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米丫子掰不掰?多余的棒子摘不摘?分享我的家乡怎么管理
你好!清影说农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热点话题的解答。
首先,玉米丫子掰不掰?
废话少说,直接进入主题。只要是地道的庄稼人都会发现:勤快的人家,一旦发现地里长出的玉米丫子都会选择立刻掰掉! 而懒散的人家会熟视无睹,任其自生自灭。
因为,玉米丫子就像人的脚一样,生出6个脚指头,很多人为了美观会选择去医院做手术取掉;而有些人却不太在意,让其自然存在,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既然生长了玉米丫子,在一部分人的意识里,处于可有可无。
不过,玉米丫子生在主杆处,多少还是会影响主杆的生长环境,争夺主杆所需的营养。在我的家乡,大多数人都会掰掉。以免影响玉米以后的生长过程。所以说:对事对人,因人而异,各有各的态度。
但是,归根结底,根据经验老道的农民观察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科学的辩证,玉米丫子还是掰掉为好!

以上图片,今天早上专门去玉米地边拍摄的玉米丫子掰掉的状况
其次,多余的棒子摘不摘?
在我的家乡,庄稼人对于多余的棒子正常情况下都不会选择摘掉!
因为,一株玉米主杆上面基本都是结出一个棒子;少数会出现2个棒子;至于结出3个棒子的情况,一亩大小的玉米地也没有20-30个。所以,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生活在天水地区的人们,很少见到庄稼人摘掉多余的棒子!
因此,如果是一个整天和农作物打交道的庄稼汉,看到这个提问,不由得暗自偷笑! 毛毛雨!小儿科的问题,轻而易举可得到满分。
那么,如果一株玉米主秆上面,能够结出2个,或者3个棒子岂不是更好!至于玉米主杆结出的棒子,都会依次开始结果。最早生长出来的主棒子,将来成熟之后,肯定颗粒饱满,后面结出的棒子,在颗粒饱满程度上次于主棒子。这个的必然的规律,毋庸置疑。

今天早上专程去玉米地里拍的图片,靠近镜头的玉米主杆结出2个棒子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的西北地区种植玉米在管理过程中的大致情况。因为,全国各地地域环境不同,农作物种植管理上,也有差别。这里只能分享我所熟悉的种植场景。
最近每天在早市上看到煮玉米棒子的摊位跟前,食客们络绎不绝,生意红火。但是,当地的玉米都还没有成熟,都是从其他地区运输到秦安的。请问,路过的农民兄弟姐妹们,你的家乡玉米棒子成熟了吗?可以煮着吃了吗?

玉米地图片拍摄来自宝兰高铁沿线的秦安县安家河湾
小时候种植玉米都不会覆膜。如今种植玉米,如果不覆膜就生长不成一个优质的玉米棒子!所以,作为庄稼人,还是很纠结,很疑问!
因为,覆膜之后将来的塑料膜都是白色污染!还有加重种植环节的财力物力人力!请问路过农民兄弟姐妹们,是不是存在着和我一样的忧虑?
就此打住。回答完毕。欢迎过路的亲们留言区交流,发表不同观点!
清影说农图文原创/于2020年6月23日下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