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最怕减产:安全种植很关键,教你一招,只用半袋尿素就高产

夏玉米种植区,因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见下图),高温热害、旱涝交替、锈病、茎腐病(俗称“青枯”,致病菌有20多种)、倒伏、倒折(茎折)、褐斑病、顶腐病、阴雨寡照......多种减产因素,严重影响玉米的种植安全。

别扯什么所谓的【高产品种】或【品种超高产】,没用的,因为不能抗灾的品种, 不能抗减产的品种,出现了减产,又哪里来的高产呢?!

保证夏玉米的种植安全、稳定高产是最关键的。

请大家稍微思考一分钟:

如果2023年出现了高温热害怎么办?有哪一个品种“打包票”吗?

如果2023年出现了锈病+“青枯”怎么办啊?有哪一个品种“打包票”吗?

如果2023年出现了严重的倒伏、倒折怎么办?有哪一个品种“打包票”吗?

如果2023年出现了严重的阴雨寡照怎么办啊?有哪一个品种“打包票”吗?

如果2023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怎么办?有哪一个品种“打包票”吗?

......

没有任何一个玉米品种,可以“打包票”让你家的夏玉米2023年不减产。

也没有任何一个种子经销商,敢把他(她)夸某些品种的话给你“写下来”,保证你家玉米多么高产。甚至,种子经销商能承诺你某个玉米品种不减产也行。

有吗?

会吗?

全国几千家种业公司、几十万育种人、“多如牛毛”一样的种子经销商,大部分都是普通玉米品种而已。

但是,“卖瓜的怎么会说瓜苦”呢?

可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啊,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任何品种都是有缺点的——只是品种缺点大或小,品种缺点的多和少的区别。

种业公司、种子代理商、种子零售商会“一五一十”告诉你品种缺点吗?大家自己脑补吧。

站在种植户的立场,我们应该怎么做?安全种植是根本

种植户要求在遇到灾害年份不减产或少减产,至少要强过地邻。是吧?

在抗减产的基础上,怎么增加产量或“少花钱,多打粮”才是关键,对不?

所以说,选择抗性优势不同,品种类型不同,育种人不同、种业公司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进行“红加粉混播”(一个红轴品种+一个粉轴品种)或“白夹红混播”(一个白轴品种+一个红轴品种),就可以更加抗灾(不怕灾害年),而且每亩只用半袋尿素,就可以轻松强过地邻。

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

我们“@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研究是实践玉米混播已经9年了,从每年10几个品种对比,到现在每一年都安排100多个夏玉米品种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同一地块,同样的管理)】,能够称得上“不错的品种”也5%左右。

比如,A品种高抗茎腐病(见审定公告的抗病鉴定),但中抗锈病;而B品种是“抗茎腐病”(等级低于高抗),但对锈病高抗,而且这两个品种都是“非美系”,抗高温热害“过关”,就可以组配成“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

又如,C品种高抗茎腐病+高抗“双倒”,但雄穗分枝偏少;就需要给它找一个雄穗分枝比较多+抗锈病很好,抗倒伏一般的D品种组配成“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

言而总之,就是用“张三品种”的优点,去克服“李四品种”的缺点,而“李四品种”的优点又可以克服“张三品种”的缺点。

这就是【抗性互补】,这是入选的一条标准。

第二条标准就是【授粉互补】,2个不同类型的品种,授粉期间隔2—3天为好,因为这样既可以“重叠授粉”,又可以“延长授粉期”。据中国作物学会的科研结果,2个不同品种的“异株授粉率”为29%—47%(见下图)。

第三个标准就是【根系互补】,有的品种“直根多”,有的品种“侧根多”,2个品种“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之后,就可以根系互补,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请注意,土壤的养分就是不被玉米吸收,也会随着高温或降雨或浇水而“浪费掉了”。

这就是2个玉米品种“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可以“更加抗灾+更加省肥+更加抗旱+更加显著增产”的奥秘所在。在山东菏泽、安徽阜阳、河北邯郸和衡水等很多地方,【只用半袋尿素,轻松强过地邻】,已经验证很多年了。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是随便2个品种就可以胡乱混播的。2个玉米品种混播如同一男一女“领证结婚过日子”一样,需要一个过程的。

2,一些“小精人”自作聪明地将“赖品种”混播是他(她)一开始就错了,是品种的错,不是混播的问题。

3,注意品种审定公告的生育期相近——同一生态区审定的品种,对照品种都是同一个品种,比对与对照品种的早熟或晚熟的时间即可初步判断(然后对比验证)。

4,种植密度保持每亩4000株左右**,平均单穗重0.8斤左右(棒槌重量),粮食收购商收购价是0.65元一斤(非常合适),亩产值2000元左右(只用半袋尿素的前提下)。

5,两个品种的株高不是问题——株高相近可以1:1混播,株高有差异可以1:2或1:3混播。

例如,2022年我们“优胜劣汰”筛选出6个综合抗性比较好的品种(属于6家种业公司的品种),确定了十几个“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的方案。其中就有几个【一高两矮】或【以高三矮】的混播搭配,因为田间呈现“波浪式”受光模式,增产更明显一些。

#玉米真科技##农业真科技##玉米混播更加安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