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经的“铁杆庄稼”,寿命能达百年,如今为何掉一地无人捡?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文 |云霄钰

编辑 |云霄钰

前言

秋天预示着丰收的季节来临,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有一抹独特的红色,那就是柿子,曾几何时,柿子被誉为“铁杆庄稼”,它不仅滋养着亿万人民,还以其独特的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然而,如今柿子的境遇却令人唏嘘,甚至掉落在了地上也无人理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曾经的铁杆庄稼:柿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果树叫做柿子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最早的柿子,只在皇家的御花园里种植,是皇帝的专享食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果树逐渐走向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食物。

柿子树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只要有适宜的水土条件和阳光照射,就能茁壮成长,此外,柿子树的寿命也很长,有的甚至能达到百年以上,因此,柿子树被誉为“铁杆庄稼”,深受农民的喜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柿子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柿子树,每到了秋季,金黄色的柿子挂满枝头,那时的人们,把柿子当作主食来吃,因为它饱腹比较强。

然而如今,柿子树和柿子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农贸市场,都很难找到售卖柿子的摊位,而在农村地区,柿子树也被大量砍伐,这使得柿子树和柿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愈发边缘化,并且,就算到了柿子的丰收季节,它大多也是最终掉落一地无人去捡。

那么,曾经红极一时的柿子,为何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为什么被抛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柿子并非天生就无人问津,在过去,柿子曾是人们过冬的重要水果来源。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柿子因其易储存、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水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果市场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柿子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一方面,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南方的热带水果能够顺利运抵北方,丰富了人们的冬季水果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水果出现在市场上,如葡萄、提子等,这些水果口感更佳,自然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柿子本身的一些特点也成为了其走向衰落的推手,柿子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极易破损,给种植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同时,柿子皮较为脆弱,不易于机械化采摘,这也加大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并且,柿子在贮藏过程中容易霉变,使得柿子的保质期相对较短,这无疑增加了种植户的销售压力。

除了以上原因外,一些不实传言也对柿子的地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有人认为吃柿子会长胃柿石,这主要是因为柿子中含有单宁酸,单宁酸与胃酸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胃柿石。

然而,要形成真正的胃柿石,每天需要摄入超过1公斤的生涩柿子,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柿子与海鲜同食会产生砒霜中毒,其实这纯属虚构,要想通过常规饮食达到中毒剂量,需要摄入数百斤的海鲜,远非人体可以承受。

柿子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柿子面临诸多困境,但我们不能否认柿子本身的营养价值,柿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何食用

柿子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然而,我们在品尝这份美味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柿子可能带来的风险,应该要正确的使用柿子。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所食用的柿子已经完全成熟,这是因为未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如果食用过多,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不适,所以,我们在选购柿子时,一定要选择颜色深红、手感柔软的成熟柿子。

然后就是,去皮后再食用柿肉,柿子皮中的鞣酸含量较高,如果直接食用,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因此,我们在食用柿子时,可以先将柿子皮剥去,只取柿肉部分享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鞣酸的刺激,还能让柿子的口感更加鲜美。

柿子虽然美味,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柿子后,可能会导致血糖飙升,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柿子时需要特别谨慎,尽量避免食用。

关于柿子的食用量,我们也需要注意,每次食用2-3个柿子较为合适,过量食用可能会增加胃部不适的风险,同时,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柿子,这样可以避免空腹时胃酸分泌旺盛,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柿子是一种美味的水果,但在食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柿子、去皮食用、控制食用量、避免与某些食物混吃以及关注可能出现的症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享柿子的美味,同时避免可能的健康风险。

除了柿子,还有很多水果“销声匿迹”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曾经广受欢迎的水果,如今却已经很少能在市场上见到,它们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却被遗忘了。

沙瓤西红柿,曾是许多人童年时代最喜欢的水果之一,它的口感独特,酸甜适中,肉质鲜嫩,咬一口就能感受到那细腻的沙瓤,让人回味无穷。

每逢夏季,农村菜园子里总会结出一大片的沙瓤西红柿,孩子们也总会迫不及待地摘下几个,擦一擦就大口大口地啃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瓤西红柿在市场上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外观艳丽、硬度高的西红柿品种,这些新培育的西红柿品种虽然产量高、耐储存,但却失去了沙瓤西红柿原有的风味,现在要想吃到正宗的沙瓤西红柿,只能在乡村的一些老果园里寻觅了。

然后,就是蒲桃,它是一种外形酷似枇杷的水果,它的果实金黄,香气四溢,口感甘甜多汁,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过去,每到蒲桃成熟的季节,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卖蒲桃的小贩,他们手提竹篮,高声叫卖,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

然而,如今蒲桃已经很难在市场上见到了,这主要是因为蒲桃树的生长周期长,结果难,且果实不耐储存,容易腐烂,此外,蒲桃还容易招引果蝇,影响销售,因此,越来越多的果农选择种植其他更赚钱的水果品种,蒲桃也就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角落。

最后就是甜杆,甜杆又称甜高粱,是一种含糖量很高的农作物,在过去,许多农户都会在自家的田地里种上一些甜杆,既可以当粮食食用,也可以给孩子们当零食,甜杆的口感甘甜,营养丰富,是人们夏日消暑的优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上的糖类制品琳琅满目,人们不再需要依赖甜杆来满足甜食的需求,此外,甜杆的产量较低,种植成本较高,因此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最终被其他更受欢迎的水果品种所取代。

结语

在我国的水果市场中,柿子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产品,其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柿子的地位逐渐下降,甚至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柿子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