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只鸟儿德阳过冬 今年它们有伙食费啦!

“妈妈,红嘴鸥好乖,都不怕人!”16日下午,慵懒的阳光下,4岁小女孩乐乐和妈妈在德阳旌湖边给红嘴鸥喂食,“咔擦”一名摄影爱好者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和谐瞬间。

近年来,到“重装之都”德阳过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德阳市观鸟协会初步统计,有260多种野生鸟类聚集,在旌湖栖息的鸟儿最多时候超过万只,黑鹳、中华秋沙鸭、红胸黑雁等濒危鸟类以及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等也在这里亮相。

“随着鸟儿增多,现有的食物就会出现短缺。”德阳观鸟协会副会长李涛表示。15日,来自德阳林业局消息,为了不让过冬候鸟饿肚子,德阳相关方面拿出了4万元用于解决冬季候鸟鸟食问题。

人鸟同乐 260多种野生鸟类聚集德阳

今天德阳天气晴好,旌湖岷江路大桥与珠江桥之间,成了红嘴鸥的聚集地。在德阳五中附近观景台处,不少市民前来为这些“客人”投喂食物。远道而来的红嘴鸥们,对此并不陌生,面对热情的市民们,它们也相当领情,不断从水面跃起,争相进食。专程拿着自制馒头前来投喂红嘴鸥的市民刘女士一脸兴奋,“鸟儿给这个工业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我们市民也带来了乐趣,我孙儿最喜欢这些红嘴鸥了,我们这次专门带了自家做的馒头来喂它们。”

看着这些飞舞的精灵,往来散步的市民有大多停下脚步,靠在栏杆上欣赏这些冬天的访客。在旌湖岸边,观鸟爱好者们已经架设起相机和望远镜,捕捉候鸟翻飞的各种瞬间。

“目前,德阳本地的铁杆观鸟爱好者已经有十多个人。”李涛透露,他们中的不少人,会在整个冬天里都把镜头对准来德阳越冬的鸟儿。

一名观鸟人士回忆,候鸟越冬并不是德阳一直有的景象,印象中,旌湖里出现候鸟,大概是在十年前。旌湖的前身,是沱江上游的绵远河。1991年,位于城区的岷江路闸桥落闸蓄水,绵远河德阳城区段随后改名为旌湖;2001年起,德阳开始对旌湖整治,2004年,德阳又启动城市森林工程建设,旌湖两岸由此打造起城市绿色森林长廊,旌湖逐渐成为了观鸟圣地。

“鸟儿是环境最好的评判者。”德阳观鸟协会会长李小刚认为,绵延十六公里的旌湖逐渐形成湿地系统,是逐年引来更多候鸟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选择到德阳过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据德阳市观鸟协会初步统计,从初冬到春季,德阳聚集了包括留鸟、冬候鸟和旅鸟在内的260多种野生鸟类,其中仅仅在旌湖越冬的野生鸟类有60余种,其中光鸥类就有近10种,野鸭子有23种,2011年01月,红胸黑雁在广汉鸭子河出现,2012年11月,火烈鸟又在广汉鸭子河亮相,2014年10月,观鸟爱好者在德阳旌湖发现黑鹳、2015年3月,爱好者又在旌湖发现中华秋沙鸭,此外,极危鸟类青头潜鸭也曾现身德阳。这些都是全球濒危或国内罕见鸟类。

“光是去年冬天,我统计过的外地鸟友就有一千多名,其中不少成都、绵阳的鸟友更是往返德阳二十多次。”李涛介绍,近年更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爱鸟者慕名而来,其中甚至包括国际知名电视主持人和野生动物探险家,曾摘取国际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的奈杰尔·马文(Nigel Marven)。

爱鸟护鸟 德阳今冬首次安排冬季鸟食经费

“鸟儿越来越多,现有的食物可能出现短缺。”李涛表示,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都有3万多只候鸟飞临旌湖过冬,数量最多的时候有一天有上万只鸟儿。

15日,来自德阳市林业局消息,为解决德阳冬季候鸟食物短缺的问题,德阳相关部门日前下拨4万元用于购买冬季候鸟鸟食,帮助候鸟过冬。

据了解,该4万元款项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下拨至德阳市观鸟爱鸟志愿者协会,再由协会根据不同鸟类对食物的偏好,采购不同的鸟食。“比如说,有的候鸟爱吃谷物,大雁和野鸭喜欢吃玉米,红嘴鸥喜欢吃专门的鸥粮,当然,还有大部分鸟儿都爱吃鱼类”。李涛介绍,目前,协会已经开始准备玉米、鸥粮、泥鳅等不同种类的食物,满足不同鸟类的觅食需求。

除了以经费形式解决候鸟食物问题外,记者还从德阳市政府部门了解到,德阳正规划将以旌湖为主轴,辐射东山、东湖山、葳螺山、戚家堰等丘陵绿地和诸多城市广场,“打造一个适合鸟儿栖息生活的大环境”。

据了解,11月3日,14个扎好的竹排被一一放进德阳市区的旌湖,这是爱鸟人士为今冬来德阳过冬的候鸟打造的“栖息地”。“近几年,候鸟越来越多,现有的竹排已经有些‘打挤’。”据李涛介绍,此前每年协会会员都会自发募捐上万元钱作为鸟食经费,购买鸟食给这些远方“客人”,而这些竹排,就是主要的投食点,协会的志愿者会定期去给鸟儿们投食。

曾可嘉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