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应该避开哪些高升糖食物?

餐后血糖波动,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即升糖指数(GI值)。对于糖友来说,GI值既重要,又“鸡肋”。

GI值重要方向:单个食物对比时,可以很直观的反应出血糖的波动大小、峰值,例如2两燕麦米饭,要比2两白米饭的血糖波动小很多。

GI值鸡肋方面,升糖指数是建立在50g净碳水的基础之上,例如胡萝卜升糖指数72,比大部分食物都要高,但净碳水不足6g,想要吃够50g净碳水的胡萝卜,需要吃800g左右,快2斤的胡萝卜了。现实里,胡萝卜更多的是配菜,吃不了多少,因此比较鸡肋。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也需要看血糖负荷(GL值)?

GL值考虑到了一份食物中实际含有净碳水总量对血糖的影响,相对于GI值,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客观。

但GL值落地到现实也存在较大局限,例如我一餐吃了白米饭、蔬菜、肉类等。这种混合进食模式,可直接影响黑米饭的血糖负荷,不同进食顺序,以及蔬菜、肉类的摄入量多少对餐后血糖波动也至关重要。

因此,在正常的主食+配菜的饮食结构下,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都不能作为控糖的金标准。

那么,糖尿病人,应该避开哪些高升糖食物?

这里提供2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1. 不单独进食高碳水食物,以及高升糖食物。

2. 不吃升糖且营养密度低的食物,混合进食也不推荐。


不单独进食高碳水食物、高升糖食物

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例如一个甜玉米、一个红薯等,虽然不是高升糖食物,但对于代谢紊乱的糖友来说,一样会快速引起血糖升高。

糖友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升糖指数是以代谢正常人群为基准的,但糖尿病人,胰岛素敏感性大大下降,单独进食高碳水食物,很有可能引起血糖飙升。

除了单独食物之外,正常主食+配菜,如杂粮米饭+土豆丝、杂粮面包+炒藕片,这些都是碳水+碳水,吃了更易升高血糖。

高升糖食物方面:

吃起来糯叽叽的,大多属于高升糖食物。如糯米糕、粽子、汤圆、年糕、青团、糍粑等。除此之外,小米粥、糯玉米等也是高升糖食物

对于大众糖友来说,以任何糯米为原料制作的食品,能避则避,尽量不吃。

虽然精制米面这类的主食也是高升糖食物,但相对于糯米类食物太大众化了,很难做到不吃,除非执行低碳生酮饮食。

因此,尝试一些办法,来减少米面类主食带来的血糖波动。

列举几点,仅供参考:

1、白米加点杂豆和杂粮

如鹰嘴豆、燕麦米和白米混合煮饭,相对于白米饭更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杂豆和杂粮多泡一段时间,去除一些抗营养因子,也易煮熟。

2、每餐都搭配4件套

杂粮主食,搭配蛋白质、脂肪和非淀粉蔬菜一起进食。

高蛋白食物:鱼虾肉蛋

高脂肪食物:橄榄油、山茶油、牛油果、坚果等

非淀粉蔬菜:西兰花、卷心菜、杏鲍菇、青笋等

一个餐盘化分为4等分,主食占比1/4,蛋白质和脂肪占比1/4、蔬菜占比1/2。


不吃升糖且营养密度低的食物

我们吃食物,本质是获取热量与营养,以及传递信号。由于糖代谢紊乱,糖友需要更多的微量营养,如维生素B族、矿物质镁、铬、锌、鱼油、多酚等。

微量营养素持续摄入不足,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胰岛素抵抗,加重慢性炎症。代表食物包括一切含有白砂糖的深加工食品,如蜜饯、辣条、巧克力威化、薯片、甜甜圈、碳酸饮料等。

还包括浓缩果汁、鲜榨果汁、风味乳制品、含酒精饮品等。

上述食物,有些其实对血糖影响不太大,但营养密度过低,已不再适合糖友日常加餐了。


两餐之间出现饥饿感,可以选择鸡蛋、纯黑巧克力、牛肉干、牛油果、坚果、无糖酸奶、圣女果、蓝莓、水果黄瓜等不易升糖的食物。


写在最后

糖尿病人,应该避开哪些高升糖食物?

不单独吃高碳水食物:玉米、红薯、杂粮饼干、杂粮面包等

不吃高升糖食物:糯米糕、粽子、汤圆、年糕、青团、糍粑、小米粥、糯玉米等

不吃升糖且营养密度低的食物:蜜饯、辣条、威化、薯片、甜甜圈、碳酸饮料、浓缩果汁、鲜榨果汁、风味乳制品、含酒精饮品等。

每一餐最好保证食物多样化,低升糖碳水+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多种蔬菜的组合。


关注小禾,每天分享不一样的营养小知识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