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蜘蛛发生趋势预测预报

玉米红蜘蛛主要危害玉米、黍子、豆类、花生、瓜类、向日葵、茄子等,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当成螨、若螨聚集在玉米植株叶背处开始吸取叶片汁液,能够在叶背面和正面都看到针尖大小的红点,且其能够不断移动,最终造成整个叶片不断失绿、变黄、干枯。同时,在叶片表面上覆盖有不同大小的絮状物、网状物,导致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造成玉米出现早衰、倒伏、干枯,田地病害,严重时甚至出现绝收。

一、发生情况

受 6 月天气干旱,气温不稳定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朔州市玉米红蜘蛛危害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主要发生区域为朔城区、怀仁市、应县、山阴县等县(市、区)。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植保科于6月26——30日在朔城区神头镇、小平易乡,山阴县农牧场三分场,应县镇子梁乡、南河种乡,怀仁市毛皂镇等调查发现:红蜘蛛已经开始上株 3—4 片叶,一般发生田块玉米百株螨量为 500-800 头,严重发生地玉米百株螨量高达 2万头以上,底部叶片开始结网失绿、干枯,如果继续向上转移,将会影响到玉米光合作用及养分和水分的传输和吸收。

二、综合因素

(一)气象因素

今年 6 月份以来,气温逐渐上升,下旬全市平均气温24.0℃,较常年同期(21.2°C)偏高2.8℃。各县旬平均气温21.2~26.1℃,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2.1~3.7℃。旬极端最高气温介于31.3 (平鲁)~35.5℃(怀仁),出现在30日;旬极端最低气温介于7.7(右玉县)~15.6℃(应县),出现在2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8毫米,比常年同期(24.4毫米)偏少近8成,各区县降水量介于2.9(山阴)~8.5毫米(平鲁),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7~9成,局部地区出现旱情。持续高温干旱为红蜘蛛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生态因素

冬春季大面积玉米茎秆、玉米茬未能及时焚烧或离田集中处理,为红蜘蛛提供了适宜越冬场所,造成虫源基数逐年富集。

(三)虫源基数

红蜘蛛主要进行孤雌生殖,繁殖代数多,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昼伏夜出,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繁殖率高,世代重叠发生,在我市危害一般发生 8-12 代。

三、防治策略

红蜘蛛因其体形较小(0.1—0.5mm),不易被人们发现,容易错过**防治期,一旦发现危害就略嫌为时已晚,实践证明,采用“查”“摸”“摘”“打”方法进行防治比较理想。

查:经常查看历年红蜘蛛常发地块玉米底部 2—3 片背面,并抽查其他寄主上的虫量。

摸:发现叶背出现黄白斑点或红斑点,立即摸去叶背的虫子。

摘:轻轻摘除有红蜘蛛的叶片,集中烧毁。

打:即打药。发现一株打一圈,发现一点打一片,彻底消灭,防止其扩散。

四、防治措施

为了实现虫口夺粮,确保全市玉米生产安全,请各县(市、区)务必适时掌握玉米红蜘蛛发生动态,加强监测预警,积极组织并开展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工作。

化学农药: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15%哒螨

灵乳油 2000 倍液。另外,阿维·螺螨酯,阿维·哒螨灵,高氯·甲维盐等复配剂均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苦参碱、茚楝素等。

来源:朔州农业农村发布

编辑:麻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