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戏称“高粱河车神”,却是政治斗争的好手
提到宋太宗赵光义,我们知道最多的便是一战封神的“高粱河之战”,但历史上的赵光义到底经历了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
公元976年,武道宗师赵匡胤离奇去世,皇长子赵德昭26岁,但皇弟赵光义最终登上了帝位,史称宋太宗。
“高粱河之战”
赵光义继位的第二年,占据南方的南唐节度使陈洪进、吴越国国君钱俶献土归降。赵光义立志完成先帝的统一大业,只剩北汉和幽云十六州。
于是公元979年二月,赵光义调大军亲征北汉,三月包围晋阳(太原),直到五月份都未能克,最后自觉无望的北汉国主刘继元献城投降。赵光义忌惮晋阳保有王气,遂下令火烧水淹了太原旧城。
北汉投降后,按照五代宋初的惯例,需给军队论功行赏。但赵光义想要树立威信,未封赏直接要求军队继续北征,企图夺回幽州(北京一带,云州指大同),遭到军队**。

宋军
公元979年6月,宋军在幽州北郊打败了耶律奚底并迅速包围幽州城,赵光义亲率主力日夜攻城,终不克。此时,文治有才武功不足的赵光义既没有想到幽州难啃,也没有在自己的侧后方安排军队牵制辽军增援。
7月耶律休哥率援军抵达,宋军一度在高粱河(北京西直门外)击退辽军将领耶律沙,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进攻宋军左走两翼,没有侧翼防守,攻城的宋军只好掉头迎敌,又被城内辽军反攻,最终人困马乏的宋军溃败。据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口述,太宗逃亡时御用宝器和内侍妃嫔全部沦陷,赵光义的大腿中了两箭,乘马逃亡,在涿州改坐驴车跑路。
另有记载,宋军全线溃败还有一个原因是太原未分功,导致军队哗变,要拥立宋太祖长子赵德昭继位。这也使得高粱河之战后,赵光义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斗争。
赵德昭自杀 赵廷美被贬
公元979年,因为军队的拥护和赵光义的嫉恨,太祖长子赵德昭被迫自杀。此时太祖还有一子赵德芳(20岁),公元981年,23岁的赵德芳病逝,《宋史》只记载三个字“寝疾薨”。至此,赵光义还剩一个威胁,就是“昭宪顾命”中的皇帝顺位第三人,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
赵德芳去世的同年,赵普在赵光义的授意下复相,赵普以卢多逊为突破口调查赵廷美的不轨之状,告二人一起谋反,诅咒“愿宫车早晏驾”。最终卢多逊罢相发配崖州,赵廷美被贬为涪陵县宫,被送往湖北房县一带安置。
仁义的赵元佐
话至此处,赵光义理论上的政敌已经全部落幕,但神奇的是,在赵廷美被贬后,赵光义的长子,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赵元佐站了出来要申救自己的叔叔。为了应对,赵普火速处罚了指控赵廷美的官员李符,赵光义将赵元佐封为卫王以优抚,同时封17岁的皇次子赵元僖为广平郡王子警醒赵元佐。
赵元佐似乎不买账,继续追查赵廷美的冤案,为了稳住赵元佐,罪魁祸首赵普于983年被二次罢相,但赵光义对离京的赵普极尽优待,同时又封五子为王,再次警告赵元佐。
公元年984年,被贬的赵廷美忧郁而终,时年34岁。无法接受的赵元佐精神失常,发狂伤害宫女仆役。
公元985年,赵元佐的病情好转,赵光义大喜并大赦天下。同年的重阳节,赵光义在宫中召集诸位王子宴饮,未召病情刚愈的赵元佐。宴后皇次子赵元僖等人路过并探望赵元佐,赵元佐瞬间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再次病发,半夜将婢妾关在屋里纵火焚宫。忍无可忍的赵光义,宣告断绝父子关系,将赵元佐贬为庶人,最后安置在宗室居住的南宫。
二皇子的离奇
皇长子落幕后,二皇子赵元僖迎来了机会,公元987年,赵普上表请求参加次年的籍田礼,赵元僖借此机会请求赵光义重启赵普,于是赵普在988年第三次拜相。
赵普与赵元僖走到了一起,一面打压赵元佐封残余势力,一面拉拢百官请求立赵元僖为太子。
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赵太宗,始终拒绝立太子,并出手打压赵元僖势力,将一大批官员贬斥。公元992年,两朝元老,扶龙功臣赵普病逝。离奇的是在这一年,27岁的皇次子赵元僖猝亡。
这年十一月,赵元僖按例参加早朝,时间尚早便在殿庐休息,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只能回府歇息,赵光义知道后前往探视,赵元僖一会儿就亡了。
关于赵元僖的死亡,有一个说法是因为他的宠妃张氏,因为嫉妒李王妃,便用阴阳壶下毒,阴阳壶内有酒柱可以旋转,宴会上张氏先给赵元僖倒真酒,再将有毒的假酒倒给王妃,但在喝酒时,二人却互换了酒杯,导致赵元僖毒发而亡,可惜《宋会要》记载李王妃早在赵元佐被废时就去世,这段离奇的故事失了根据。
但张氏的胡作非为是真的,赵元僖去世后,赵光义追封其为皇太子,但这时有人高发赵元僖有不轨之事,于是派人调查,发现张氏有越制之举,最后绞死了张氏,取消了皇太子的追赠。
夺嫡之争
赵光义的皇位继承充满争议,而他的身后事,也是一出妙剧。
赵元僖去世后,赵光义与寇准决议立三皇子赵元侃为太子,这一年是公元995年,赵元侃28岁,就是以后的宋真宗。

宋真宗画像
公元997 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病逝,终年59岁。此时,早已被贬为庶人的赵元佐还活着,与太子赵元侃都是李皇后所生,但李皇后想让赵元佐继任大统,最后被“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识破。
太宗临终前宰相吕端前去探望,不见太子,便在笏板上写下“大渐”(要凉),让亲信带给太子好进宫伺候父皇。太宗去世时吕端不在现场,太监总管王继恩找到吕端说皇后召见,吕端意识到阴谋,趁机将王继恩锁在书房独自进宫见皇后。
皇后对吕端说“皇上去世,按顺理该长子赵元佐当皇帝,你说该咋办呢?”吕端回答“先帝早已立了太子辅政到今天,怎么能轻易更改!”在吕端的坚持下,皇后只好为赵元侃举行登基仪式,谨慎的吕端还把皇帝座前的垂帘掀起来看,确认是赵元侃才行跪拜,山呼万岁。

毛主席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
兄弟之情
宋真宗赵元侃继位后封赵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复封楚王,养疾不朝。赵元侃曾想去探望大哥,但被赵元佐拒绝,兄弟终身不复见。
赵元侃的四弟赵元份是宋英宗的祖父,1004年宋真宗决定亲征澶州,以赵元份为东京留守,赵元份辞让不许,宋真宗离京后京城发生严重劫狱、越狱事件,赵元份在惊吓中暴得疾,不久去世;
五弟越王赵元杰1003年暴毙,时年31岁;
六弟镇王赵元偓1018年因宫邸大火惊悸而亡,年42岁;
七弟赵元偁1014年随真宗往亳州奉祀老子途中病重,不久去世,年34岁;
八弟赵元俨(八贤王)在真宗去世后害怕临朝听政的刘皇后嫉恨,开始装疯闭门不出,1044年去世,年60岁;
宋真宗于1022年去世,年55岁;
而最艰辛的大哥赵元佐,1027年去世,享年63岁,是太宗诸子中最长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