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匠——农村消失的职业之十二

好侃儿

<p class="ql-block">编席子</p> <p class="ql-block">  席匠,在农村被称为编炕席的人,或者简称编席子的人。这一职业,因为南方和北方编席子所用的材料不同,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编席子主要用竹子和藤子,编席子的匠人称为篾匠、竹工。竹子和藤子编的席子结实耐用,夏天铺在身下凉快舒服,还能健身祛病,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在南方,用竹子和藤子编席子,已经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在北方,无竹少藤,产芦苇的地方,用芦苇编席子。“荷花淀派”开山鼻祖孙犁在《荷花淀》中对女人编席的诗画描写,还有“好席子,白洋淀席”的叫卖声,不知倾倒多少读者。不过,北方,尤其是东北,更多的是用高粱秸秆皮编席子。因为东北漫山遍野是大豆高粱,用高粱秸秆皮编席子就地取材,经济方便。</p><p class="ql-block"> 南方的篾匠、竹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古老的行业,技艺大都是家族内手手相传。据说,行业的祖师爷是鲁班。与南方的篾匠、竹工不同,东北的编席子的技术要求不高,席匠多是业余的。他们就是庄稼人,春天播种,夏天铲地,秋天秋收,只有到了冬天,打完场,高粱秸杆进院了------也就是农闲时节,才捡起编席子的手艺。选择这时候编席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春节时家家能铺上一领新炕席。“炕上无席,没有脸皮”。在东北,过春节铺新炕席,和穿新服、燃放鞭炮、吃饺子一样,是年俗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席匠编席子全靠手上技巧,基本工序有扒、劈、去、压、浸、刮、编、翘。</p><p class="ql-block"> 扒,是给高粱秸秆扒皮。给高粱秸秆扒皮,在地下竖着埋一根桩子,在柱子上面按一个U形的铁片,铁片的宽度正好与高粱秸秆的直径相当,再配一把用旧剪子改做成的刀具。扒皮时,将高粱秸放在U形的铁片里,一只手拿着刀具,放在高粱秸秆上面,一只手来回拉动高粱秸。来回拉几下,就将一根高粱秸秆的皮扒干净了。扒高粱秸秆皮,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富有娱乐性。编席子的时候,半大孩子带着玩的心态,都抢着干给高粱秸秆扒皮的活儿。</p><p class="ql-block"> 劈,俗称是破眉子。这道工序关系到席子的质量。眉子瓣劈的越均匀,编出来的席子就越好看。劈眉子的时候,席匠将一把磨得飞快的劈眉子刀固定在一长条凳上,自己坐在长凳旁边的马扎上,拿起一根扒光皮的高粱秸秆,对准劈眉子刀向前推,一根高粱秸秆先被劈称两瓣儿,再被劈成四瓣儿。</p><p class="ql-block"> 去,称去溜子。高粱秸秆都底部粗,上头细,劈出的眉子大头小尾。去溜子就是将大头的多余部分去掉,让眉子上下宽度一致。这样编出的席子花纹均匀,密实好看。</p><p class="ql-block"> 压,将劈好的眉子整整齐齐摆放在一块硬化过的平地上,用石头磙子反复碾压,直到眉子被碾压扁平为止。</p><p class="ql-block"> 浸,碾压好的眉子捆成捆,用水浸泡。一般是晚上浸泡,第二天一早取出。浸泡过的眉子,变得洁净柔软。</p><p class="ql-block"> 刮,这道工序称作刮眉子。在一个小凳子上按上刮眉子的工具,用刮眉子的刀,呲、呲------一根根将浸泡透的眉子瓤刮掉,只留下薄薄的眉子皮。</p><p class="ql-block"> 编,是编席子的重头戏,也是一个细致活儿。编席子的场地,一般都在席匠家的火炕上。席匠选择几片眉子,按照量好的尺寸,搭起席子的骨架。然后,从席子的一角开始编席子。一领席子,既可以一个人独自编,也可以两个人各把一个角一起编。刷刷刷------被刮得近乎透明的眉子,在席匠的手里上下跳跃,席子的尺寸也就在这跳跃中延伸。</p><p class="ql-block"> 翘,翘边是编席子的收尾环节,最后一道工序。编完的席子四周是毛边的。席匠先用剪刀将四周毛边剪齐,然后再用翘边的工具——梭子,将眉子头儿一一窝进席子的纹路里。这梭子一般都是用羊腿骨棒加工成的,使用的时间长了,梭子都磨得锃亮锃亮的。翘完边,再把席子铺开,将席子的四边踩平整,一领崭新的炕席就走下“流水线”了。</p><p class="ql-block"> 编席子,是一个辛苦活。一领席子,不算备料的时间,仅仅是编席子、翘边这两道工序,没有七八个小时完不成。在眉子刮好的前提下,每天能编一领席子,就是席匠中的快手。</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和哥哥都会编席子。每到生产队仓院关闭,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就用生产队分的高粱秸秆作原料,开始编席子。不但自己家过春节的时能够有新炕席铺,还能卖给不会编席子的的人家。一领席子,卖三五块钱,赚点过年钱。记得,每到编席子的时候,村里不少人家都提前到我家去预定席子。哥哥先到预定席子的人家去量一下炕的尺寸,然后按照尺寸编席子。编席子,最晚要忙到腊月二十三。在东北,过小年这一天是家家铺新炕席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腰包鼓了,用高粱秸秆皮编的炕席越来越不被人待见。人们开始漂亮耐用的合成革取代传统的炕席。近些年,听有“专家”科普,说合成革铺炕,炕烧热了会挥发甲醇,对健康有害。传统的炕席环保健康。不少人想复古,重新铺高粱秸秆皮编的炕席。不过,如今东北的田野,早已经由过去的大豆高粱,化作一望无际的玉米海洋。高粱鲜少有人种了,想编一领炕席,连原料都不好找了。席匠的背影,自然随着岁月的河流逐渐消失出乡村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劈眉子</p> <p class="ql-block">压眉子</p> <p class="ql-block">给炕席翘边</p> <p class="ql-block">编好的炕席</p> <p class="ql-block">铺上炕席的东北火炕(图片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