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不成声]网友们都在聊高粱杆和麦杆喂牛马的事儿,可我得说道说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生产队的牛马可是挑食的主儿,高粱杆和麦杆?它们压根儿不屑一顾。这帮畜生啊,就爱吃谷草和玉米杆,尤其是马,还得把谷草铡成不到一寸长才肯吃。

俗话说得好,"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这话可不是瞎说的。你瞧瞧现在的年轻人,一听铡草就嫌麻烦。可在那个没有铡草机的年代,这可是个技术活儿。

想当年,我们队里的饲养员跑到队长跟前,哭丧着脸说:"队长啊,草没啦!"队长一听,二话不说,立马点了仨人:俩小伙子,一老汉。你们说,为啥要这么搭配?

这里头大有学问。年轻人力气大,干活麻利,可就是耐不住性子。老汉呢,虽说动作慢,但经验足啊。你看他们仨配合得多默契:小伙子一个抓草,一个使劲儿,老汉就在旁边指挥,"慢点儿慢点儿,别切到手","再短点儿,马爷不爱吃长的"。

你们可别小看这铡草的活儿。一不留神,手指头就搭进去了。我认识一个老兄,就因为心急,差点儿把大拇指给铡没了。从那以后,他看见铡刀就哆嗦。

再说说那些挑食的牲口。你们见过挑食的牛吗?我们队里有头老黄牛,别提多挑剔了。要是谷草铡得不够细,它就撇着嘴不吃。饲养员气得直跳脚,"你咋比我还讲究呢?"可不是嘛,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这么多讲究?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一个笑话。有个新来的饲养员,不懂行情,给马喂了高粱杆。结果呢?马儿理都不理,转身就走。这小伙子一脸懵,跑去问老饲养员。老饲养员笑得前仰后合,"你呀,这是把咱们的千里马当成了驴!"

回过头来想想,这铡草的事儿,看似简单,其实里头有大学问。它教会了我们什么?耐心、细心和团队合作。你看那仨人铡草,不就是一个小型的生产队吗?年轻人出力,老人出谋划策,这不就是我们社会该有的样子吗?

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老一辈的经验不值钱。可你们想过没有,为啥队长非得安排个老汉去铡草?那是因为经验啊!老人家虽然动作慢,可是心细,知道该怎么铡才能让牛马吃得香。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也该这样?年轻人有冲劲,老年人有经验,两相结合,岂不美哉?可现实呢?常常是年轻人单打独斗,老年人被边缘化。这样好吗?

铡草这事儿,看似小,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大问题。它告诉我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不能忽视经验。年轻人要学会尊重老一辈的智慧,老一辈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像那铡得恰到好处的草,既能喂饱牛马,又不浪费资源。

各位街坊邻居,你们觉得呢?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