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超级宠物星蟋蟀频道公众号,免费查阅全国各大蟋蟀产地收虫地图进入公众号之后,点开底栏“收虫秘籍”,可以浏览到更多你想要的内幕。名录在手,收虫不愁!欢迎广大虫友收藏:《2019年蟋蟀原产地撬子手名录》

本文由虫友西米推荐:从古至今,干老细懦和油毛沙血都是评判和界定将虫品级的重要标准。而油毛沙血甚至被赋予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油毛沙血只不过是一种优良的生理现象。欢迎点击阅读:何为高品级蛐蛐的油毛沙血

作为外骨骼昆虫的蟋蟀,在饲养过程中,随着生理状况的逐渐成熟,其内在及先天优良的体能、体质和品质,会以油毛沙血的形式,表现在虫的皮壳上。

对于油毛沙血是相虫的更高境界,其深奥远胜干老细糯的说法,我不能完全认同,因为,油毛沙血是品质优良的将坯,在正确的饲养条件下,在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而干老细糯是虫的三秋相点,其普遍性、直观性、实用性应该大于油毛沙血,而后者只能算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认证。在实践中,干老细懦之虫,由于外在条件的不当,不仅不会出现油毛沙血,就是养软、养废甚至养死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在正常条件下,干老细糯最终完全或部分走向油毛沙血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除非外力(饲养过程)阻碍或破坏了这一进程!如果一定要对应细分,则不干之虫不会生沙。没有超强底板,且未经饲养老足之虫,不会全身血色映透。

而虫只有既干老,又具细懦之身,才会在当令时,或绒毛细布,神采奕奕,或油润出彩,苍秀润泽。这样的对应细分,虽有些牵强和教条,但至少可以说,干老细糯才是相虫的最基本切入点。

干老细糯各有特定指向,在虫身的不同部位有所体现。但它们之间又有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是优选将虫的必要条件。(还不能说是充分条件)

干者,色也,要的是浓度。也是凶度(种气)。其秉先天之精华,得后天之眷顾,虽三秋有别,却走向规律。

老者,性也,要的是硬度。也包括成熟度。其承五行之甘泽,赖明主之恩宠,虽天照地设,却在乎逢时。

细者,料子也,要的是密度。其如一块材质优良的待炼好钢。

糯者,品质也,要的是柔韧度。其如一台运转自如的智能机器。

干者防潮:看的是牙色、头(丝)雾、项霜、翅面光、潮斑等。

老者防嫩:看的是脸色、头色、项色、翅墙色、足爪色等。

细者防粗:看的是肉色、蛉门、尾色、腿斑等。

糯者防硬:看的是连接、动态(扑身)、翅形、尾形等。

在此简要说明,干老细糯之间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其相点也有互为印证之处。例如:腿斑,既是干的看点--是否潮斑。又是细的看点--是否脏腿。所以对不同的相点还得用心体会和归纳。

不老之干,往往是昙花一现:实战中表现为战斗意识强,抢口快,打口霸,但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且高峰期短,路数不长。

干之老,只能是水中望月:实战中表现为性格怯弱,无狠口,但能受几口。往往最后头破血流而败北。

不糯之细,不过程咬金的三斧头:实战中表现为有口有性,见面就打,打对手可以,受不住对手还口。往往是打得动就打,打不动就跑。

不细之糯,那就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实际中表现为随时有性,动草就叫,交口就跑,跑了还有草,俗称“老皮条”,作为场上“叫虫”蛮好。

干与老,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吃夹还夹。

细与糯,共存共荣,相辅相成。----能盘能打。

干老之虫若无细糯相托,只能陶醉于雷霆一击。----两强相遇,斗得惊心动魄,但最终往往因缺口气而惜败。

细糯之虫若无干老做底,总让人心惊肉跳。----坚贞不屈,打死不走,最终,或者虽败犹荣,或者死也死的很壮烈。

能让人心旷神怡,又让人胸有成竹,当然非干老细糯占全莫属。

编辑:网络陆先生 @QQ532054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