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特龙:通过观察,设计麦片新包装,成功的卖给气场不合的婆媳
在印度,颜色大体上意味着什么,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马丁·林斯特龙代表一家全球谷物生产商去孟买和新德里时,脑海中都是这些想法。
和大多数其他包装一样,印度夫妻店里卖的谷物盒颜色设计,就是为了吸引新妈妈的目光,这样的包装一直用了几十年。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公司发现,在年轻女性买家中,最受欢迎的谷物早餐正在渐渐失去市场份额。
所以公司要求帮他们设计一个吸引用户的新包装。
1.印度婆媳对颜色的不同喜好
马丁·林斯特龙错误地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没想到,很快遇到的,是贯穿印度各种姓和阶级的问题:一触即发的婆媳关系。
婆婆在印地语中是“Mummyji”,意为“尊敬的母亲”。由于印度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带来了将近50部印地语肥皂剧,被称为“Saas-Bahu”,可以简单翻译成“婆媳剧”。
印度婆婆喜欢色彩艳丽的服装:暗蓝色、海蓝色、粉绿色、淡琥珀色。


马丁·林斯特龙进到别人家里,总会先谈论最安全的两个话题:茶和宝莱坞电影。
他欣慰地发现,在宝莱坞电影的帮助下,婆婆们对他的来访渐渐地温和起来。他就征求许可是否可以与儿媳聊天。
当婆婆带他去厨房,介绍怎么泡茶口感最好时,助理还在会客区与儿媳在一起,开始委婉地询问儿媳。
最常问的问题是:“你们家谁做饭?”这也不是个小问题,因为得到的答案将决定谷物早餐该卖给婆婆,还是卖给儿媳。
不幸的是,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婆媳俩都声称自己掌管厨房。
后来,又同时问了婆媳俩,能不能进她们卧室看一看。大多数儿媳不是跟孩子住在一起,而是与丈夫共用一个卧室,里面的墙壁通常是灰白色、淡黄色或沙黄色。
婆婆们的卧室就不是这样,她们的卧室墙像她们的穿着、她们做饭用的调料一样五彩缤纷。
然后,一些新的发现最终对谷物包装的色彩产生了重大影响。
是什么?是气味。是灯光。它闻起来像玫瑰。
简单说来,在印度调料和粉末的香味中,混合着花香型洗洁精的淡淡味道,这是一种极其西方化的香味。
据他所知,印度婆婆和俄罗斯婆婆一样,都喜欢自然的、户外的“新鲜”,她们永远都不会用这种洗洁精。
那么,如果在一个传统的印度家庭里,出现这种西式水仙花味和玫瑰香,结果会是怎样的?
于是,他让婆婆和儿媳们分别列出一组颜色,从“最新鲜”到“最不新鲜”排列。
一周后,结果出来了。这两组结果差异巨大。甚至,她们对“新鲜”的定义完全相反。可以说,她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
对印度婆婆来说,“天然”就是指她们的调料颜色。她们认为,色彩越艳丽,调料就越新鲜。深紫、橙黄和荧光黄:这是她们心中最新鲜的颜色,这从她们的衣着就能看得出来。印度老太太穿的颜色,跟她们用的调料颜色一样。
相反,印度女孩越来越受到西方意象和观念的影响,都不约而同地喜欢绿色。
双方打成了平手。就像在印度家庭中,婆婆与儿媳在支配权的较量上,经常会打成“平手”。说到底,双方都没能获得对内务的完全控制权。
但总体而言,印度婆婆负责烹饪,儿媳负责整理和洗碗。
那该怎么做呢?结论很清晰,但又是个大挑战。
谷物食品生产商面对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无论新包装怎么设计,都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敌对的决策群体。
印度婆婆喜欢生动多彩的包装设计,在儿媳看来,这样的色彩显得做作,跟天然有机是完全对立的。
需要想出一种能同时吸引婆媳两代人的包装策略。
2.通过观察模仿找到两者的不同点
为了保证不出错,需要用一种非常成熟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马丁·林斯特龙站在人行道上,观察进出商店的婆婆们。当时的气温将近38℃,但是坚持站在原地,观察她们在看什么。
他甚至跟着几位婆婆走进店里,小心地走在她们身后。她们瞄了一眼右边,还是左边?她们迟疑了吗?她们为什么停顿?她们伸手去拿的那件商品是在视平线以上、视平线以下,还是与视平线平行?
他试着以一位50岁印度女性的立场看问题。他走进一家又一家店,想站在她的立场认识世界。
过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50岁时看不到的颜色和图案。
一天后,他找到了模仿婆婆们视力的眼镜。这次弯着腰驼着背回到店里。没戴假发,也没化妆。但是已经接近婆婆们的感觉了。
试验结束后,回到酒店里,他惊奇地发现,从一位印度老妇人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是多么陌生。
几乎所有东西的边缘线条都是模糊的,而她唯一能看清的就是底部区域的颜色。
还要考虑其他问题。婆婆们看待货架上的谷物早餐时,采取的又是什么态度、什么角度和什么立场?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理解超市的实际现象、货架的摆放方式,以及明暗光线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超市术语里,“阴影线”是指超市货架太深,或顶灯光线角度不对时,落在包装顶上的阴影。不同光线的交错,以及产品上的光照,会让许多产品留在阴影里。
印度婆婆盯着谷物包装时,起到显著作用的也是阴影线。同时,由于婆婆们的身高普遍比儿媳矮,从她们的身高和角度看,看到的其实是最理想的。那里有最喜欢和最欣赏的颜色,那些明艳的色彩充满活力与生机,是在告诉她们,眼前的产品很“新鲜”。
后来,他又转变角色,模仿一位20岁左右、腿脚灵便、视力清晰的印度儿媳。

从她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完全是另一派光景。她看不到包装的底部,她只是瞄一眼包装顶部,然后再朝下看。从儿媳的角度看,装谷物的容器颜色犹如调料一样明亮。
这是老一代人喜欢的颜色,但在儿媳看来,这就是一个装满化学物质的糖果盒,跟“新鲜”和“天然”差得远。
相比之下,由于阴影线的存在,婆婆们看清的是包装底部的鲜艳色彩,而不是那两英寸的顶部包装。
3.不同的配色让婆媳都喜欢
马丁·林斯特龙不得不采用两种完全不相容的色码。几周后,谷物早餐生产商采纳了新包装设计模板。
从现在开始,两个女人一起购物时,就会被相同包装的不同颜色吸引了。
首先,针对婆婆们的需求,解决方案是,将2/3的包装底部换成艳丽、明亮的调料颜色。在包装的一侧,还增加了一个触觉维度设计,激发老一代人拿起产品的欲望。
剩下1/3的包装,是给身材高些的儿媳看的,这1/3要设计成“天然棕”和“天然绿”,并详细介绍谷物早餐的天然成分。
4.加上人物,让包装更生动。
但是,一个包装也不可能只有颜色,还要有人物!
从营销的立场看,问题很清楚: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妈妈与新生儿的某些瞬间融入某个产品上,甚至是某条电视广告中?
谷物早餐生产商能不能也拥有一个通用的瞬间?
就像柯达曾经拥有“拍照的瞬间”,美国在线公司拥有过“您有新邮件”的瞬间,苹果现在拥有手指从左到右“滑动解锁”的瞬间,沃尔沃拥有“安全的瞬间”,谷歌拥有“检索的瞬间”,万宝路拥有“牛仔的瞬间”。
全世界的大多数谷物包装上,都会画着一个孩子。
但是,印度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广告规则,它禁止人类出现在包装设计上。
印度政府还认为,如果产品包装印上新生儿的形象,制造商可能误导消费者,让他们以为,他们的孩子有一天会像包装上的小模特一样漂亮。
最后在印度推广时,新包装上印了一个宝宝用的“勺子”,里面盛满了谷物早餐。简单说来,那就是一个瞬间。

如果你认真看,还会发现别的细节:两套完全不同的配色方案。一套是针对50岁到70岁的女性,另一套是针对20岁左右的姑娘。
两套方案看起来是一样的谷物早餐,一样的包装设计——如果不戴眼镜,你就永远也发现不了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