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德文名Martin,喜欢足球、滑雪……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项目。
大麦的父亲发来一条微信:“我儿子最喜欢的是足球。滑雪是黑道水平、学过跆拳道,去年研究泰拳。周末,会骑自行车、游泳、攀岩。学校放假,会去潜水……”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兴趣之上。
下个月,大麦就10岁了,他又想学打网球。
先看看看这段大麦Martin的视频,是他在奥地利滑雪,估摸着就是9岁前后的拍摄内容。
大麦的父亲和我是同龄人,都是看着《体坛周报》长大的体育迷。2001年,大麦的父亲从武汉搬迁到德国,转眼已在这儿生活了21年。
2012年,大麦在德国出生。很自然地,父亲把对足球的热爱,传递给自己的儿子。
德国不大,但到处是足球场。
大麦的父亲告诉我,在这儿的孩子,太容易喜欢上足球了,走出家里的门,就能看到一块块的草坪,总会有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快乐的踢着足球。
“这边足球环境太好了,场地又多,还基本都是免费。国家补贴也很多。大麦从U8到现在这个专业队,每个月的费用109欧元。这是今年刚涨价,之前一直是一个月100欧元。”大麦的父亲告诉我。
109欧元?一年就是1308欧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万元。
实事求是的说,在国内,学足球大概也是类似的价格,甚至有的比这个还高出不少,但能否真的有轻松的足球氛围和环境?
我们看看大麦的一些视频,你会觉得这1万元的年费,性价比不俗。
上方视频是两个动作剪辑而成。
动作①:穿着红色球衣的大麦,被一个德国小朋友压迫中的摆脱。
看得出10岁组的拼抢很激烈,这个白色衣服的德国小朋友用略带劲道的步伐冲了过来,试图挤兑大麦,大麦突破甩开了他。
这彻底激怒了白色衣服的德国小朋友,于是二次加速,德国小朋友再次用长臂和肩部的动作继续尝试挤兑大麦。
聪明的大麦直接腾出空间,让这个德国小朋友倒在了地上。
动作②:在大麦所在的红色阵容中,有一个明显个头比他大一号的金发高个子。我问了大麦的父亲,他说这些孩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明明都是10岁或者11岁的孩子,高出那么多,鞋子穿的是41码。
“同龄人中,我儿子在身体方面明显吃亏!”
在这个视频的场景中,德国那个金发大个子传球给了大麦,大麦在白色对手的阵营中连续盘带,撕碎了对手的防线。轻松将球送入大门。
这是典型的10号进球!
尽管白色对手的防守体系有点拉胯,但不满10岁的大麦,还是玩的666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视频,这组视频由四个短片剪辑而成。
动作①从视频中不难发现,大麦在中场的穿针引线很不错,他和比自己高出一头的金发大个子队友看来是双子星。场景一的视频中,他在中场盘带,用右脚分球给大给子金发队友。
这个大个子一脚射门,击中横梁。
动作② 这个场景很简单,就是大麦在中场不假思索的一脚远射,脚劲力道不错,可惜被门将候个正着。
动作③第三个场景也很短,看得出是父亲拍摄的一个小精华,大麦在边路一个晃动,直接摆脱了对手,错位突破成功。
动作④第四个视频可以说是典型的10号招牌式,大麦在对手的后场左晃右过,将球捅射得分。
这是第三段视频,由五个视频剪辑而成。
动作① 大麦在中场一脚精准的长传球,撕破了对手的防线,队友形成单刀。
动作② 双方在中场混战,对手尝试突破,直接被大麦封堵。大麦轻松的卸下皮球,转身伺机寻找传球机会。
动作③ 场景再次还原到大麦得球后,用中远距离传球,让前方队友轻松获得进攻机会。
动作④大麦中远距离远射,击中横梁。
动作⑤ 大麦在边路突破,整个细节丝滑,对手铲球也扑了一个空。
上方视频,全部是大麦的射门集锦,不多介绍。
大麦在上方的视频由三个剪辑的组合而成。可以理解为两射一传。两射是两次射门,一传是他巧妙的直塞球,让20号队友得分。
这几天,我看了很多关于大麦的视频,不由自主的分享给熟悉的教练、媒体人以及从事体育工作的研究者。让他们看看在德国足球环境下长大的中国孩子,是否今后可以走上职业化的道路。
得到的答案都是积极的,其中有一些建议,让我发现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共通之处。
在这些教练、老师面前,我是一个外行!
严格意义上,我算不上狂热的球迷。
譬如,我30年的看球史,却从没到现场看过一场职业比赛。同时,从2006年后,我连对着电视看90分钟直播都失去了耐心,宁愿第二天看射门集锦!
一场比赛90分钟,没有办法去完整的沉浸式享受。我的专注点是研究第二天的射门集锦、看赛后的图文报道,又可能是饶有兴趣的看粉丝制作加工的某球星的精华集锦。
大麦这样的集锦,我是很喜欢看的。
视频短,信息量却很大。不足一分钟的内容,大麦的爸爸把过人、射门、传球融合在一起,很符合我的阅读兴趣。
但同时,从行家看来,这些视频不够完整,也不能基于视频中的一些动作,能够准确的判断大麦未来的成长方向。
所以,我借着这些视频,向很多的教练请教,希望从他们那儿得到一些干货,分享给大麦的父亲。
上方的视频,是大麦的父亲在“踢”儿子。
我看完这些视频,第一个想咨询的就是足球评论员、足球战术分析师董午志老师。百度上有很多关于董老师的介绍,这里就不多描述其背景。
我只想说,董午志老师抽出宝贵时间,对大麦的一些视频内容谈到了很多的看法。
从大麦的亚洲人体质、球场特点、需要注意的事项、应该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欧洲小朋友如何更好的融入以及饮食特点,都做了很多的建议。
由于董午志老师对孩子的点评内容很长,大量干货中,我提炼一些关键点如下。
① 孩子未来
他个人的技术,有球,无球,还有是看他在这个年龄段,小场地比赛当中,跟其他队友协同配合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一时配合可能失败,但想法和思路是好的,这也是很有价值的预判未来的参考。
这个年龄还没有成熟,有可能因为同伴的失误或者自己的失误,都可能把他的创造力没有完整体现出来,但其实他有这个想法,就很好。
② 无球的时候!
10岁不到的小孩子,不能对他有太多的苛责建议,应该是天性的自由发挥。
这个阶段的小孩子,不一定看进球,也不一定看过人,比如说他打边前卫,球在对面或者中间传接,这个时候边路的跑动、无球跑动,如何衔接,卡位,进攻,后撤,都是无球时候,应该看看小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大局观和比赛意识。
国内的不少足球娃娃,有球的时候看着还行,但无球状态下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说白了,就是不知道往哪里跑。
③ 特点
大麦身体素质不错。速度、灵敏性非常好,有咱们亚洲孩子的灵巧,包括球感不错。运球突破,包括这种传球意识,我觉得都不错。
但是视频比较短(大麦的爸爸都是一些很短的视频融合成一个视频),更多是他拿球之后的表现,没有看到大麦在无球时的走动和跑动,包括他的眼神观察。
④ 10号责任
视频的时间太短,很多值得关注的信息没法看到。
比如说他防守状态下,是如何参与的。作为一个10号,在球队防守的状态下,应该如何处理,防守的积极性,责任感。
视频没有提供,无法发表建议。假设对手防守很严谨,万一传接不到位,如何及时去预判参与全队的协防。
这种无球跑,就能够证明他,会跑!
我们那会儿,在德国两次拉练,包括其中有一次在霍芬海姆。我在教练看台的后面,就是一块人工草皮,也是八到十岁的小孩儿在踢球。
当时,我就拍下了一段视频。
这些孩子其实技术层面,未必比我们同龄的中国小孩强,而且很多的技术很粗糙。但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培养的还是大局观的思考。
当时看到德国8到10岁的小孩子们踢球,在射门没有成功之后,集体都后撤,一边后撤,一边回头观察,组织队形,避免对手反击。国内从事足球的孩子们,不太重视这些,参与进攻都很积极,但射门不成功,参与回防的协同作战,就不如他们。
⑤ 全体育热爱
大麦现在喜欢的运动项目很多,有足球、滑雪、泰拳,游泳,这样挺好。孩子只有在不同运动项目都参与,才能提升他的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
我们看车王舒马赫、NBA退役的明星纳什、网球明星德约科维奇、纳达尔,都很喜欢踢足球。
不同运动的广泛接触,能够让孩子把不同运动需要感受到的技能,都可以作用于今后的足球项目中。这个挺好的,应该鼓励他在这个阶段,多参与不同运动,每一个运动都在锻炼这个孩子不同的部位的身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⑥ 德国的环境
欧洲的足球发达国家,在这些孩子培训方面,不会太多的限制孩子的空间思考。
教练员培养孩子的能力,其实有很大的时间都是先让他们尽情的玩耍。如果大麦在这个氛围下一直锻炼成长,我觉得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欧洲的孩子有很好的足球氛围,比赛能力很强。但10岁左右的孩子,有些技术方面,真的未必有咱们同龄的中国孩子做得好。这个阶段的德国孩子们,更多的是对比赛的自信心和适应环境。
他们有球和无球的决策能力、合理运用一些比赛的技术能力,还是比国内孩子强的多的。中国有一些足球天赋不错的孩子,研究脚下活儿特别细,你会觉得是个好苗子。但到了比赛场,就特别不会跑,也不知道怎么传球。特别是比赛的时候,都是低着头,抬不起头。
以上是董午志老师对大麦的评价。
全部的内容大概文字整理下来有好几千字,这里只是提供一些重要点,分享给那些有兴趣的朋友阅读,也感谢董老师百忙之中,给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如此重要的建议。
巧合的是,董老师的这段文字发给大麦父亲后,我从抖音体育的好朋友那儿得知,已退役多年的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孙继海要在抖音开通账号了。
七月份即将发布的第一期内容,就是孙继海指导在重庆对一些踢足球的小朋友给出的建议、点评。
第一期内容我看到一张截图,印象很深刻,和董午志老师给德国小朋友大麦的建议是一样的,那就是:把头抬起来!
有图有真相
球员时代,孙继海曾在英格兰多家俱乐部踢球,最有代表的就是为曼彻斯特城踢球的经历。2015年,他也因为在英格兰赛场出色的发挥,入选了英国足球名人堂。
英国留洋期间,孙继海曾应一家英国媒体的邀请,开辟了《继海谈球》专栏,其内容为他在英超的各种见闻与观察。对于在德国踢球的中国孩子大麦,我也期待能得到孙导点评。
以下为孙继海指导在看了大麦的视频后给出的建议。
① 大麦要加强体能上的改进。
欧洲小孩子在10岁左右,其实和我们中国小孩子的区别不大。而且可能在国内也有一些和大麦一样出色的小孩子。
大麦现在的优势还是看得见的,但13-14岁左右,会发现东西方孩子的身体差异很明显。突然间,很多德国的本土小孩比大麦高出一大截。而身体的对抗方面,大麦的压力也会很大。
最终大麦就要加强体能的储备,非常重要。13岁左右,要把体能练起来,只有体能上来了,他的技术表现、战术的执行才会准确,否则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② 另一个需要加强的,就是左脚。
多锻炼左脚的意义很大。在国内,大部分孩子都是踢右脚。左撇子的孩子,哪怕踢的稍微差一点,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大麦在德国,可以多锻炼他的左脚。从小养成习惯,长大习惯成自然。左右脚平衡,对于今后教练用人方面,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上场机会。
大麦的父亲收到这条来自孙导的建议后,非常开心。我看了大麦父亲发来的几张照片,的确就是更喜欢右脚的孩子!
在孙导的建议后,希望大麦能够把左脚的使用频率给提升起来。
由于这些年在从事体教融合的培训工作,我在国内各地出差,自然也和一些从事足球的教练、老师有很多的交流。
广东佛山是一个足球基础相当不错的城市。我的一位20年的老朋友,也是足球基层教练杨帆老师,一直生活在这儿。
20年前的《体坛周报》或者《足球周刊》,杨帆经常大篇幅的撰写足球技战术的文章。当时杨帆在湖南长沙,我们经常聊关于足球技战术的话题,他是行业思维,我是媒体思维。
我俩聊一个球场的技战术话题,往往会通宵达旦,一些电光火石刹那间的传球、接球和射门,杨帆都能够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分析。
随后的10多年时间,他一直在不同地方的基层当教练和足球老师,我们微信虽然保持联系,几乎没有太多业务探讨。
这几天,因为我们在佛山组织的“我上体育日化的高尔夫活动”,再度和杨帆重逢。
下图:感谢杨帆老师,为我们运动足球洗护产品“我上”进行展示。
少儿活动结束,我又把德国好朋友的孩子大麦给杨帆老师看了一下。
杨帆是一个狂热的足球人,我俩也有共同喜欢的足球战术大师克鲁伊夫。但杨帆真的从克鲁伊夫的战术中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他毕业于北师大体育系,曾在中甲一只俱乐部担当副总,追梦克鲁伊夫的战术思维,他打造了《克鲁伊夫定律》的执教书籍。
几个核心关键点通俗易懂,耳目一新,他甚至愿意和任何一所从事足球培训的体陪机构、体育学校“对赌”,保证在“克鲁伊夫定律”的思想下,让孩子有真正的足球技能的提升。
这几个关键点如下
视野(身后)
身位
判断(眼耳鼻舌身意)
位置
想象力
决策
杨帆说:“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关键点,那你就符合克鲁伊夫的说法,这个踢球的孩子,更适合当马戏团的演员!
为什么?
因为克鲁伊夫说:颠球1000下,那不叫足球技战术!那是任何人通过训练就能做到的,如果你天天就是颠球1000下,那你应该去马戏团上班!
杨帆这样的足球人,执着、热爱,20年身体没有任何变化,还是身材颀长,这点和克鲁伊夫倒是真的很像。他还做了一套PPT《踢球者的自我修养》。我相信,不热爱,是没有这样的感受的。
于是,我俩把话题带到了大麦的问题上。和董午志老师、孙继海指导的交流不同在于,杨帆看完视频,直接做了一套PPT发过来。
我当时就惊了!
标题内容极为醒目,如下图
杨帆为何要把这个内容让我分享给大麦的父亲呢?
理由很简单,不能光看视频中大麦的进球射门、传球,因为这只是一个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3%的活。
任何一个运动员,在球场上97%的时间,是无球状态。
我的天哪!
杨帆想表达的,竟然和董午志老师所说,再度不谋而合!
当我们作为一个球迷视角在看大麦的那些美如画的视频,真正的教练员,会看其中的门道!
紧跟着,杨帆会根据大麦的一些动作,指出他在某一些和对手的拼抢上的颗粒度很细的交流,这些细节相当有营养。
他的PPT截图如下
在和10多位教练和老师的交流中,普遍的建议都是:能尽量在德国这样的足球土壤锻炼,就一定持续下去。尤其是在13岁到18岁之间,这是一个完全感受德国足球文化的最好时间点,错过了,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不到10岁的大麦,快速成长。前段时间,看到著名的户外品牌飞狼都和大麦签约了,甚为高兴。
7月23日,大麦就满10岁了!
让我们一起关注一下他的抖音账号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