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高粱,高粱的杂交种与亲本系的繁育,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聊高粱杂交种与亲本系的繁育的过程及步骤。
杂交种与亲本系的繁育:去杂,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田的去杂要求与一般良种繁殖田基本相同。不育系繁殖田的目的在于获得质量合乎标准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种子,以保证下年度亲本繁殖田和杂交制种田的纯度,故对其去杂要求更要严格。

除了注意去除母本行中的有散粉能力的杂株(包括混入的保持系植株)以外,尤应注意去除保持系中外部形态相似但具有恢复基因的杂株。后者是影响杂交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由于不育系只能靠异株花粉结实,因此不育系繁殖田和杂交制种田中杂株的危害程度远比一般种子田中的为大。一定要把握好去杂要尽,去杂要早这两条原则。在整个开花期间,每天在开花前都要逐行检查,及时去除杂株。

花期调整,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在有效隔离和不育系自身不育性稳定的条件下,花期相遇的好坏可以不育系的结实率来衡量。为使母本充分结实,根据高粱的开花习性,母本的花期应略早于父本的花期。一般,以母本穗已开至中部(盛花期),一期父本盛花,二期父本穗始花为好。如父本偏早,则母本穗的底部小穗将会结实不良。在一般气候条件下,高粱柱头的生活力可维持7-10天左右。因此,调整花期的原则应是母本宁早勿晚,父本宁晚勿早。

花期相遇主要是通过调整父母本播种期来实现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正常播期内,一个品系由出苗到开花的日数大体上变化是不大的。可参考父母系所需日数之差来调整播种期,但要注意播种到出苗所需日数常受温度,水分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差异,难以掌握。因此,在实践中常以早播的亲本的发芽、出苗或苗龄指标来确定另一亲本的播种期。

在母本萌芽或露锥或二叶一心时播父本等。为了延长父本散粉期,提高母本结实率,一般可将父本分两期播种。由于不育系和保持系花期相同,不育系繁殖田,一般是母本与第一期父本同时播种,待母本露锥时再播种第二期父本。杂交制种田的情形则较为复杂,应依具体组合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父母本播种期。但具体地区引入某一组合时,亲本播期都应以实践验证为准。在有精确测定的条件下,也可参照亲本系由播种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数来安排父母本的播种期。但在气候异常年份或亲本系的记载资料不准确时,这种方法则不易收到预期效果。

调整播种期并不能保证花期一定相遇。由于气候、土壤、茬口和栽培管理等条件的影响,可能造成父母本在发育上出现新的差异。因此,从出苗至开花前的整个生育期间,必须在田间定点定期进行花期预测。最常用的方法是计数叶片和观察幼穗。前者可在整个预测期内采用,后者则限于从拔节以后开始。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正常播期内,一个品系的叶片数是较稳定的,经多年观察比较可以绘出特定组合父母本的叶片发育对应图。

例如母本生出第m片叶时,父本应生出第n片叶;母本生出p片叶时,父本应生出q片叶等,根据这种标准模式,可以定点分期观察父母本发育速度是否异常。在拔节期后还可以剥数未抽出的心叶数来预测。一般以母本未抽出的心叶数少于父本的1-2片为合适。一个品系的幼穗分化至出穗所需日期在一定条件下也是较稳定的。据此提出观察幼穗法,主要是比较父母本生长锥的大小和发育时期来预测花期。某一组合相差多少合适,也须经过数年观察方可提出标准模式。一般以母本的幼穗比父本大1/3-1/2的程度,花期相遇较好。

经预测,发现有花期不遇危险时,应及早采取调节措施。在早期可通过偏肥、偏水或中耕等管理措施加以促控调节。在晚期则以施用激素或根外追肥较为有效。激素以赤霉素为常用,根外追肥以尿素,过磷酸钙为好。有时,在某一亲本极端偏早时,可在出穗前去除主穗,加强肥水管理诱发侧穗。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但要注意该亲本是否具有足够的再生能力,对再生力弱的品种则不宜采用。

5.辅助授粉,人们往往认为人工辅助授粉是以不育系为母本的繁种田的重要作业,其实,一个好的保持系或恢复系在田间设计合理和花期相遇良好时,并不需要人工辅助授粉。但在花期燥热无风的气候条件下,摇动父本植株或采用人工吹风措施,会有利于授粉结实,因为花粉生活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会受温度与湿度影响的。当父本缺苗或花期相遇不好时,无论是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都必须积极认真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好了,本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来了,通过阅读,大家是否有所了解呢,可以在评论区里告诉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