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饲料能量的办法有哪些,油加多了会不会引起腹泻呢??
这里是鸡场营养师,以营养角度解决现场问题,我们最专业,我们独具优势。
能量作为与蛋白质并重的两大类营养之一,在一线生产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降本增效这个话题似乎更是和能量不沾边。
蛋白质够不够用,现场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我们通过单个蛋重和平均蛋重做出判断,只要这两个指标符合品种要求就可以理解为蛋白质够用。
而对蛋禽而言,产蛋性能的发挥和能不能维持足够满意的高峰高度和长度,主要取决两个方向的工作,第一就是体能储备,第二就是生殖系统的健康程度。
体能储备不足或逐渐下降,会导致体重增速不理想甚至下降,继而导致产能也随之下降,所以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体重和体能储备对产蛋性能特别关键,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工作就是如何提高饲料能量和能量利用率,并维持体能储备。
我们平时提到的蛋白能量比,放在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当下,其准确性正在发生着变化,我把它成为“比较科学的伪概念”,说它科学,是因为某些数据的确定确实离不开它,说它是伪概念,因为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正在改变着这些计算出来的数据,如果依然依照老习惯对待新问题就会出错误。
看似一样的饲料配方,其对鸡群提供的营养并不相同,营养的不同,不仅包括能量也包括蛋白氨基酸的实际利用率问题,比如计算值为2700大卡的饲料,会因为玉米品质的不好导致能量值偏低,也会应为我们使用了酶制剂提高了实际的能量值,所以如何要学会根据现场结果确定能蛋比。今天先聊聊饲料能量尤为关键。
提高饲料能量的办法常见这样几个方面,我们一一分析:
1,玉米品质
2,玉米淀粉的消化吸收率
3,油脂的添加量和消化吸收率
4,饲料内抗营养因子的多少
5,肝肠健康
一,玉米品质,
玉米品质的关注点有好几方面,比如品种,籽粒饱满程度,水分,霉菌和毒素的控制等。
1.水分、容重对营养素的影响
①随着玉米水分增多,粗蛋白含量和代谢能降低。
②随着玉米水分增多,容重降低。容重降低进而使淀粉、粗蛋白含量和代谢能降低。
玉米国家标准以容重为定等指标:一级玉米容重≥720g/L。
2.脂肪酸值反映玉米的新鲜度
玉米新鲜度可以通过望、闻、尝、切的感官检验来判断
3.不完善粒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虫蚀粒降低淀粉含量,严重影响玉米的营养素,比如代谢能;热损粒影响玉米的蛋白利用率;破损粒失去种皮保护,营养物质氧化,霉菌损害。
4.霉菌毒素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大量产生时,会对鸡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永久性伤害,降低生产效益。不同毒素放在一起时,其毒性叠加,严重降低生产效益,因此,不能忽视任何一种毒素。
5.品种、产地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美国335能量就偏低。
6.如何把控玉米质量
①水分4-10月≤14.5%;11-次年3月≤15%
②容重在690-700g/L以上
③黄曲霉菌毒素≤30ppb,可用生霉率评估。
④选用两年内的陈玉米(禽用),杜绝3年以上的陈化粮
⑤不完善粒≤8%,这部分籽粒营养低,危害大,谨慎需用。
二,玉米淀粉的消化吸收率
淀粉是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也是动物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占畜禽生产成本的50%以上,是蛋鸡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投入之一。
研究发现,淀粉因来源、组成和结构不同,在动物和人体内的消化速度和主要消化部位存在差异,并影响肠道微生物代谢、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胴体组成。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基单元通过糖苷键结合成的高分子多糖,主要由线性结构的直链淀粉和分支结构的支链淀粉构成。
其中,支链淀粉能被单胃动物胃肠道中α-淀粉酶快速降解,从而具有改善生长性能和诱导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水平的作用;而直链淀粉不能被小肠α-淀粉酶降解或降解很慢。
通常情况下,淀粉同时含有直链和支链2种类型,新玉米里面的直链淀粉比例往往会更高一些。
研究发现饲喂蜡质玉米(100%支链淀粉)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均高于饲喂普通玉米(75%支链淀粉、25%直链淀粉)。
随着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蛋鸡对饲粮总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饲粮中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营养物质的消化性能越差。
实践证明,通过添加“低温淀粉酶”改善直链淀粉的消化吸收率,哪怕只提高2-3%,对于改善饲料能量的帮助非常有益。
三,油脂的添加量和消化吸收率
1、对于高能量或者高油脂饲料,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得了脂肪肝是不是能量太高了?
只要一看到脂肪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饲料能量高了,其实在实际生产中,能够满足鸡群能量需要的不多,特别是300日龄之前,更别说能量超标了,那为什么能量不足还会有脂肪肝呢?
1、霉菌毒素等导致肝脏功能差,内源性乳化剂胆汁酸不足,不能很好地把脂肪代谢掉,造成脂肪沉积在肝脏中。
2、豆油中掺入有含大量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或。加上豆油中的磷脂缺乏,导致脂肪代谢或转运能力不足,动物油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更科学的办法才可以,因为机体储备的体脂必须能够调用才可以。
3、饲料中添加的胆碱、甜菜碱、脂肪酶、B族维生素等与脂肪代谢、转运的营养因子不足。
根据现场数据,多种脂肪酸组成并且有适量磷脂参与的复合型产品,才能为机能提高最合适的脂肪酸营养和能量供应,豆油不是**的饲用油脂,更不是唯一的选择。
四,饲料内抗营养因子的多少
单胃动物自身缺乏有效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酶,不能直接利用饲料中的粗纤维物质来提供能量。
这些抗营养因子对饲料营养和机体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解决它们,也是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和提高饲料能量的最直接的办法。
我们熟悉的豆粕中含有22.7%左右的半纤维素,这是一类非常令人讨厌的非淀粉多糖,其中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
对于如何解决抗营养因子,使用酶制剂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靠谱吗?成为很多养殖场的疑惑之处,其实明白了上面那些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它是不是靠谱了。
很多时候不是技术不科学,也不是技术不靠谱,更多的不满意是因为选择的产品不靠谱导致的。
尤其这两年,随着视频直播的兴起,它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好的产品带给了养殖场,直播带货大搞低价促销,低质量产品冲击了实打实的高效产品。
很多地方已经不是产品质量赢天下,而变成了口才赢天下,天天促销赢天下,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趋势。
论企业的长久发展,无论是养殖企业发展还是生产企业发展,高质量产品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些依靠忽悠和低价促销最终也成不了大事。
对于解决抗营养因子我们专门推出了益能宝产品,“益能宝”优选β-甘露聚糖酶,复配纤维素酶、低温-淀粉酶、代谢酶等,一吨饲料添加500克,提高的能量与15-20斤豆油相当。除了能提高能量以外,还能减少肠道炎性反应改善肠道健康,最近即将上市的益能宝PLUS,更是做了超越,里面加了低温淀粉酶,和大比例的复合蛋白酶,对能量利用率和蛋白利用率我们有些明显提升。

五,肝肠健康:
这个观点最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是养殖场采取措措施的地方,想要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所在。
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投资最少,回报最好。
对于肝肠健康,我们多次提到的冠山红3+1方案就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分析和建议,首先控制好原料质量,减少毒素来源,管控好吃和喝,减少病从口入的源头问题。
通过使用毒素吸附解毒剂,有益菌,精油,丁酸来共同维护好肝肠健。
六、我们依据什么去调整饲料能量水平?
用于生产的能量到底需要多少,我们可以用公式粗略计算,饲料提供的能量也可以用软件进行计算,但是它们都是一个计算值,都不是准确数据,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能量表现。
能量决定采食量,这句话在蛋鸡养殖圈传播甚广,也被普遍认可和接受,可是经常有养殖场反应豆油加了不少,采食量也没见少,是不是这句话不对呢?
能量决定采食量的前提是标准舍温度和符合质量标准的玉米。一旦玉米能量值低或者舍温低,即使添加了油脂等能量物质鸡群的采食量也会偏大。
前者添加的油脂用于弥补玉米能量值的不足,后者则是低舍温导致维持能耗过高。
这两种情况的鸡群一旦撤掉豆油,又不增加饲料喂食量,10-15天左右会看到蛋形指数的变化,如若不即使调整就会面临产蛋率下降。
还有一种情况是前期鸡群偏瘦,增加饲料能量水平后,短期内并不会表现采食量下降。
那么新问题来了,我们依据什么判断饲料能量平够不够,又该如何调整饲料能量呢?
在现场,我们可以利用蛋形指数软件,每个月鸡做1-2次蛋形指数测量,是让鸡保持健康,高产的**武器。

鸡群逐渐偏瘦对产蛋性能的营养最为直接,逐渐偏瘦是这样一个过程:
1,突然的能量需求增多或者饲料能量不足,都会动用体能储备(体脂)来满足额外支出和生产需要。
2,第二步,就会影响正常的肝糖原储备,到了这一步就不足以对抗突发的强应激了。春节期间产蛋率大幅下降的鸡群基本就是处于这个阶段,而遭受了放鞭炮的强应激。
3,继续瘦下去,蛋重降低,然后出现产蛋率大幅跳水,有时候表面并不能看出症状,突发产蛋率跳水。
蛋形指数测量的方法:
上午10点钟左右,鸡舍以中间过道并离开门口5米以上的区域,选择30枚鸡蛋,测量横轴和竖轴,其比值即为蛋形指数。
冬季门口和两侧的鸡相比中间更有偏瘦,因为门口和两侧温度会略低一点点,温度低需要的能量就更多一些,而吃到的营养却一样多,鸡就会动用体能储备满足各项需要。
测量中间部分,更有指导意义,如果数据显示中间还偏瘦呢,那么两侧则会更瘦一些。
除了蛋形指数,还没有其它办法直接判断这批鸡的具体状态,也无法了解到饲料营养、管理措施是不是和鸡群最为匹配。
想通过蛋重指数了解鸡群到底需不需要调整营养,可以和鸡场营养师联系。
总结:提高能量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首先做好原料质量的把控,另外就是科学使用一些功能性产品,提高机体消化吸收能力和饲料消化吸收率。
从机体健康和添加成本综合衡量,益能宝+豆油+适当磷脂是科学合理的饲料能量组合(或者益能宝+含有磷脂的混合油+科学使用淀粉酶,或者益能宝升级版+含有磷脂的复合油脂)。
1,豆油或者混合油能提供亚油酸等脂肪酸和能量,还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降低饲料粉尘等作用。
2,磷脂的添加是为了弥补常规饲料磷脂不足的营养缺陷,磷脂可以纠正体脂平衡,保肝护肝,提高脂肪的消化吸收转运,防治脂肪肝。
3,益能宝的主要功能是降解饲料抗营养因子,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每吨饲料添加500克提高的能量相当于15斤豆油,豆皮多的饲料会有更明显的作用。
饲料能量水平合理的鸡群料蛋比、产蛋高峰持续时间和抗病力都会非常优秀,饲料能量水平合理的鸡群脂肪肝的烦恼也大大减少。想要降本增效,必须调整好饲料能量水平,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能量组合。


聊完上面的话题,我觉得有必要聊一聊很多养殖场担心的事,那就是加那么多油,会不会腹泻?
鹌鹑和肉鸡都需要高能高蛋白饲料,前者是因为个头小采食量低不得不提高营养浓度,后者也是为了更好的发育。
日粮中油脂的增加会对它们的肠道造成应激,出现营养性腹泻,我们称之为脂肪泻。
脂肪性腹泻产生后会很快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细菌性腹泻。
这种腹泻在刚发生时,并非是由肠道细菌失调引起的,故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摄取的脂肪类物质增加对肠道造成应激。
说白了就是短期内饲料中脂肪的大比例增加,超过了机体自身分解吸收的能力,为了缓解肠道应激,机体只能将多余的脂肪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请注意看:
1、机体摄取的脂肪,会刺激胆汁分泌到小肠内。
2、胆汁内的胆汁酸会让脂肪乳化,溶解于小肠当中。
3、胆汁酸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胰腺分泌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细小分子。
4、胆汁酸与脂类物质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
5、在胆汁酸的协助下将分解产物运送至小肠壁细胞进行吸收。
大量摄入的脂肪进入肠道后,机体短时间内不能快速有效的分泌出足够量的胆汁,胆汁中的胆汁酸不足以刺激胰腺分泌足够的胰脂肪酶,造成多余的脂肪物质一过性代谢,引起肠道应激产生腹泻,进而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腹泻加重。
总体来说就是机体摄入大量脂肪物质后体内胆汁分泌不足,胰脂肪酶分泌不足造成,不能充分有效的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转化吸收。
针对上述情况和发病机理,通过调节胆汁和胰脂肪酶的分泌可以解决肉鸡换料产生的腹泻问题。
胆汁酸—从胆汁中分离提纯的一种纯净的多组分化合物,可以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乳化、消化、转运、吸收,提高能量利用率;
并刺激胰腺产生胰脂肪酶原,并在小肠内激活形成胰脂肪酶,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酸还具有降解毒素、内毒素,解毒排毒、保肝利胆护肠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