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天”让人感觉四肢乏力、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吃东西也没有胃口。造成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热,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湿,中医认为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脘腹胀满、头重如裹、尿少而黄、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症状。这种湿热让很多正常人都耐受不住,那些原本就患有湿热型胃痛病的人就更难熬了,胃疼时轻时重,食欲减退,吃点儿东西胀痛就会加剧。因此闷热的夏天,一定要注意养护好脾胃。生活中也一定要经常吃一些有健脾利湿功能的食物。比如“大麦薏米茯苓粥”既能健脾和胃,又消暑解热,非常适合夏季养生。
★
大麦薏米茯苓粥
制作材料:大麦100克、薏米100克、土茯苓80克、冰糖30克
制作方法:将大麦米、薏米分别洗净,用冷水浸泡2—3小时;将土茯苓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冷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把大麦、薏米放入锅中,先用旺火烧开,然后改小火煮至粥稠,加冰糖熬化即可
功效:利尿消肿、健脾养胃,适于脾虚、水肿患者夏季服用
★
大麦和小麦一样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之一,自古以来便为药用《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中医认为,大麦有和胃、宽肠、利水之功,可用于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烫伤。生活中如果运用得当,不但可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而且可起到治病的作用。
不仅大麦可以入药,大麦芽也是常用的中药,其性凉味甘,具有益气宽中、消渴除热、回乳的功效。对滋补虚劳、强脉益肤、充实五脏、消化谷食、止泻、宽肠利水有明显疗效。大麦尤其适宜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者食用。
★
大麦的妙用
1、汤火烫伤:大麦适量炒黑,研为细末,用油调成糊涂搽患处。
2、淋痛:大麦150克煎汤,加入适量姜汁、蜂蜜,代茶饮。
3、水肿:大麦芽60克、赤小豆30克,同煮成粥,每日2次。
★
祝镕大夫:
著名中医专家,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外孙女、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之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潜心研习施老、祝老临床经验,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治妇科、月经不调、脾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各种杂症。
刘杰大夫
每周二下午2:00——4:00
著名中医儿科、内科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主治儿科:小儿感冒、咳嗽、小儿气管炎、腹泻、遗尿症、小儿湿疹等症;妇科,如月经不调等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皮肤性疾患,及胃炎等各种疑难杂症。
祝镕大夫
每周三上午8:30——11:30
著名中医专家,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外孙女、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之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潜心研习施老、祝老临床经验,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治妇科、月经不调、脾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各种杂症。
每周一、四上午8:30——12:00、下午13:30——16:00
每周一、四上午8:30——12:00、下午13:30——16:00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著名中医骨科专家田纪钧教授,中医针灸科、内科专家李国富先生,跟随老师学习多年,深得真传。对经络穴位拿捏精准,善用手法缓解各种肩、颈、腰腿疼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