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高粱,高粱其它若干重要性状的育种,可以抗低温冷害

今天思阳带大家了解一下高粱其它若干重要性状的育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高粱抗低温冷害的育种,高粱是喜温作物,对温度反应十分敏感,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常因低温净贵,,不但造成高粱的大幅度演产,而且使品质下降。它是我国北方高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育抗低温冷害的品种,也是高产稳定优质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

1.冷害的定义和类型

高粱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需要不同的相应适温,比适低的温度称冷温,由冷温抑制生育或障碍而导致高粱部分产称之为冷害。引起冻害的冰点以下的温度叫低温。但一般说来,既引起冷害也能引起寒害、冻害的温度都称作低温。冷害和冻害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冷害引起生育期延长而发生冻害。

冷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各个地区是不同的。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省,主要是受延迟型冷寄;南方冬季繁育,多属障碍型冷害。

延迟型冷害,是指高粱从播种到出穗的各个时期受冷温的影响面出穗延迟,但能正常开花受精;或者出穗不延迟,在灌浆期以及成熟后期,由于连续冷温,延迟成熟等都称作延迟型冷害,这种冷害对高粱的减产幅度大,受害面积广,发生的次数多,如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低糧冷害,一般减产达44.0-64.7%。

障碍型冷害,是指从幼穗形成期到开花期的冷温,特别是孕穗期的冷温,引起花粉发育不良,不育率增加,造成减产,这个时期的冷温,抑制颖花的发育,导致一穗的颖花数减少,或花药不裂等,不育是减产的主要原因,如在海南岛冬季繁育高粱时,如高粱孕穗期处于一月中、下旬低温季节,高粱的一些品种出现不结实或结实少的株穗,属障碍型冷害。

2,冷害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低温条件下播种或播种后遇到低温,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日平均温度越高,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相关系数r=-0.863,并呈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统计表明(y=-39.232-1.575x),当日平均温度降低1℃时,延迟出苗一天半左右,高粱种子生物学下限温度为6.3-7.8℃。

在营养生长阶段,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速度,同杂2号高粱出苗到拨节所经历的天数与日平均温度的关系,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641,y=21.52-1.124x,出苗期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8.8℃。高果开花终期后,进入灌浆期,此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此时低温直接影响子粒的充实和灌浆速度。因为,灌浆到成熟期,在低温的条件下,不但光合作用减弱,降低碳水化合物的生产能力,而且也会影响茎、叶、鞘贮存的养分的运转速度,这就是造成子粒千粒重下降的主要生理原因。

2,冷害对高粱子粒品质的影响

高粱在早播时,由于营养器官能够得到充分的发育,从而为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晚播削弱了茎叶器官的发育,直接影响到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根据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利用晋杂4号等进行试验,温度不但对一些主要经济性状有明显的影响,而且一些品质性状随着温度的变低,着壳率开高,出米率下降。

3.抗低温冷害品种的培育

(1)筛选和鉴定抗低湿品种,不同的高粱品种具有不同的抗低温冷害特性。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龚文娟等人1979年对407份高粱品种,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抗寒性鉴定的结果,不同的高粱品种抗寒性有明显的不同,并发现了5℃以下萌发的2份品种,选出了87份抗寒材料,可以作为抗寒育种的基本材料。

(2)选育早熟高粱品种,根据梁亚超试验资料,早熟材料(齐4Ax克63014)的产量与积温的相关系数r,0.8844,晚熟种(同杂2号)r2=0.9646,r2>r1,说明晚熟品种与积温的关系更为密切,也说明晚熟品种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但又据龚文娟试验认为,多致早熟材料种子发芽的下限温度较低,早熟与抗寒较一致,但在少数的早熟材料中如东歪脖张、克70-125-3、莫旗红穗等高粱,虽然它们比较早熟,但抗寒力仍较差,这些都需在实际选择应用时予以注意。

(3)与野生高粱杂交,戴维和巴格纳尔年报道,约翰逊草和澳大利亚的野生高粱能抵御恶劣的低温气候条件。叶绿素的形成和降解是受冷害的主要因素,泰勒等人的试验中,当栽培高粱受冷害失绿时,约翰逊草的叶片仍然鲜绿。所以用野生高粱做亲本与优良的栽培高粱杂交,进行转换。

这篇文章关于高粱的相关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些作用可以帮助到大家遇到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掉,好了,那我们就下次见吧,谢谢大家的观看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