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小队20人歼灭200多日伪军,战利品实在太多,猪肉饺子都扔了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文中会有 5 秒钟广告,广告完全免费!完全免费!完全免费!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支仅剩20人的抗联小队,在饥寒交迫的绝境中,竟然创造了歼灭200多名日伪军的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缴获的战利品多到令人瞠目结舌,甚至连香喷喷的猪肉饺子都不得不舍弃。
1940年的东北,寒风凛冽,白雪皑皑。日军的铁蹄践踏着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企图扼杀中国人民的抗争意志。然而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仍有一群不屈的勇士在顽强抗争。他们就是抗日联军,简称抗联。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装备简陋,但他们的心中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成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

抗联第三路军第六支队在队长高继贤的带领下,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进食。20名战士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茫茫雪地中艰难跋涉。他们的腰包里只剩下一点带皮的高粱,这是他们最后的应急食物。饥饿和寒冷无情地侵蚀着每个人的身体,但他们的斗志丝毫未减。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但他们知道,停下脚步就意味着死亡。
在这片白色的世界里,他们宛如一群孤狼,默默地寻找着猎物。终于他们发现了一处相对隐蔽的地方,高继贤下令休整,战士们开始煮食蘑菇、草根和仅存的一点高粱。这简陋的"盛宴"虽然难以果腹,却给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品尝着这来之不易的食物,仿佛在品尝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就在这时,哨兵发现了两个可疑人员。高继贤带人将其抓获,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情报:附近有一支日军勘测队,约有十几人,武器装备并不多。这个消息犹如一剂强心针,让这支饥肠辘辘的抗联小队看到了希望。高继贤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扭转局面的机会。
高继贤当机立断,决定对日军勘测队下手。他命令战士们吃完剩余的高粱米,做好战斗准备。为了降低行动时的声响,战士们用绳子扎紧袖口和裤管,穿上毛朝外的狍子皮鞋。这些细节虽小,却体现了抗联战士们的智慧和经验。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惊动了敌人。

经过半小时的奔袭,他们发现了大量篝火,数量远远超出预期。高继贤心生疑虑,连忙询问被日军抓来的苦力。这一问不要紧,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峻:实际敌人数量竟然是百余名日军和百余名伪军!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每个人头上,但他们的眼中并没有出现退缩的神色。
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对比,普通人可能会选择退缩。但高继贤和政委夏凤林经过简短商议后,毅然决定继续进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三个大帐篷。这个决定,展现了抗联指挥员们的勇气和果断。他们深知,退缩只会让他们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唯有勇往直前,才有一线生机。

战斗在一名敌军出帐篷小便时突然爆发,高继贤果断开枪,打响了这场不对称战争的第一枪。枪声划破夜空,惊醒了沉睡中的敌军。抗联战士们集中火力攻击帐篷,夏凤林等人更是缴获了两挺机枪并立即投入使用。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帐篷内的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倒下了一大片。
然而战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屠杀,两名抗联战士在激烈的交火中不幸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白雪,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他们的战友们更加奋勇,誓要为他们报仇。

战况突然出现转机,他们俘虏了一名伪军队长,得知三个大帐篷内都是伪军,而80多名日军则在东边的黄色帐篷内。高继贤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继续进攻日军帐篷。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将这场战斗推向了高潮。他们知道,只有消灭日军主力,才能真正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战斗愈发激烈,日军开始了疯狂的反击。子弹在空中呼啸,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抗联小队又损失了四名勇士,政委夏凤林也身受重伤。但他们的付出并非徒劳,最终的战果令人振奋:172名伪军被消灭!这个数字,对于一支只有20人的小队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战场上一片狼藉。抗联战士们开始清点战利品,他们惊讶地发现,缴获的物资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除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外,还有许多食物和日用品。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莫过于那一锅刚刚煮好的猪肉饺子。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无法携带如此多的战利品,他们不得不忍痛舍弃了这些香喷喷的饺子。这个细节,让这场惨烈的战斗多了一丝黑色幽默。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我们不得不佩服抗联战士们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即便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也毫不畏惧,反而抓住机会给予敌人沉重打击。他们的行动,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被压迫人民的希望。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优势。它更是东北抗联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缩影,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抗联战士们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日军实施的"治安肃整"计划和"归屯并户"政策,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
"治安肃整"计划全面封锁了抗联根据地的物资和交通,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抗联战士们常常陷入饥饿的困境,有时甚至要靠吃树皮草根来维持生命。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抗争的决心。

"归屯并户"政策则通过集中管理民众,建立高墙深院,挖壕沟拉铁丝网,重兵把守,限制出入,试图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日军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将抗联战士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断绝他们的支持。然而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即便在如此严密的监控下,仍有许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提供支持。
更为残酷的是"粮谷出荷"政策,禁止百姓存放粮食,全部上交由日军统一配给,禁止粮食买卖,违者枪毙。这无疑是要断绝抗联的后勤补给。日军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迫使抗联投降,但他们错了。抗联战士们宁愿忍饥挨饿,也绝不向侵略者屈服。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抗联战士们依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这种精神是何等可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永远有希望。他们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未来。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精神上的胜利。它向日本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的抗争意志是不可摧毁的。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能够团结一致,给予敌人沉重打击。这场胜利,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东北人民的希望,鼓舞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