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农机情

文/张福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一些事不由得会更加的感慨了,譬如目睹朋友闺女出嫁的场景我的眼眶湿了,听到认识的人遭遇不幸我会悲伤好久,听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调整我也思绪万千,也许这就是人生阅历和成长过程中的蜕变吧。看到一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也很应景,说“鹰,没人鼓掌,也在飞翔。草,没人关注,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做事,不需要人人都理解,只需要尽心尽力。做人,不需要人人都喜欢,只需要坦坦荡荡。”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利用空余时间来回忆回忆四年走过的农机路,抒发抒发点自己一生的农机情怀。

我与四的情缘

整理着思绪、仔细的回想,我的工作经历中和数字四还有很多的情缘,首先农机工作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被调整的第四个岗位,更加巧合的是我在农机工作岗位上又整整干了四年。虽说数字4没有特殊意义,但是在泱泱中国文化长河中留有许多与四有关的著作,譬如四书、四大名著等,佛学中也有许多与四有关的讲法,如四法界,还有好多好多,譬如在闽南语、粤语中4的读音近似“死”,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因此有不少楼宇、门牌号中是没有含4的。但是在乐谱中4又读作FA,发,发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吉利的意思。

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在农机行业整整四年的时光,也就是48个月,1460多个日日夜夜,我学习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接触了解了很多。刷视频又看到网络用语中4和48的代表意义,他们代表的是长久、成长、坚韧、勇气和信任等多重含义,我在农机行业的四年、48个月,也为我的人生经历增添了一份农机的情怀,我也尽自己的努力为民勤农机工作贡献了一点自己的力量,更创造了民勤农机事业上的奇迹。

初识农机

仔细回想,第一次认识的农机,要算当时风靡一时的东方红链轨式拖拉机了,在我的记忆中也有人叫东75,也有人叫大拖拉机,链轨式拖拉机最大特点就是体型庞大、“踏地留痕”。在我记忆中,我用翻地锹翻过地,也许是人小力气不大的缘故吧,一锹一锹翻地很费劲的。那个时候农户家基本上养驴或者养牛了,特别是每年春耕时节,遍地都能看到“二牛(驴)抬杠”的场景,那时候的链轨拖拉机还是比较紧俏的,听说只有乡镇农机站上有,哪个生产队想要用链轨拖拉机犁地,不但要提前预约,还得让农机站上统一调度,相比现在大中小型拖拉机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普及了。

想起那个年代,就是拖拉机轮到生产队,队长还要特意安排农户家炸一顿油饼子用来招待拖拉机手,而且机手吃饭顿顿安排的是白面面条,条件好的还要炝个油炸葱花,再端上一碗红嫣嫣的油泼辣子,那就堪比“山珍海味”般的最高待遇了。在那个年代,能吃上白面面条就算是上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了,要是谁家吃饭炝个油炸葱花或者韭菜,整个村子里都飘着香味,孩子们馋了就顺着香味飘来的方向使劲的吮吸着鼻子,恨不得把空气中漂浮的葱花香味都吸进自己的鼻腔。

我家的第一台农机

我家拥有的第一台农机是九十年代初购买的12马力金蛙牌农用三轮车。我还清楚的记得父亲为了买车,托人请信用社领导吃了一顿“高规格”的家常饭。所谓“高规格”是母亲把自家唯一下蛋的老母鸡杀了,父亲买来了当时最“时髦”的孔府家宴酒,虽然在那个年代一顿肉、一瓶酒不算很高档,但是在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年代,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就算是最高的招待规格了。眼前时常闪着父亲忙前忙后联系的身影、低头哈腰陪笑的场面、还有买车过程中遭人嘲讽的场景、提车排队时为难的样子,那个艰难和苦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此我清晰的记得。

但是,当一辆蓝盈盈的三轮车开到家门口,人人都很高兴,庄子上好多人听闻我家买了三轮车,都过来驻足围观,后来用心的母亲用碎花布缝制了一个座套,陪伴着三轮车一起经受风吹雨淋日晒,颜色虽然已经退变,但至今仍在使用。九十年代初,虽然只是一辆单杠农用三轮车,足足能顶好几头驴了,因此,我家也成了村子上为数不多的“有车一族”了,我的农机驾驶技术也是从自家三轮车上学哈的,让我最开心的就是夏天打场的时候,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我能开着三轮车把一场的麦子碾完,这比赶着毛驴打场就轻松多了。

再到后来,在全县都鼓励开荒打井的时候,每逢周末,我就和父亲轮流开着自家三轮车到60多公里外的农场去干活。再后来我从事了农机工作,也才知道驾驶农用车辆是需要考取农机驾驶证的,我凭着自己娴熟的技能,不仅考取了农机驾驶证,还参加全省的培训班,取得了农机考试员、农机检验员、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事故处理员等相关证件,再后来我还被聘为全省“农机安全生产专家”。

初入农机行的一个人

那是2019年的9月,我正在忙着别的工作,曾经的一位同事打电话说是组织上要考察提拔我,我还以为是玩笑话,就没当回事,随后单位领导的电话证实了这件事,这让我想起前几天领导的一句关心问候,竟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梦想成真了。刚接触农机行业,我既是领导又是兵,因为偌大的单位只有我一个人,千头万绪、万绪千头我只有从头学起。因机构改革的原因,原来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都整合到别的岗位上了,鉴于我初来乍到,向领导申请把原来熟悉业务的骨干成员调过来协助我的工作,顺便也给我指导指导。

记得我刚上任,也是国庆刚过,就接到通知,在陇南市宕昌县召开全省的中药材机械化生产培训观摩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机行业上的盛会。也正是这次培训让我认识了全省农机行业的同事,了解了全省的农机工作现状。也正是这次全省的培训交流,我一个人干全县农机工作的事迹传遍了全省,再后来,甚至现在都还有兄弟县区的同事在工作交流中,询问我是否还是一个人工作。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干全县的农机工作,前面也提到了有原来熟悉业务的骨干成员的协助,还有原来农机行业的领导对我工作上的鼎力支持,才让我更快的熟悉了农机工作,快速成长为一名农机行业的懂行人。

小农具赋码的创举

开过汽车和拖拉机的朋友都知道,在汽车、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的机体上都有车辆大架号,这是识别车辆唯一的“身份证”。在熟悉了农机工作后,我借鉴了拖拉机大架号的规范要求,制定出台了地方行规,核心内容就是规定本区域生产的小型农机具在销售前必须按要求将产品编码打刻在机身指定位置,这一创举在实施之初虽然受到了农机生产企业的排斥和不理解,在我反复解释和工作督查中,慢慢的推行开了。起因是我进入农机行业了解到,在民勤这样一个小地方,虽然有七八家农机生产企业,但是生产的产品几乎千篇一律,有一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趋势。

就拿当地销量最大也最普遍的铺膜机来说,虽然是机械替代人工的一台便利农具,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青睐,甚至有的农户家中已经使用过好几台铺膜机了。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几乎所有企业生产加工的铺膜机都是一模一样的,包括用料、设计以及外观,甚至机具所喷的防锈漆也是同一个颜色,除了铭牌能分辨出生产厂家,其它的让老百姓实在无法区分。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在历年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工作中,还有个别企业或农户存在鱼龙混杂、张冠李戴的现象,这也与铺膜机补贴价格有很大关系,省上也对铺膜机等市场保有量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机具补贴额度进行了调整,铺膜机补贴额也从1千多调整到840元,再调整到400元、300元。

这也是上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风险防控的一项措施,但是我提出的小农具打码的举措也是降低农机购置补贴风险的措施之一。小小的一串数字加符号,也就是农机具的出厂编号,它如同农机具的“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把这编码打刻在机具机身上,该机具也具有“唯一性”,这样也就能避免鱼龙混杂、张冠李戴的现象了,对生产企业是一种保护,对购机农户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在三年的推行过程中,逐渐被农机生产企业所接受,也慢慢的被农户所接受,我也希望这一措施能继续延续甚至能推广到全市、全省,更奢望所有农机具生产企业引用。

一场盛大的观摩会

那是2022年的夏季,武威市要举行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暨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局领导积极争取了一个展示我县农机高质量发展的展示机会,要求结合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配套展示一些具有民勤特色、能够体现民勤农机高质量发展的机具。按照局领导的原话说,就是民勤农机工作做得很好,展示出来让领导们看一看,首先说明了民勤农机工作和农机高质量发展得到了局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收到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我绞尽脑汁,不知道哪些农机具能够体现民勤农机高质量发展,也不知道哪些机具具有民勤特色。经过认真思考,我从民勤发展蜜瓜、茴香、果蔬和肉羊等主导产业着手,从各产业的耕、种、管、收环节寻找,最终挑选了60多台农机具列为观摩展示机具,有的机具在生产销售企业那里摆放,有的机具已经成为农户自己使用的农具了,我根据自己对全县农机具拥有的数量和种类的掌握,分别向企业和农户一一征求拉运和展示的意见,征得同意后就逐一制作展示机具的性能说明和分类简介,联系装卸和拉运车辆,安排调运。所展示的机具体积都比较大,凭人工是无法完全装卸的,所有装卸都是借助机械完成的,每一台机具的拉运我都亲自到场盯着装卸,在装卸过程中再三叮嘱,一定要确保安全,包括机具的安全,也包括人员的安全,甚至还有装卸场地环境的安全,最终有惊无险的完成了装卸和拉运工作。

可事与愿违,本来定于7月12日的观摩活动,刚把各类机具拉运到展示位置,接到通知因疫情防控形势严重,全市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暨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取消了,无奈我把拉运来的机具又逐一物归原主。经过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控制,观摩活动又在8月1日-4日举行,我在吸取上次装卸的经验教训中,再次把机具拉运到指定地方,如期展示了民勤特色农机,很荣幸我代表全县向市上四大班子领导及现场观摩的市县领导们介绍了民勤特色农机具和农业机械高质量发展现状。

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到农机行业后,有很多次的学习培训机会,前面提到的刚入门就参加了全省的培训观摩会,那个时候我还是个门外汉,看到许多先进的农机具,都觉得很新奇,逐一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在后来工作中我发现,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县城也有许多先进的农机具,比如,2022年民勤县一企业老板在民勤县重兴镇流转了2000多亩地全部种植辣椒,还购置了一台全自动辣椒采收机,从种到收全部机械作业,最后通过算账对比,机械化作业既省工又省力。这也是全市的第一台全自动辣椒采收机,为了解机具性能,我跑了多次去了解、研究工作原理。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参加过多次全省的农机工作培训班,还参加过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中国灌溉发展大会暨第八届北京国际智慧农业与灌溉技术博览会等。在外出学习的同时,还加强县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每年都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农机专干进行强化培训,从业务到安全监管,甚至结合项目观摩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勤农机工作的发展。

特别是2023年9月8日,在民勤县三雷镇举办了全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本来这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但是省农机监理站领导在项目谋划安排前,就跟我沟通协商,说我工作认真扎实,省市领导对我的工作认可肯定,让我承接、组织演练活动。本来计划7月份,在三夏小麦机收前组织演练活动,今年正好我县承办的全国蜜瓜产业大会在7月份举办,就把演练活动推迟了。

一直到8月底,全市秋收开始前才把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提上议事日程,最后定于9月8日,在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相关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起草拟定了我县演练活动的方案。从方案起草、修改调整到演练脚本反复修改,再到演练活动策划及现场布置,参演人员的组织安排,演练环节的彩排和指挥,整个活动的策划、布置、指挥、安排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当然还有参与人员的配合。演练活动圆满完成了,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和称赞,相关宣传报道信息还上了省电视台。

为农机手争取的荣誉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前面虽然说了许多个人的事,当然在工作中,我也积极为农机手、农机合作社以及农机企业争取相关荣誉。例如在2020年,正好赶上全省评选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根据我对民勤农机手的了解情况,积极推选了12名同志为全县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其中又挑选了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5名优秀代表推荐为全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成达顺圆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还被省上推荐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一是我推荐的人符合省上的评选要求,其次也说明人家在农机使用一线确实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同年,省农机监理总站还表彰了一批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和“平安农机”先进个人,虽然我县推荐的几个农机合作社和先进个人,最终各确定了一个,这也是对基层工作支持的一个开端,更是给予农机手的一份荣誉和自信。

再后来,评选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时,我严把审核关,高质量推荐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去年一次性评选了3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我特意安排在全县农机工作会议上举行了授牌仪式,一是让评选的合作社负责人更有荣耀感,二是让其他合作社负责人有个努力奋斗的目标。

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中,我积极学习评审要求,把符合条件的农机人才推选出来,帮他们整理评审材料,教他们申报更合适的职称,最终经专家评审,我县农机行业上一次性评选了6名农民高级农机师,3名农民技术员。在今年的全省“平安农机”示范社评选工作中,我又推选了3个农机合作社,现已通过省农机监理总站的实地核查。目前,虽然我不从事农机工作了,但仍然静候佳音。

尽心尽职实施好农机项目

在这几年的农机工作中,我从一个门外汉努力成长为一名行家里手,也承接了好几项省上下达的农机项目工作。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玉米全程机械化集成示范项目,在没有相关模式参考下,我紧扣省上实施要求,从方案制定到示范基地建设,从相关机具购置到现场演示都亲力亲为,好在有市农机中心的同事们帮助,才让项目实施得更加顺畅。

再到第二年的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集成示范项目中,我还参与了甘蓝自动收获机的研制改装过程,虽然研制改装的机具效果没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是在农机推广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正是有了这些实践经验,依托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指导农机生产企业研发农膜捡拾回收机,我们对新机具的定位就是针对河西地区玉米等根茬较大、农膜捡拾难度大的地块,最重要的是一次次的实验改进,从第一台样机到现在实现批量生产,历经两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

但是付出总有回报,刚开始我们只在民勤不同区域测试,主要在民勤的三雷、大坝、东坝、昌宁等不同区域的玉米地和西甜瓜地的农膜捡拾效果。通过多次测试,总结出经验是双粉碎打捆机作业的玉米地,农膜捡拾效果比较好,捡拾打捆机作业的玉米地,残留秸秆根茬过高,农膜捡拾达不到预期效果。前几天在武威市举行的全省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现场演示会,民勤自主研发的农膜捡拾机演示效果遥遥领先,受到了兄弟县区观摩人员的关注。民勤农膜捡拾回收机还参加了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观摩交流会。

在研发改进过程中,有金昌金川区、张掖山丹县等河西地区的同行前来观摩了解,酒泉金塔县的同事还邀请民勤的农膜捡拾回收机在金塔县演示,甚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带领自治区各市县的领导们特意到民勤调研残膜回收工作。还承接了农机报废远程可视化监控项目,还有前面提到的全市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等项目。

结语

时光总是短暂的,细数四年的农机经历,一次次的经历、一场场的实景从眼前一闪而过,如同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在四年的农机工作中我也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亲临黄土高原,感受庆阳的魅力;第一次因工作到北京;第一次用PPT向全省同行汇报工作,第一次在市领导面前讲解农机工作;第一次走进新疆,参加农机博览会,第一次组织农机具参与全国蜜瓜产业大会;第一次被聘为全省“农机安全生产专家”,第一次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的表扬等等。四年的农机工作不管是对是错,不论正确与否,四年的时光只有在回忆中慢慢的回味,投入的情怀只能用只言片语来抒发。

鹰,没人鼓掌,也在飞翔。

草,没人关注,也在成长。

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

做事,不需要人人都理解,只需要尽心尽力。

做人,不需要人人都喜欢,只需要坦坦荡荡。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