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两口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还在地里收割谷子,捡谷穗

没有经过风雨, 很难见到彩虹 ; 没有经过苦难 ,就不知道甜蜜;没有度过漫漫的黑夜,很难体会到曙光的可贵;没有饿过肚子的,就不知道粮食的宝贵。凡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知道爱惜粮食,都知道一粒粮食的艰难和宝贵,都会把饭菜吃得精光,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光盘行动。因为粮食太宝贵了,它是人类维系生命最基本的物质。特别是农民,更能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山西省万荣县南卫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全村两面环沟,耕地中平地1010亩,坡地2000亩,自然条件不好。该村这些年来不断的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 ,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就是秋季霜降过后,种植小麦,第二年6月小麦收割后 ,再种植一茬谷子。一亩地可以纯收入一千多元。而且他们的小米已经在全国打出了名气,都知道万荣南卫的小米好吃不贵。


图为黄澄澄的谷子好像那狼尾巴。

南卫村光是谷子面积就达到了1500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在南卫村,家家种谷子,户户卖小米就是当前的现状,为了使全村的小米能够销售到全国各地,本村农民张瑞宾成立了一粒香小米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挣粮牌小米。为农民解决各种谷子种植、收割、加工、销售等问题。

南卫村的老支部书记叫张四祥,今年85岁了,老书记的老伴叫张连仙,也已经83岁了。我们就在本文中称呼张四祥为张爷爷,称呼张连仙为张奶奶。老两口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是农民,其中老二到外地打工去了,家里没有人。


图为张爷爷和张奶奶看到丰收的谷子 ,喜欢的不得了。

张爷爷的二儿子家里有五亩谷子,谷子收获的季节就只有不到一个星期,原因有三:一是谷子成熟了如果不及时收割,谷穗的谷粒就会遇到风散落一地,造成了丰产不丰收。二是当地谷子收割后,还要翻地、施肥,种小麦, 如果收割的迟了,就会影响到小麦的**播种期,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三是当地收获谷子,都是使用中型联合收割机,如果不能及时收割,就会没有机械到地里收获谷子了,所以, 当收割机到了一片地的时候,农民都要把谷子收割完的。由于张爷爷的二儿子不在家里,张爷爷、张奶奶和大儿子都到地里为二儿子收割谷子。


图为张爷爷的大儿子和母亲张奶奶在地头等待收割机收割谷子。

张爷爷出生在1935年,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旧社会长大的,因此,饱经了战乱、灾荒的苦难,深深知道粮食的不易和宝贵。在新社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张爷爷又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曾经带领全村的党员和农民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奔跑。张奶奶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非常珍惜一粒粮食。所以,当二儿子的谷子成熟后,张爷爷、张奶奶和他们的大儿子立即开上电动三轮车去地里收割老二的五亩谷子。


图为收割机正在收割张爷爷家里老二的谷子。

今年的谷子长势还不错,一粒香小米专业合作社还为全村的1500亩谷子喷施了几次硒,所以今年的谷子一亩产800斤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因为喷施了硒,碾成的小米也就是富硒小米,所以谷子成了优质谷子。


图为一粒香小米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帮助张爷爷放谷子。

到了地里 ,看到谷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张爷爷、张奶奶很高兴,就用镰刀割上几个谷穗挂到家里,一来是不忘粮食的可贵和来之不易。二来可以装饰自己的家庭。主要的目的还是时时不忘每一粒粮食都是汗水浇灌的,要珍惜一粒粮食。


图为张爷爷、张奶奶割谷穗,看到我们拍照,反而不自然了。

收割机的出现,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庄稼的收获再也不是难事,不是汗流浃背的苦事。但是收割机收获谷子的收获,由于谷子长的高低不齐,或者有人为的压倒的问题,难免会收割不干净,有极少数的谷穗会遗漏在地里头。张奶奶看到谷穗被遗漏,心痛的了不得,就不顾自己已经是83岁高龄了,弯着腰在地里捡谷穗。

图为张奶奶跟在收割机后头捡谷穗。

张奶奶在自己的二儿子的地里捡谷穗,老人的腰还算可以,就是有腿痛的毛病,不过不算是很厉害的,老人在来地里之前,就知道自己要捡谷穗,往自己的膝盖上贴了止痛的膏药。张奶奶人心细,捡谷穗捡的很细心,生怕遗漏下一穗谷子没有捡到。他不顾自己的腿有毛病,还是弯下腰,一穗一穗的捡起来放到桶里。


图为张奶奶脱掉外罩捡谷穗,因为她已经出汗了。

张奶奶和张爷爷一样,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深深知道没有粮食是要出大乱子的,因此,对粮食格外的珍惜。同时,张爷爷当了多年的村支部书记,一心为村民办好事的情怀影响了张奶奶。看到乡亲们的谷子都收割了,但是地里仍然有散落的谷穗。在捡完自己地里谷穗后,张奶奶就不顾腿痛,又帮助乡亲们在地里捡谷穗。

看到张奶奶捡谷穗的样子,不禁使人肃然起敬。


图为张奶奶帮助邻居和相邻捡谷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