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常食俗:家常食品(一)

山东虽属北方面食地区,但在旧时,因生产条件和经济落后,小麦面粉制品非常珍贵,只有节日、待客时才能食用。日常食品大多为粗粮食品。其中主食以玉米、地瓜常见,但食法丰富多样,主要有煎饼、饼子、窝窝头等品种。

(一)煎饼

煎饼流行于胶济铁路以南、陇海铁路以东地区。由于煎饼好吃易做且便于贮存,曲阜人称它为“家饼”。从制作方法上,煎饼可分为摊煎饼与滚煎饼两大类。摊煎饼是将粮食水浸后磨为糊,舀一勺米糊于烧热的鏊子上,立即用木耙子摊开,稍待即熟。滚煎饼是和面为一二斤重的面团,持面团在烧热的鏊子上做圆圈状滚动,烙熟揭起即成。煎饼从色泽上分白煎饼、红煎饼、黄煎饼、黑煎饼;从用粮主料上又分麦子煎饼、高粱煎饼、玉米煎饼,瓜干煎饼、芝麻煎饼、椒叶煎饼、沓菜煎饼等;从口味上又分咸煎饼、酸煎饼等。

摊煎饼

白煎饼,即麦子煎饼,是煎饼中的上品。尤其是麦子磨面摊的煎饼,香气浓郁,酥软适口,耐嚼筋道,老幼皆爱吃。新麦子煎饼蘸酱就小葱或者卷老咸菜就小葱的吃法,备受人们喜爱。

红煎饼,即高粱煎饼,一般每10斤高粱加3斤至4斤黄豆和少量的地瓜干(起黏性作用)做成,所以又称“足豆子煎饼”。红煎饼卷辣椒炒干巴鱼,又香又辣,口感特好。民谚说:“高粱煎饼卷辣椒,越吃越上膘。”

黑煎饼,用地瓜面制作,因其色黑,故得此名。

沓菜煎饼是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将时令鲜嫩的青菜,加上鸡蛋或豆腐丁,再加油、盐、葱花、调料搅拌成馅子,均匀地摊在烙熟未揭的新煎饼上,再覆盖一张煎饼,待馅子熟后,再将两张煎饼折成10多厘米宽的长卷,然后在鏊子上切成菱形状。沓菜煎饼的特点是现吃现做,清香诱人,是上口的美食。

柿子煎饼,流行于青州一带,其做法是将蜜柿去皮、蒂、核后与小米共磨为糊推成煎饼。

枣煎饼,是孔府家厨所制的煎饼名品。其做法是红枣经水泡去核,用枣肉磨糊,掺入米糊制成。枣煎饼与柿子煎饼的口味类似,甜脆可口。

椒叶煎饼,即在做新麦子煎饼时,取鲜嫩花椒叶加盐捣成糊加在煎饼糊中摊成。该煎饼色泽青绿透白,有一股诱人的辛香味。

芝麻煎饼,是在新麦子煎饼上加盐撒芝麻做成,香酥可口,是馈赠亲戚尝新的食品。

另外,还有用谷、高粱和黑豆做成的“囫囵谷子煎饼”;用粗小米、高粱和少量黄豆制成的“三碰头煎饼”;用生小米六成、熟小米二成和黄豆二成共磨糊摊成的“米对米煎饼”;用麸皮为主料加少量粗粮(如地瓜面)和为麸皮面团在鏊子上滚成的“麸皮煎饼”以及相类似的糠秕煎饼等。后两种皆为荒年充饥所食的粗煎饼。

煎饼的吃法有多种,山东人喜欢在煎饼内卷上菜肴、油条食用,别有风味。另外,还有一种肉汤泡煎饼的吃法:将肥猪肉切成末,爆锅加水,开锅后将煎饼撕碎放在碗中,浇汤食用。

(二)窝窝头

窝窝头多为玉米面、地瓜面、高粱面或几种粮食混合的杂面蒸成。清人仲襄溪生于山东农村,吃窝窝头长大,对此有深厚的感情,后考中进士,仍念念不忘家乡的窝窝头,于是作《窝窝赋》,以咏其功德:“美哉窝窝兮,天之所产,人力之所造。内二外八,纤手成就,远望似将军之帽,近看似染靛之袍。似馍头而无底,像烧饼而又高。窝窝头仰面大笑:俺今日那比征朝,运未来暂且藏头,既得日方显荣耀……”(选自山东省志民俗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