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村: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
核心提示
机密村,盘县南部民主镇的一个小山村,初听到这个村的名字,让我们想到这个村应该有不少秘密吧,不然怎么会叫机密村呢?我们不禁浮想连翩,山村是不是和战争有关?但到了村子,我们发现,先前的猜想全错了。
“机密”原来是“鸡米”
民主镇党政办工作人员李荣海带路,我们驱车前往机密村,路不太好,不是油路,是砂石路。李荣海就是民主镇人,对民主这个地方感情颇深。
闲聊中,很快就到了村委会的活动室,村主任何元国正等着我们,寒喧过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机密村有什么秘密?”何元国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找一个老同志和你们聊一聊!”
何明仁,71岁,退休老师,在机密村小学教了28年书,祖辈都生活在这个地方。
“机密以前叫鸡米,说起鸡米还有一段故事呢。”
鸡米本是旱坝子,长年没有河水,水沟边有点小田都要靠望天水,只能栽麻稻、小黑稻。鸡米首先住安、牛、谢姓彝族人,当时没有什么地名,归老营盘的土司陇氏统领,为了和土司搞好关系,周边居住的彝人逢年过节都会带点礼物去凑凑热闹,表表心意,有点大小事希望得到土司关照。当地大家族安氏在水沟边造出了几丘水田,种出了稻谷。此后每年安氏上贡陇氏的礼物都是一只公鸡、一斗白米。有一年,大年初三,安氏照常背起一斗米,拎起一只红毛旺公鸡,去给陇氏拜年,走至半路,刚上完坡,想歇口气抽袋烟,于是就放下背箩,把手里的鸡也放在地上,不料手刚从怀包掏出烟盒,放在地上的鸡挣脱扎脚绳子跑了,安氏在树林里折腾了半个时辰,才把鸡抓住。
这时土司家饭菜已准备好,只等土司下令开饭,因想吃安氏送来的大米,土司下令等着。因盼米心切,过一会就问:“鸡米安家来了没有?”正在此时安氏已赶到大门口,下人忙告土司官说:“老爷,鸡米到了,请老爷下令开饭。”在座的人听得清清楚楚,认为安氏是住“鸡米”,就这样,土司的半截话成了后来“鸡米”地名。
解放后,1951年土改时,当时的生产队长觉得鸡米太俗气,就取其谐音改为机密,1958年大跃进时,机密又变成了红光公社,直到1990年又改回机密,但当地不少人现在仍称鸡米。嫁到机密村的云南曲靖人冯采仙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被骗来的,当时听介绍的人说,鸡米,鸡米,鸡吃白米,人吃红米。当时就想那地方肯定富有,鸡都吃米,没想到鸡米并不算富,也没看到鸡吃白米。
一个洞一个美丽的传说
机密洞很多,有大洞、小洞、赖子洞、马洞、凉风洞、猴子洞,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洞,如熊洞、豪猪洞、野猫洞等,最出名的是鸡米大洞。
鸡米大洞,高约150米,宽100米左右,拱形敞口,内分两层。清末年间,当地人修洞防匪患,将下层洞砌石墙隔为内外两个空间,两堵墙都砌得比较坚固,各层都有门出入,门是圆木穿制,比较扎实,要想破入也要费很大劲。当地人把值钱的东西,衣物、粮食之类,搬到洞里保管,找专人守护,若逢兵荒马乱之时连人都往洞里躲避。上洞中部有一石盆,盆内经常有水,水是从洞顶滴下的,夏秋季会满,约一担之量,冬春之季就滴不满,一天只有一桶之多,人住在里面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但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当地人熬硝破坏,洞内粮仓和门现已不存在,现在洞内乱石成堆,成了禽兽栖息之地。
距大洞300米还有一小洞称为鸡米小洞,传说此洞以前曾住着一巨大蟒蛇,时有吞吃人畜之事发生,当地人不敢在洞口周围放牲口或砍柴割草。后有一外地人经过机密,听说此事,就出了个主意,买一匹小驴子,驮上两袋火药,点燃引火线,将驴赶往洞门前,蟒吞驴后爆炸,蟒蛇粉身碎骨,自此以后洞前一片才成为庄稼地。
当地还有一熊洞,据说两百多年前,两只熊住在洞里,夜间经常到寨子里偷食东西。住在附近的安家煮酒角(玉米)烤酒,因酒角通过酒药发酵后,香甜可口,熊嗅到气味,寻来偷吃。安家发觉此事后,设下埋伏,等熊来偷吃酒角时,从后面朝熊屁股用力杀了一刀,熊嚎叫而逃,不久后有人发觉老厂冲(小地名)死了一只黑毛雌熊,屁股已生蛆了。另一只公熊死得更冤枉,熊洞对面有一片松林,村民经常到树林里砍柴,若树干稍大,就劈开缝后加楔子。不知是谁砍柴,丢下一劈开松树,缝里加楔还未拔出,公熊在树林玩耍时骑到树缝里,抱着楔子,使劲摇,楔子一松,树缝合拢,将它夹住动弹不得,饥饿加疼痛,最终至死。
……
机密村每一个洞都有一个传说。为了把这些传说传下去,何明仁老人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成册。
机密的今天和明天
听完机密村过去的故事,把我们从以前拉回了现在,现在的机密村虽然还是一派小山村的模样,但这个785户,2401人的山村正在发生着蜕变。
由于机密村一直种植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村民并不算富裕。近年来,看到其他地方先后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机密村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外出打工,最多的时候全村800多劳动力就有近600人外出打工,由于外出打工的人太多,很多土地荒芜,村里出现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了当地的社会问题。
为了让全村富裕起来,村里趁着全市大力实施“3155”工程之际,开展油茶、中药材、茶叶等种植。并力争形成规模做成产业,目前,全村种植油茶3021亩、茶叶4000亩、核桃1000亩、中药材500亩。
每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群敢于拼搏创新的人。
村主任何元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一心想在村里打造出一个中药材基地,去年种植牡丹(中药牡丹皮的主要材料)失败后,今年他又开始种植射干,看着长势不错的射干,何元国想成功后就进行推广,趁着“三变”的东风,把村民带上富裕路。
村民何波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前几年养鸡仔挣了不少钱,没过两年他就开始不“安分”,一会从河南引进了每个梨能长到2-3斤的梨树,一会又养猪,还跑去搞建筑,最近他又在自家的屋背后试种起了澳洲红枫树。何波说,这是一种观赏性很高的植物,如果成功了市场前景很看好,经济价值也很可观。
正是有了何元国、何波这些致富带头人,现在的机密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富裕。不少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到了村里创业、就业,村里随处可以看到二层楼的农家小楼。今年该村人纯收预计将达8385元,2016年人均纯收预计达9894元。
对于机密村的明天,何元国说,在土地上做文章,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才是出路。目前,机密村有很多人都在尝试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后就扩大规模,然后带着村民一起干,让村民逐步走向富裕。(六盘水日报记者 陈屏 胡国琴)
来源:乌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