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意见通过专家论证

为了进一步实施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特别是粮改饲计划的实施,有力地助推了玉米产业结构调整。2018年3月6日,由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主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撰写的“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意见”进行会议论证。首先云南省奶牛体系岗位专家杨国荣研究员对指导意见进行介绍,同时专家开始询问及讨论。专家论证意见:该意见从“青贮原料、建青贮窖、制作技术和科学取料”提出的技术指导,符合云南实际,可操作性强,对规范优质饲草饲料生产,稳定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参加论证的领导及专家有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梁基处长、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毛华明教授、体系办负责人李清教授和岗位专家杨国荣研究员等。以下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意见”全文: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意见

为推动种养业循环发展,促进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青贮原料

青贮玉米一般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籽粒乳线处于2/3至3/4,含水量在70%左右时收获。

二、建青贮窖

根据饲养规模,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一般按每头奶牛10立方米、肉牛6立方米的标准建设。窖体以长方体为宜,高度在3米左右。

建设时,做到窖壁和窖底结实、光滑、不漏气,能耐受重型机械压实。窖底需有一定的坡度,能够及时排水。

三、制作技术

(一)及时粉碎

新鲜青贮玉米应采用青贮机械及时粉粹,填充到青贮窖中,尽量使籽粒破碎。

(二)逐层压实

填充时,高度在2m左右第一次压实,以后逐层压实。

(三)密封发酵

压实后的青贮原料,应采用黑白双色复合塑料薄膜封严,并在薄膜上用沙袋等物体负重压实,创造厌氧环境,加速发酵。

四、科学取料

全株玉米青贮发酵45天后便可投入使用。取料时,要做到垂直取料。每天垂直取料面0.5m为宜。取料中,黑色青贮料及时清除,不能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