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玉米也有讲究,若是不注意,可能对胃部造成伤害,很多人忽视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玉米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粗粮,有研究显示,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比小麦与稻谷高出5-10倍,平时经常食用玉米,不仅可以起到饱腹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新陈代谢。

虽然玉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我们也要知道,玉米作为一种粗粮,一旦摄入过多,是很难被肠胃快速消化的,对于胃不好的朋友来说,一次性食用太多的玉米,还可能会引起胃胀或胃疼的现象。

那么玉米到底是伤胃还是养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消化科医生说出了他的答案。

医生表示,新鲜的玉米不但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还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玉米中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与硒元素,这两种物质,都能够起到预防外来毒素的作用。

除此之外,玉米中的植物纤维素还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从而保持胃粘膜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适当吃玉米确实能够达到养胃的效果。但对于胃不好的朋友来说,若是食用太多水煮玉米,就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消化与吸收。

除了养胃外,平时适量吃玉米对身体还有以下3个好处。

1.控制血糖

玉米中含有一种名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玉米周围的玉米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值,对于血糖值较高的人来说,平时可多用玉米须来煮水喝。

2.降低血压与血脂

玉米中的钙元素相当丰富,适量食用玉米不仅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还能够降低血清内的胆固醇含量,这能有效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周围沉积,从而起到降低血压与血脂的作用。

3.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核黄素,这两种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心脏疾病的作用。此外,玉米中的硒元素与镁元素还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癌细胞入侵人体。

适量吃玉米虽然对身体有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对于身体中缺少钙元素与铁元素的方面来说,应该尽量避免食用玉米,这是因为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这种物质会导致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率降低,从而导致人体缺少矿物质。

总的来说,关于玉米养胃还是伤胃的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若是适量食用玉米,不仅有利于保养胃部,同时还能起到控制血糖、降低血压与血脂、预防心脏病与癌症的作用。

相反的,若是一次性食入过量的玉米,就会影响到肠胃的消化功能,从而使人出现腹胀、胃痛等症状。

【本图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宴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