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曾经是中国的“活命粮”。然而,这样曾经重要的粮食作物,今天在中国的田野上却越来越少见了。为什么曾经的“救命粮”在中国逐渐消失,而美国却在疯狂种植?
(来源:澎湃新闻)
高粱的中国种植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它真正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在明清时期。那时候,北方农村人**炸性增长,耕地资源却有限,高粱凭借耐旱、耐盐碱的特性迅速成为救命粮。
尤其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到了清末,山东、河北等地的高粱种植面积几乎占据了农田的一半。为什么高粱会这么受欢迎?
答案很简单,高粱耐旱,不挑地,就算土壤条件差,遇到干旱或水灾年景,它也能给农民带来一定收成。而且在饥荒时期,别看高粱不好吃,涩口,但它救过无数人的命。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六七十年代,高粱的地位达到顶峰。1963年,中国的高粱种植面积达到671.6万公顷,占当时谷物种植面积的7.4%。
1974年,高粱的产量更是达到1135万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升,让高粱逐渐被边缘化。到了1988年,中国的高粱种植面积已经跌破100万公顷,而2008年甚至只有49万公顷。
与中国高粱产量大幅减少不同的是,美国的高粱种植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高粱原本在美国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家畜饲料,尤其是在干旱地区,高粱的抗旱特性使其成为养殖业的重要饲料作物。
此外,高粱在酿酒业的需求也推动了其种植规模的扩展。美国高粱酿造的酒,尤其是乙醇酒精,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量。
但真正让美国高粱需求量暴增的是中国市场。
2013年,由于中国对美国转基因大豆实施了进口限制,中国的畜牧业和酿酒业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于是,高粱迅速填补了这个空缺。2014年,中国进口高粱的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占全球高粱交易量的80%以上,直接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最大高粱进口国的位置。
而这些高粱大部分都来自美国。同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粱总额高达10亿美元,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支柱。于是美国农民开始疯狂扩大高粱种植,想要抓住这波红利。
中美高粱进出口这场“盛宴”,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对美国高粱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指责美国高粱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进行倾销,损害了中国本土农民的利益。
2018年,中国开始对进口自美国的高粱征收178.6%的临时保证金,这意味着美国的高粱将面临巨大的关税压力,进口量自然大幅减少。
美国高粱种植者对美国政府非常不满,认为他们成了中美贸易战的牺牲品。
而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则指出,从2013年到2016年,美国高粱的进口市场份额从8%激增到61%,与此同时,价格却从每吨289.61美元下降到214.78美元,也让中国本土高粱产业受到冲击,咱们还没说美国倾销的事呢。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让高粱成为了焦点之一,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对抗的局面可能还会影响全球的农产品市场。
中国为了减少对美国高粱的依赖,已经开始增加从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粱进口,同时也逐渐重启国内的高粱种植。特别是在四川等地,高粱又逐渐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高粱这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较量”,从粮食安全到国际贸易,从经济利益到政治博弈,也让咱们意识到,曾经的“救命粮”高粱,依然在这场竞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来源:澎湃新闻)
高粱的中国种植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它真正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在明清时期。那时候,北方农村人**炸性增长,耕地资源却有限,高粱凭借耐旱、耐盐碱的特性迅速成为救命粮。
尤其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到了清末,山东、河北等地的高粱种植面积几乎占据了农田的一半。为什么高粱会这么受欢迎?
答案很简单,高粱耐旱,不挑地,就算土壤条件差,遇到干旱或水灾年景,它也能给农民带来一定收成。而且在饥荒时期,别看高粱不好吃,涩口,但它救过无数人的命。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六七十年代,高粱的地位达到顶峰。1963年,中国的高粱种植面积达到671.6万公顷,占当时谷物种植面积的7.4%。
1974年,高粱的产量更是达到1135万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升,让高粱逐渐被边缘化。到了1988年,中国的高粱种植面积已经跌破100万公顷,而2008年甚至只有49万公顷。
与中国高粱产量大幅减少不同的是,美国的高粱种植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高粱原本在美国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家畜饲料,尤其是在干旱地区,高粱的抗旱特性使其成为养殖业的重要饲料作物。
此外,高粱在酿酒业的需求也推动了其种植规模的扩展。美国高粱酿造的酒,尤其是乙醇酒精,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量。
但真正让美国高粱需求量暴增的是中国市场。
2013年,由于中国对美国转基因大豆实施了进口限制,中国的畜牧业和酿酒业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于是,高粱迅速填补了这个空缺。2014年,中国进口高粱的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占全球高粱交易量的80%以上,直接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最大高粱进口国的位置。
而这些高粱大部分都来自美国。同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粱总额高达10亿美元,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支柱。于是美国农民开始疯狂扩大高粱种植,想要抓住这波红利。
中美高粱进出口这场“盛宴”,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对美国高粱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指责美国高粱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进行倾销,损害了中国本土农民的利益。
2018年,中国开始对进口自美国的高粱征收178.6%的临时保证金,这意味着美国的高粱将面临巨大的关税压力,进口量自然大幅减少。
美国高粱种植者对美国政府非常不满,认为他们成了中美贸易战的牺牲品。
而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则指出,从2013年到2016年,美国高粱的进口市场份额从8%激增到61%,与此同时,价格却从每吨289.61美元下降到214.78美元,也让中国本土高粱产业受到冲击,咱们还没说美国倾销的事呢。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让高粱成为了焦点之一,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对抗的局面可能还会影响全球的农产品市场。
中国为了减少对美国高粱的依赖,已经开始增加从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粱进口,同时也逐渐重启国内的高粱种植。特别是在四川等地,高粱又逐渐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高粱这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较量”,从粮食安全到国际贸易,从经济利益到政治博弈,也让咱们意识到,曾经的“救命粮”高粱,依然在这场竞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