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80后,儿时最浓记忆:玉米还能这样吃,你吃过吗?
这两天,看到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是把水稻、小麦、玉米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目录,这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
水稻、小麦我们天天吃,而玉米平常吃的相对较少,这篇报道突然让我又想起了家乡的玉米,玉米不仅仅是粮食那么简单,它还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与乐趣。

现在又正是家乡玉米丰收的季节,在鄂西北地区,我们方言把玉米称之为苞谷。苞谷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小时候,跟随父母在坡地上种苞谷,先用犁把坡地土壤翻松,再用锄头把坡地一拢一拢码好,拢与拢之间留一条沟,一是为了排水、通行,二是为了给后期苞谷苗长大后留足生长空间。父母犁地拢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拢上刨开一个小窝,把苞谷种子一粒一粒的放进小窝里,再用土盖上。

小时候农场条件差,一年四季根本没有零食的概念,也从来没买过什么零食吃。而苞谷,却是我们自制零食的最好材料。所以每年一到放暑假的季节,也是我们频繁跑向苞谷地的季节。等到苞谷穗快要长成熟,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掰几个拿回家,太嫩的就整个放在锅里煮了吃,稍微熟透的就放在柴火灶里直接烧烤。烧好的苞谷金黄泛黑,有时候没烧好,全都烧糊了,但我们仍然啃的不亦乐乎,并安慰自己说,“吃糊的捡钱”。舍不得吃完的烧苞谷,我们小心翼翼的一粒一粒剥下来,放在口袋里,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时再拿出来吃,因为这是我们最好的零食了。

等到地里的苞谷全都熟透了,我们又要去地里帮父母掰苞谷了,这时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零食-苞谷杆!苞谷杆跟甘蔗长的很像,我们就挑地里最肥沃地方的苞谷杆,砍下几根最绿的杆子,用嘴直接啃掉外面坚硬的皮,像嚼甘蔗一样去嚼苞谷杆,对于物质匮乏年代的我们来说,那苞谷杆的味道跟甘蔗差不了太多,也很甜。
苞谷掰完挑回家后,撕苞谷叶子、晒苞谷棒子、剥玉米也是我们小孩的任务。那时候剥玉米机还是很少见的,几千斤苞谷,都得靠我们人工慢慢用手去剥。虽然很辛苦,但那段时间也是我们美食最多的季节,烧苞谷、煮苞谷、炒苞谷花儿等。

到了秋冬季节,把苞谷打成粉,最美味的早餐便是搅苞谷碜儿,一碗金黄的苞谷碜儿,配上些酸菜,那是我们多年来最难忘记的家的味道。还有锅底那层焦黄的玉米锅巴,也是我们最好的下午茶!
苞谷可以说浑身是宝,苞谷可以当粮食零食,苞谷杆、苞谷叶可以喂牛或者打糠喂猪,苞谷棒子可以当柴烧。

苞谷也一直被称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所以现在在注重养生的城市里,苞谷也是很受欢迎的,煮玉米、玉米饼、炒玉米粒、玉米粥、榨玉米汁等等一系列玉米食品。

而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们来说,苞谷不仅仅是粮食那么简单,还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与乐趣,是我们牵挂故乡最浓的情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