款SKU里锁定了咖啡大师燕麦奶,它以咖啡场景为主,我们制定了“三个一”战略,在一个城市,即上海,用一个产品,即咖啡大师燕麦奶,在一个赛道,即精品咖啡,打开了中国市场。随后我们把咖啡大师这款产品从又推动到了多个场景。
至2018年年底,咖啡大师已经进入了国内上千家咖啡馆,2019 年,进入了东南亚地区市场,过去几年,咖啡大师燕麦奶在全球范围内已做出超10亿杯燕麦拿铁。咖啡大师进入中国已第五年,它出现在很多咖啡馆、茶饮店、连锁商超、消费者家庭的餐桌和冰箱中,很多网红明星,公益人士,都非常喜欢这款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咖啡加牛奶的组合。咖啡加植物奶的组合,不仅满足了很多乳糖不耐消费者喝“奶咖”的需求,丝滑醇香的口感风味,也解决了植物奶口感、拉花等问题。同时,咖啡大师内还有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钙等营养物质。饮用咖啡大师燕麦奶和传统的乳制品相比,碳减排将近70%,也带来了环保和情绪价值。
食业头条顾鑫:过去5年,OATLY凭借着咖啡大师这款爆品可以说已经吃透了咖啡这一场景,燕麦奶要继续扩容,还有哪些场景可以带来新的增量?
David Zhang:第一,奶茶场景。我们过去跟众多知名茶饮店都有过很多合作。我们有款产品叫茶饮大师燕麦奶,它有个优点是不掩茶香,上市不到一年,已进驻超5万家终端门店,也出了很多爆款,比如书亦烧仙草的橙漫山茶花,已售出2000多万杯;百分茶的竹生空野爆款,一年售出1500万杯。目前在茶饮中,我们也推出了系列产品,陆续在市场投放。
第二,烘焙场景。OATLY 有一款经过燕麦酶解的燕麦奶油,跟传统的植物奶油不同,它不含氢化物,非常健康。这款产品我们主要用于烘焙,比如面包、蛋糕、月饼等,现在燕麦奶在烘焙行业有很多应用,我们的合作伙伴多乐之日,用我们的产品做了各种健康烘焙。
第三,零售场景。我们在零售系统有即饮燕麦奶茶、即饮咖啡、以及特别适合早餐场景的醇香燕麦奶等。
第四,雪糕。尽管今年冰品行业面对较多挑战,OATLY雪糕业务也给公司带来很好的收入。不同的赛道我们都在尝试,也跟一些合作伙伴在持续共创,希望未来推出更多产品。

食业头条顾鑫:重返线下C端后,现在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面对经销商群体,有哪些新的推广规划?
David Zhang:C端我们一直在探索,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机遇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美好消费和可持续发展倡导下,植物基向植物要蛋白,这是OATLY非常好的成长机会。
第二,植物基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植物基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相比其他行业能实现成倍碳减排和碳中和。
第三,传统的植物基里面会有一些添加剂,以OATLY为代表的新植物基,采用酶解等技术,反对不健康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成分添加,这些消费升级和消费趋势是OATLY的发展机会点。
当然挑战也很多。
第一,作为新品类,新植物基还需要大量的市场普及,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是OATLY的灵魂,有些渠道的消费者对可持续的认知反应到购买还需一定时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引导。
第三,新植物基产业链的配套,从前端、到加工、到分销,整个价值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设中。这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危跟机”是并存的,有“危”的地方一定有“机”,对于新植物基来讲,因为“新”,未来它一定是趋势,早一天进入、合作、战斗,未来就会真正地收获一个新品类、新行业带来的丰厚回报。
在对经销商群体推广规划方面,第一, OATLY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而且在海外市场也证明了它的成功。在中国,我们过去在B端,现在逐步进入C端,我们真诚的希望寻找到战略合作伙伴,希望合作伙伴有一定的耐心,有长远的眼光,看好植物基赛道,能够跟OATLY共同奋斗。我们的合作形式非常开放,OATLY也会承诺做好品牌和渠道。
第二,中国是植物基大国,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欢迎有一定市场能力和产品能力的经销商共创未来。
第三,OATLY是品牌,也是品类公司,我们希望OATLY在植物基行业能够用自己的优势,和经销商伙伴一起做好、做大市场。
食业头条顾鑫:OATLY一直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5年来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市场有哪些行动?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David Zhang:OATLY的可持续发展已贯穿各个环节。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OATLY的核心价值观。
OATLY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维度。第一是身体可持续发展,倡导人们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好的膳食结构,避免坏习惯;第二是心灵可持续发展,一方面,OATLY追求酷、炫、时尚,另一方面,我们正能量、乐观、做好事,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做善的生意;第三是提倡地球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碳减排、碳中和等动作。
进入中国这五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比如与合作伙伴一同开展的各类环保活动,我们也会统计这些活动为减少碳足迹做出的贡献。
第二,从2019 年开始,OATLY资助了很多无声咖啡师,通过专业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冲出一杯好喝的植物奶咖啡,同时帮助他们就业,让听障青年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为自己、为家人创造价值。
第三,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地球好讲的是环保,对人类好讲的是心灵和身体层面的健康。咖啡大师燕麦奶在全球已做出超10亿杯燕麦拿铁,从碳减排,碳中和角度讲,这是一个很大的量;从健康角度讲,也提供了很多健康、情绪价值。
目前中国工厂科学发展的水准已经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2022年,中国工厂使用100%可再生电力,用电实现零碳,企业也在探索新能源热能,进而实现零碳生产。在原材料采购、产能建设、运输,各个环节中我们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OATLY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承诺。

食业头条顾鑫:经历了上一个5年,下一个5年、10年,您希望OATLY在中国成长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David Zhang: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其实一直在想未来5年、10年、50年以后,我们应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对于未来的OATLY,我们有三点坚守。
第一,坚持OATLY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和商业模式,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我们的初心。OATLY一直致力于推动整个社会在膳食结构方面系统性的提升,引领人们转向对个人身心和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植物基饮食。包括我们员工自己的一系列活动,不管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我们都会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第二, OATLY本身是一家时尚的公司,我们用酷炫的创意和有趣的方法,让我们的产品、消费场景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有趣,而不是古板的说教。我们让消费者在感受快乐、追求时尚和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了对个人好、对地球好的承诺和践行。
第三,我们推动和创立了新植物基品类,将会持续为品类建设增砖添瓦,让植物基品类在未来能够继续蓬勃发展,成为真正造福人类、造福地球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