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高粱面
故乡的小村,位于冀中平原地区。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那里的耕地大多都是盐碱地,在大集体时代粮食产量始终不高,当年每次从老家亲戚传来的信息,都是今年分得的口粮还是不多、不够吃,还得掺着白薯、榆皮面、榆钱、槐树花,才能吃到第二年新粮食下来。
老家那主要种植高粱、玉米和少部分小麦,听老人们讲盐碱地种小麦,比种高粱、玉米这样的大庄稼产量低,在当年那种条件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能填饱肚子吃饱饭,根本没有能力、没有条件,去考虑种植口感好、易消化、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农作物。八十年代前,有时暑期放假回老家,爷爷奶奶看见我跟弟弟回来了,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老人能做到也只是头两顿给我们做细粮吃,往往都是从第二天开始,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吃贴饼子,而且是以高粱面饼子为主,隔些日子,才能改善一下吃顿玉米面饼子。据说当年种植的还是口感更差,但产量高的杂交高粱。吃高粱饼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连着吃解大手都费劲。
八十年代初期的夏天,我们部队在周边农村驻训,在农户家看到过一次高粱面的做法,感觉很新鲜。那家农妇,把和好的高粱轻轻的擀成一块块的长片状,等大锅的水开后,把长片的高粱面放在菜刀平面上,一手握着刀把,一手拿根筷子把高粱面片在压成小长条,拨进滚开的锅中,煮熟后捞出来过过凉水,然后用醋和蒜汁拌着吃,看着人家吃的那个香甜我没忍住,跟主人要了小半碗尝了尝,当时感觉味道还挺好。后来从部队复员后,在记忆中一直也没再吃过高粱面。现在不用上班了,时间也充足了,常常回忆起以前的日子,以前吃过的东西,想起了高粱面,好想再回味一下,走了我们这好几个大超市,也没买到。禁不住味觉回忆的诱惑,我找到一位家在西北农村战友,让他给我找了点高粱面快递了过来。头一顿用电饼铛摊饼,她跟我都说真香真好吃,第三天就不让我做了,特意买了个饸饹机,掺了一多半白面,煮熟了也都断成一小节一小节的,勉强吃了一顿儿,第二顿也学着当年农妇的做法做,还是没吃出当年的味道儿。
如此看来,粗粮无论怎么做都是粗粮,偶尔吃一顿儿新鲜,连续吃还是不如细粮口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